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名旦潘凤霞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凤霞,一个被共和国开国元勋们和山野村夫所熟悉,一个被无数戏迷所追捧,一个让家乡人引以骄傲的名字。
  一个暖意融融的春日,在江西省赣剧团,我们慕名采访了国家一级演员、“潘派”艺术创始人,与北京新凤霞一起被戏剧大师田汉誉为“南北双凤”的原江西省赣剧团团长、“赣剧第一名旦”潘凤霞。
  得知我们来意,又是家乡来客,潘凤霞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她的住处泡茶让座。眼前的潘凤霞,绝难相信是位76岁高龄的老人,硬朗的身子,清亮的嗓音,得体的衣着,犀利的谈锋,举手抬足间,透出的是艺术家的气质和风度。随着潘凤霞对艺术生涯的追忆,我们仿佛走进她从艺60年的心路历程。
  成长于戏艺门第
  潘凤霞原名王凤香,1933年出生在玉山县必姆乡石笋村的一个山村里。父亲王山寿当时就是誉满四乡八村的赣剧艺人。潘凤霞3岁时,父亲不幸因病而故,母亲改嫁一潘姓艺人。继父也是技压乡里,建有“满天飞”私人剧团。聪慧好学的潘凤霞7岁时,便在戏班里学念戏文,9岁登台演出。十多岁就成为戏班子里的当家花旦,在锣鼓击节声中出落成一个扮相甜美,唱功扎实的赣剧新秀。后继父不幸病故,潘凤霞随母在上饶“长春舞台”唱戏、学艺。
  百花园中走向辉煌
  新中国建立后,文化事业发展很快。在繁荣文艺的百花园中,赣剧承担了繁荣江西戏曲艺术的大任。潘凤霞也随同赣剧一起走向辉煌。1950年,江西省赣剧实验剧团成立,翌年年仅18岁的潘凤霞调省赣剧实验剧团任演员。1953年,江西省赣剧团成立,潘凤霞又调至该团。同年在《梁祝姻缘》中扮演祝英台,连演数十场,场场座无虚席。一曲南词“耳听得更鼓来山外”……更让戏迷们争相传唱。在随后的几年里,潘凤霞演出了大型新派赣剧《珍珠记》、《西厢记》、《还魂记》、《西域行》,均获得巨大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珍珠记》、《还魂记》还分别由天马、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全国发行。
  1957年,潘凤霞主演《还魂记》中的杜丽娘,获得普遍好评。在上海为党的八届七中全会演出,刘少奇主席看后赞不绝口、对曾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陈正人说:“这出戏表演、唱腔都很美,很有诗情画意。”1959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毛主席观看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中《游园惊梦》一折时,不仅带头鼓掌,还亲手给潘凤霞题写“美秀娇甜”四字,给予高度评价。
  1961年,潘凤霞饰演赣剧青阳腔《西厢记》(上、下本)的崔莺莺,同年夏天在庐山为党的中央会议演出,受到与会中央首长的一致好评。毛主席还与省赣剧团部分主要演员和领导合影留念。翌年到北京演出该剧目时,更是好评如潮。著名作家阮章竞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余音三日绕屋梁》,盛赞她的表演和唱腔。香港《大公报》发表《石西厢》一文,赞扬她的唱腔和表演,并撰诗文赞曰:“会真翻作石西厢,胜似当年关董王,演到佳期甜绝处,莺莺今信在南昌。”
  1963年,潘凤霞赴京开会,周总理、邓颖超大姐三次请潘凤霞到家里做客。告别时,周总理见潘凤霞穿得单薄,要邓大姐拿来一件大衣,总理亲自给她披上,关切地说:“你是南方人,北京天冷,你穿得太少,容易感冒。这件大衣,你拿去御寒吧,演员不可以冻坏身体呀。”周总理的关怀,令潘凤霞热泪盈眶。邓大姐介绍说,这件大衣是当年重庆谈判时,她亲自给总理改制的,从那时起,这件大衣就伴随着总理,从旧中国走进新中国。潘凤霞知道这件大衣对总理和邓大姐的纪念意义十分重大,回到南昌后,穿着这件大衣拍照作永久留念。后即委托进京开会的领导同志,将大衣送还给了总理和邓大姐。
  岁月流逝,时隔近半个世纪的今天,潘凤霞对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赣剧和赣剧艺人的关怀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文革”十年遭灾难
  赣剧是一个剧种,对潘凤霞来说,赣剧更是一个舞台。她一辈子情倾赣剧,献身赣剧,有着难以割舍的、铭心刻骨的爱。赣剧是她的命,也是她的魂。为了赣剧,潘凤霞打掉了7个月的胎儿;为了赣剧,潘凤霞将12颗健康牙齿拔掉,换上假牙。她为赣剧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代价。
  可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赣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潘凤霞作为“赣剧第一名旦”,首当其冲地遭到迫害。造反派在密谋剪去她酷爱的长发,知道内情的好心人偷偷地告诉了潘凤霞。潘凤霞为反抗造反派对她的侮辱,立即到照相馆拍下照片留念,果断地自行剪去了长发。接着降临的是,潘凤霞被停职停演,下放劳动,遭受残酷的迫害,长达14年之久。然而,潘凤霞没有绝望,没有泯灭她对赣剧真挚的爱。她坚信:阴雨过后定是艳阳天,总有一天,她要将赣剧唱下去,演下去。
  恶梦过后是春天
