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机制探索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键词】基层党建;大学生就业;机制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就业工作事关学生个人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把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为治国理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和贡献智慧的重要主体,同时还肩负着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使命。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就业的价值体现
  高校党建工作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吸收和发展优秀学生为党员,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引领,团结和带领广大学生投身于国家建设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家庭幸福及社会稳定,同样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成果的全面检验。
  党建是根,就业是本。党建工作是学生成长的“方向盘”和“发动机”,就业工作是学生发展的“输送带”和“展示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两项工作不仅在服务主体和工作目标上存在一致性,而且业务上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探索“党建+就业”融合联动机制创新路径,一方面,可深化高校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从党建视角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一个思考路径。推动和完善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改革,将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相结合,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党建+就业”工作平台,改善思想引导方式,整合有效资源,将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思想觉悟、服务意识及业务技能有待加强。目前,有个别党支部发展党员存在“重发展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有待加强,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把握稍有欠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够。
  二是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有待提高。当前许多高校只强调硬件建设,重视物质环境的改善,却忽视软件建设。学生了解就业创业政策途径较少,大部分高校从大一起就设置了职业规划、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但课程内容存在滞后性,任课老师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或辅导员担任,在职业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就业创业意识较为薄弱。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机制探索
  (一)“党建+就业价值观”,强化学生思想引领
  当代高校学生基本以“00后”为主,他们思想敏锐,但政治意识薄弱,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对于时事政治和时事热点的关注度较低。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开展应选取与大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主题,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三会一课”,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引导学生通过热点新闻了解国家政策,提升他们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度,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二)“党建+就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发挥党组织思想引领、组织保证、人才培养、资源保证的优势,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发展。要充分结合高校各院系学科优势,立足于学科专业特色,以党建带团建,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性组织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提升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将学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对专业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就业蓝图。
  (三)“党建+就业平台”,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要加强校企共建,企业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开展共建,构建“资源共享、双向服务、双向共赢”的校企党建工作新格局。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加强技术交流,为学生就业拓展新渠道,共同培养与时代接轨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与用人单位保持多渠道联系,充分利用校友和企业资源,强化产学联合,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
  (四)“党建+就业帮扶”,增强党员服务意识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立足于学生群体,完善就业帮扶工作体系,开展学生党支部朋辈帮扶,以“专项补助、专门辅导”为保障,实行“点对点”精准帮扶。对重点疫区毕业生、毕业生困难群体(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少数民族毕业生等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提升就业服务职能,帮助他们分析择业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合理定位,提高学生就业率。
  四、结语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组织保证,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一线战斗堡垒,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力保障,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的结合大多停留在表面,基于促进就业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基层党建机制有效研究可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抓手,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的有机结合,为党的思想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罗顺意,张朝红.党建工作视角下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养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6):167-168.
  [2]杨志聪.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发挥积极作用[J].青年与社会,2020(29):97-98.
  [3]刘鲁峰,朱仁俊,唐世乔,等.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就业”融合联动机制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06):113-116+149.
  [4]李一.党建机制创新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18(02):125-128.
  [5]李可翔.新形势下以党建带动学生就业工作研究[J].现代交际,2020(13):141-142.
  [6]张佳铭,孙金海,王敏,等.“党建+就业”模式 助推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新举措探索[J].求贤,2021(01):54-55.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二叠纪不仅延续了石炭纪业已开始的重要成煤期,更重要的是迈入了地球生物圈发生重大变革和更替的关键时期。二叠纪末,一场最具灾难性和颠覆性,也极具深远影响的生物大灭绝突然发生了,历时短暂的6万年,造成了海洋中90%以上和陆地上75%以上的物种灭绝,地球生存环境一度退回到与前寒武纪末期相类似的原始时代,之后是长达五百万年的生物萧条期,直到中三叠世初生物界才重现辉煌的面貌。这样重大的地质生命演化事件,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党史;研究  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同的发展轨迹决定了党史的学习研究应该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学习党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审视和剖析党史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提升斗争本领。  一、马克思主义对学习
目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同类型、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对广西西部某自治县D中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3.20%的学生处于中度焦虑状态,10.88%的学生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其中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尤为突出。女生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过敏倾向等心理反应。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等方面,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关键词】党史文化自信;当代价值;路径  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党史文化,坚持党史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建设,使党史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创造出更大的时代价值。”  一、党史文化的内涵与表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历
【关键词】 大学生;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强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一大批“0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他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不能随着形势变化而改变,则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显得迫切且重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本研究选取某校大学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党建工作;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可以互通有无、扩大影响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一、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
【关键词】战“疫”故事;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和政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在抗击疫情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发生了众多的战“疫”故事。通过以战“疫”故事为教育载体,挖掘战“疫”故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全方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战“疫”故事,对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将战“疫”故事融入高校课堂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教育;路径分析  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当前高校在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意见和参考。  一、高校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高校作为我国培育人才的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本文针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展开了相应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