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两点水“决”,还是绞丝旁“绝”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sdv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清贫;“决”与“绝”;疑义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2-0075-01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008年6月第1版,2015年5月第8次印刷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23课《清贫》中有一句话:“‘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另一个士兵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又将我的衣角裤裆细细地捏了一遍,企望有新的发现。”
  教师研读文本时,对句子“决不会没有钱的”中“决”字用法有疑义:有人认为编写错误,应该用绞丝旁“绝”;有人则坚持原文没有错,应该用两点水“决”。大家公说公的理,婆讲婆的理,莫衷一是。
  用哪个字更准确呢?笔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商务印书馆印刷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08页,“决”的义项有:“……[2]副词,坚决,一定(用在否定词前面):~不罢休。~不退缩。……。”同一部词典第709页,“绝”的义项:“……[7]副词,绝对(用在否定词前面):~无此意。……”
  比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决”义项[2]与“绝”义项[7],它们分别用在否定词前面的情况,并不存在太大差异。
  再看许嘉璐任首席顾问,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第723页,“决”的义项:“……[7]副词,一定;必定(用在否定词前面):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反悔。”同部词典“绝”的义项:“……[6]副词,绝对;完全(用在否定词前面):~无此事;~不可能。……”
  对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中“决”义项[7]跟 “绝”义项[6],它们分别用在否定词前面的情况,差异也不是太大。
  不过,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明确强调指出,“决”“绝” 用在否定词前,用法相近。区别在于:“决”强调的是主观态度,有“坚决”之意,如 “决不反悔”“决不肯妥协”;“绝”强调的是客观上完全否定,排除其他可能性,有“绝对”之意,如“绝无此事”“绝不可能”。
  这也就是说,强调“坚决”时应当用两点水“决”,表示“绝对”时应当用绞丝旁“绝”。
  那么,课文《清贫》中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一个士兵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又将我的衣角裤裆细细地捏了一遍,企望有新的发现。”这句话,要向我们传达一个什么信息呢?
  让我们走进文本仔细分析。当时,方志敏是红军的高级领导人,而且掌管着红军部队的钱财。在外人看来,他肯定腰缠万贯。因此,当两个国民党兵士在树林里发现方志敏后,就认为他的身上一定有钱,而且少不了。从“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这句话中可以略见一斑。两个国民党兵士认定一定能从方志敏身上搜到很多铜板,可以发大财,除非他将钱藏在别处,否则,方志敏绝对是个财神。
  综上所述,“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是两个国民党兵士对方志敏这位红军大官客观上应当掌握一大笔钱的事实作出的一个判断,并将他身上没有钱的可能性予以排除,否定了方志敏没有钱的可能。基于此,此处的“决”应该取“绝对”之意。
  故将句子“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中“决”改成“绝”更准确——“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你骗不了我。”这不仅充分地暴露了当时两个国民党兵士企望得到钱的贪婪本性,也从侧面衬托出共产党人方志敏矜持不苟、两袖清风、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指导者来说,总是希望被指导者少走“弯路”——不经历失败和挫折,不面对困难和教训。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如若一味地传授,学生会缺少教训和经验;如若一味地不敢放手,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无法经历困难和挫折,也就谈不上成功的快乐!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方法指导要敢于让学生走“弯路”。要想指导学生把“弯路”走好,教师就要提升指导的“质”,找准指导的“点”,把握指导的“度”,让学生在实践中
周有光大学时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入学第一天,校方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姓名卡片,上面打着每个人姓名的罗马字拼写。由于当时中国没有统一的拼音,校方只得用上海话标注,大家很不情愿却又别无他法。但周有光却从中看到了以字母建档的优势,于是主修经济学的他,立刻选定语言学作为辅修专业。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上海银行工作的周有光被派往美国华尔街1号工作,有幸认识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一次两人聊天时,爱因斯坦对他说:
“锡伯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内容众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文化遗产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十分珍贵的历史物证和活化石之一。”  2017年5月13日是锡伯族“西迁节”。锡伯族是中国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1764年,清朝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从东北征调能骑善射的锡伯族官兵及其家眷共4200多人到新疆屯垦戍边。农历4月18日这天,被征调的官兵告别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途,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
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由隋到唐初,统治者设立科举的最初动机和相应的择人标准进行考察,并比较科举进行中的实际情况,探讨开元二十四年贡举考试由吏部转归礼部主持这一重大改革背后深层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 吏部 礼部 贡举考试 实才 文辞  [中图分类号]D69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6)0l—0120—05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及教育部要求,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部修订完成。低年级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具体内容,以语文能力形成和学习习惯培养为重点,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把握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实现年段基本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冀教版教材;基本特色;内容编排;教学建议  
内容提要 族群文化形态上的客家社会表现出了综合性、杂糅性的特点,但以赣闽粤地区而界定的客家生活文化圈又表现出了地域文化的认同性色彩,这样的认同性因素在白鹭社会流行的诸多《元宵歌》本中可见一斑。《元宵歌》本本身是客家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资源,本文在对《元宵歌》本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图光绪本的传统性、经典性文化特质,并在歌本的类型丛之间与其余诸本确立了“母本”与“子本”的关系。此外,诸本之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国外给孩子买玩具,上面经常标着Made in Chin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和出口国,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玩具是今天孩子们的福气。但曾几何时,一把玻璃球,一套橡皮筋却是当年孩子的全部家当。  在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时代,一个家庭几个孩子十分普遍,父母买衣服总是从大孩子的尺寸买起,弟弟妹妹可以一直穿下去。那时的环境相对简单,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孩子们的学业还不是太重,
摘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要凭借教师注重自身文化科学素养和教学素养的积淀,厚积薄发,灵活运用;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灵动性;把握儿童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机智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24-05  我曾经的理想是做个受孩子喜爱的老师,上让孩子
摘要:写字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然而纵观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写字教学,现状堪忧:小学生“四姿”不规范、字体潦草、错别字频出。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庭的高度重视。目前,教师“三笔字”技能亟待提高,学生“四姿”的培养迫在眉睫。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加强示范指导,努力激发学生书写兴趣,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目标则水到渠成。  关键词:农村
摘 要: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的魅力经久弥香。常见的“三段论”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和学都无味,无法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表达之妙与意境之美。随着统编本教材的全面铺开,如何将古诗教学和创意读写相融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颇有研究价值。每一次和“汉字的魔方”相遇,教师都应带着学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进行推进、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与其他经典文字相融相比,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古诗丰富的内涵,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