  “文革”如同一场恶梦。梦,终究是要结束的。“文革”过后,赣剧重又焕发了青春。潘凤霞也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她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赣剧艺术的实践和推广,并担任着江西戏曲界的多种领导职务。她那积蕴多年的艺术热情更是一发难收。只要有戏演,潘凤霞的魂又回到她的躯体里面,舞台上闪现的是她那忙碌的身影。她用和时间赛跑的速度,短短几年,赶排了《十五贯》、《秦香莲》、《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孟姜女》、《白蛇传》、《三姐下凡》、《济公传》、《江姐》、《杜鹃山》、《郑小娇》等一出出赣剧,并培养出了一大批年轻演员。艰辛的付出,得到的是丰厚的回报。她先后荣膺省“三八”红旗手、省文艺先进工作者、两届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曾几何时,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赣剧渐渐被冷落一旁,离观众渐行渐远,这一古老的剧种,面临着新时期重新振兴的新课题。
  此时,潘凤霞已从赣剧团退休,但她心怀赣剧,心忧赣剧,她和同为赣剧表演艺术家的先生童庆礽将振兴赣剧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在她和先生的悉心教导下,童丹、童侠等第四代赣剧传人于1986年在北京参加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活动,并作专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称赞潘凤霞、童庆礽、童非、童丹、童侠为“一门五杰,并世无双”。
  因为赣剧,潘凤霞找到了一生幸福的归宿;
  因为赣剧,潘凤霞实现了一生的事业成就。
  拳拳赤子心,殷殷故乡情。潘凤霞对家乡更是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玉山为赣剧的发源地,赣剧又为江西地方戏曲的代表剧种,有着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群众欢迎的艺术品种。对家乡赣剧的发展与传承,潘凤霞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她一再叮咛:周总理生前多次提出要将赣剧推向全国,要发展家乡的赣剧事业,要做好赣剧发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省赣剧团的著名编剧黄文锡、表演艺术家杨桂仙,还有一些著名演员、司鼓都是玉山人,都有为发展家乡的赣剧事业尽智出力的愿望。
  采访行将结束时,由潘凤霞九岁的外孙女操琴,潘凤霞夫妇满怀激情地为我们演唱了赣剧《江姐》中《五州人民齐欢笑》的一段唱词,那婉转优美的唱腔,抑扬顿挫的音乐,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击掌叫好。
  岁月无悔,赣剧是潘凤霞一生追求的梦,愿潘凤霞的艺术生命永远年轻。
  责编/文波
其他文献
故障现象:水平亮线,遥控失灵,无伴音。检修:拆机发现场输出块STV9306有拆焊痕迹,与STV9306相关的元件已补焊或重新更换。经过检查外围电路元件基本正常,初判“场块”可能损坏
MAO Lihui, a teacher in a remote mountainous area, changed his deprived students’lives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 MAO Lihui, a teacher in a remote mountainou
昆钢5高炉有效容积为700m3,由于炉腰、炉腹冷却壁及炉壳破损面积大,直接威胁到安全生产,因此于2009年3月3日采用空料线停炉进行抢修,更换4—8段冷却壁、改进冷却系统布置等,开炉前
昆钢五高炉于2006年11月16日中修后投产,投产仅一星期就发现冷却壁破损,本文将着重分析五高炉自中修开炉以来针对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冷却系统的改进、维护和调整,并根据
昆钢5高炉采用空料线煤气回收法停炉,采用炉顶煤气分析与现场计算相结合判断料面位置,取得了煤气回收时间长,降料面消耗时间短的较好效果,为以后空料线降料面积累了经验。
近年来,国内外的人量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会,改善血糖水平,并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良好作用,亦有助于预防结肠癌和其他一些癌症。因此营养
曹禺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的戏剧大师。他不仅以《雷雨》、《日出》等剧作辉煌于世,同时也是一位好演员。1928年3月,曹禺在天津南开新剧团演出易卜生的《国民公敌》。他男扮女
昆钢4号高炉开炉至2008年底中修前,冷却壁大量损坏,冷却强度不均匀,炉型难维护,炉况顺行周期较短,操作较困难。
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危及生命,对国民经济也有重要的影响,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1 霍乱的流行概况 1.1 全球流行情
简述水钢3号高炉喷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高炉操作以及如何提高煤比所应采取的措施和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