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下水库煤岩变形特性的尺寸效应试验

来源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hai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地下水库煤岩变形不仅直接影响水库的储水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水库的稳定性.论文以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为工程背景,选取拟建水库工作面采空区砂岩、泥岩和煤开展不同粒径煤岩碎胀与压实变形试验,揭示煤岩粒径对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自然或饱水条件下松散砂岩、泥岩和煤块试样的碎胀系数分别为1.587~1.828,1.591~1.787和1.435~1.753,且碎胀系数均随粒径增加呈对数曲线形式增大;混合粒径煤岩块试样碎胀系数介于各单一粒径之间,相同粒径煤块试样碎胀系数最小,泥岩块试样居中,砂岩块试样最大.加载煤岩块试样的应变和碎胀系数也均与粒径满足对数函数关系变化,相比自然煤岩块试样,饱水煤岩块试样碎胀系数变化幅度更为显著,饱水砂岩块碎胀系数变化为0.382~0.530,平均增幅9.45%,饱水泥岩块碎胀系数变化为0.410~0.627,平均增幅16.67%,饱水煤块碎胀系数变化为0.506~0.807,平均增幅13.34%.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煤岩块试样矿物成分及细观结构,分析煤岩块内部组构特征与宏观力学性质关系,阐释应力-水岩作用下煤岩变形的尺寸效应,为煤矿地下水库储水量预测和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疑诊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情况,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虚拟平扫的诊断效能。结果单期真实扫描辐射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水平均显著低于单期虚拟扫描(P<0.05),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双能双期扫描(P<0.05);真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不同TNM分期中血清VEG F-C、CEA、SAA水平进行比较,并对比MSCT检查、血清VEG F-C、CEA、SAA单独检查以及四种联合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NM诊断准确率。结果不同分期血清VEG F-C、CEA、SA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基准,MSCT检查、
针对高应力巷道围岩锚注中注浆锚杆锚固力低和水泥基注浆材料自收缩造成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破碎围岩锚注加固方法。以平煤十矿变电所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原支护方式失稳机理分析,探究裂隙岩体自应力浆液加固原理,研发新型高强预应力注浆锚杆系统,形成基于预应力锚和自应力注的破碎围岩锚注支护方案。通过浆岩界面SEM扫描、围岩钻孔窥视、锚杆索受力和围岩变形监测等方法综合评价该新型预应力锚注的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高强预应力注浆锚杆的轴向约束应力与自应力浆液的膨胀应力使加固围岩处于准三维受力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定量分析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检查对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行DCE-MRI定量分析及DCE-MRI+DWI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6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TNM分期结果:T1-T2期25例,T3期32例,T
为考虑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对浆液扩散规律的影响,在假定Bingham型浆液黏度随时间呈指数函数变化且浆液呈柱状渗透扩散的前提下,基于分形理论及毛细管模型,建立了考虑黏度时变性的Bingham型浆液在多孔介质中柱状渗透扩散的分形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注浆压力差、迂曲度、黏度时变系数、注浆时间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差、注浆时间相同时,迂曲度对浆液扩散距离影响显著,迂曲度较大的多孔介质中浆液扩散距离较小;注浆压力差、注浆时间相同时,黏度时变系数越大浆液扩散距离越小;不同迂曲度的多孔介质中,要在特定的注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清内脂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名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 8、≥8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 = 35)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 = 30),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
目的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序列对评估膀胱癌T分期肌层浸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63例,均进常规MRI平扫、平扫联合DW-MRI序列、平扫联合DW-MRI+DCE-MRI序列检查。计算不同序列检查对膀胱癌T分期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MR+DEI+DCE-MRI序列对肌层浸润、无肌层浸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45%(21/22)、95.12%(39/41),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常规MR+DE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D
为了分析陕北矿区岩层内天然孔隙-裂隙及其对地下水流场分布的影响,本文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对陕北柠条塔矿2-2煤覆岩进行波速测试,以反映陕北矿区覆岩天然孔隙-裂隙发育
针对深厚松散层在不发生固结和冻融沉降的条件下井壁仍出现破裂的问题,结合概率积分法和Knothe时间函数,建立可计算多工作面开采引起井筒位移的动态移动模型,分析采动对井壁
目的探究结肠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拟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6例,患者术前行CT检测,观察肿瘤分期、定位,观察肠系膜下动脉解剖结构及血供,将术前肿瘤分期及定位与术后结果比较。结果66例结肠癌患者中,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CT对T分期诊断正确59例(87.88%),对N分期诊断正确43例(65.15%),对M分期诊断正确66例(100%);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CT三维重建定位肿瘤的准确率为93.94%;术前CT三维重建可显示肠系膜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