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本来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容,更是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开展生活化教学,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开展生活化活动,布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社会相融,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个体的自由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本来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容,更是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应该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的。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如果语文教学完全脱离生活,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在一定的生活化情境中主动探索知识,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应该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播放动画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体验、感悟,提升能力,掌握知识,培养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练习3》的“口语交际”环节时,我根据目前社会现状,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学生家中来客人的内容,设计了一个小品,请学生表演。第一种情形,客人来时,孩子说:“喂,你是谁,来干什么?”然后展开系列对话;第二种情形,客人来时,孩子说:“××你好,请问你找谁?”然后展开系列对话。这样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完全一致,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活的生活。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素养。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生活相脱离,教学问题大多是纯知识的,学生回答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语文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该从生活出发,以课本为基础,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奇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同样在五年级下册《练习3》的“口语交际”环节教学时,我选取学生生活中两难问题,设计了“考试时好朋友让你告知答案,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爸爸、妈妈要我们星期天参加辅导班,说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你不想参加,会如何向父母解释?”这些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并感到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他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更增加了学生的生活智慧,为更好地生活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生活化活动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当代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意识,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共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探究创新、活化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素质
  如在教学《水》一文时,我结合综合性学习中“节约用水”这个专题,指导学生进行一次生活调查活动,并撰写一条公益广告。学生以“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家乡的水资源状况”“家庭和校园中浪费水的不良现象”“自来水真是‘自来’的么”“节水小窍门”等为主题开展调查,明确了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在此基础上,学生编写节水公益广告:“请不要让水龙头哭泣”“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样的活动,使语文教学更加紧密地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真正地关注生活。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美好生活的。教师应该关注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以体会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崇高。
  如在五年级下册《练习3》的“口语交际”环节教学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起床、上学和放学时,能够积极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向父母问好、说再见,等等。这些平时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很少注意自己与父母交谈时的用语及态度,甚至是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與父母交流,而通过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带来的快乐,父母也更加喜爱自己的孩子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我们要善于应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社会相融,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个体的自由发展。
  (编辑:蔡欣欣)
其他文献
为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共乐山市委、四川省领导科学研究会、《领导科学》杂志社五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理论研讨会,2006年11月8日至10日在四川乐山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刘海藩,副会长侯树栋、唐铁汉、马绍孟,四川省乐山市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导干部、专家和学者共140余
【摘要】在初中课程的教学中,语文是重点学科,语文教学包含了语言和文字两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应用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综合能 力,学生不光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会正确应用语言表达自
【摘要】词语在文章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词语教学中,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结合实际,围绕教学目标,优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词汇上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词语的感知理解更加深刻,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词语教学;《庐山的云雾》;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学生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建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本文就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构建语言思维、丰富表达方式等多项职能。使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终身受益。在阅读技法的应用与归类中,将“比较阅读”有效地植入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打破教学固有壁垒的基础上,促进阅读材料的有效整合,提升语言训练的速度与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比较阅读作为研究重点,阐述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的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厚重载体,是古代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初中是学生接触文言文教学的初始阶段,由此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学习困难,初中文言文教学因此成为教师关注的重难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和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丰厚学生的精神世界,传承中华的文化瑰宝。  【关键词】提高;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进行系统的习作训练,这恰恰错过了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本文主要谈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写话启蒙训练,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启蒙训练;实践;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小学教学现状来看,低年级语文教学常常是反复地抄写、背、默字词或进行零星
【摘要】语文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既能读又能写是小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识字、写字、阅读能力,还要有写作、口语交际等综合运用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指导就起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挖掘课文中有利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因数,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读和写的训练。  【关键词】经典诗文;积累写作;技巧  【中圖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人文学科,教材中的文章俱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富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然而由于应试的  压力,语文课堂教学过于追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一篇篇优美的富含诗意的文章被瓦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言,严重伤害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本文通过探讨构建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中
【摘要】文言为根,开枝散叶。坚持课内文言积累,夯实学生古文基础;坚持课外文言阅读系统训练,一举多得;坚持《论语》积累,阅读写作比翼齐飞。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仅在术的层面获得理想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在道的維度提升学生的人格与境界。  【关键词】文言;成效;再探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高考,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