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著名作家哈里叶特·比彻·斯托所创作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直以来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虽然这部文学作品已经有了许多角度的解读,但从伦理学角度来解读这部文学作品的学者并不多。本文希望能够通过伦理关系以及伦理秩序来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旨在对作者斯托的伦理取向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对当前的社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伦理学角度 《汤姆叔叔的小屋》 解读与分析
通过伦理学角度来对《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可以有效地对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夫妻伦理、亲子伦理、兄弟伦理、主仆伦理等多个方面的伦理关系以及秩序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伦理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汤姆叔叔的小屋》更加全面的解读,还能够通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伦理关系提供给当今社会家庭的伦理,进行参考与借鉴。
一 互敬互爱的夫妻伦理关系
夫妻伦理关系是一个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文学作品中,谢尔比对自己的妻子十分尊敬,甚至可以用敬畏来表达谢尔比先生的这种尊敬。比如在小说中描写到,黑利一直都希望谢尔比赶快就把汤姆和哈里卖掉,在与谢尔比先生沟通时,他表示必须要先和自己的妻子商量后再做决定。还有就是黑利在与谢尔比交流时,拿谢尔比太太开了个玩笑,希望以此来拉近与谢尔比的距离,但是谢尔比似乎并不领情,不仅表现出冷冷的态度,还非常严肃地表示不希望其他人随意地提到他的太太。对于夫妻相互尊敬的伦理关系,还在另一个人物伯德先生的身上得到体现。在小说中,当伯德太太询问丈夫的工作时,伯德先生感到非常的吃惊,但是他依然乐于和伯德太太一起来讨论相关的奴隶法案。还有一处是当伯德先生感受到妻子敬仰的目光时,他非常情愿地亲自开车把伊莱扎母子护送到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除此以外,这部文学作品有许多地方也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的分工伦理关系。在当时的社会一直都遵从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伦理秩序。谢尔比先生正是以这样的伦理秩序来维系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他一直都认为男人应该负责在外的生意以及一切事务,当有一天谢尔比太太想要帮助谢尔比先生整理一下生意账单时,谢尔比表现出了极度不高兴的态度。在他的伦理观念中,丈夫的职责就是外部的生意,妻子的职责则是整理好家务。在这个伦理观念的促进下,谢尔比太太把整个庄园管理的非常到位,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虽然这个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是,妻子一定要顺从于丈夫。但是在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两个妻子,在丈夫做了一些违反了道德的事情时,她们同样会站出来对丈夫进行劝说,而不是一味的顺从。在小说中描写到,谢尔比太太在丈夫要把汤姆卖掉时,极力地进行了反对,而且还对谢尔比先生进行了劝说。直至知道一切都无法改变时,她才顺从地接受了丈夫把汤姆卖掉的这个事实。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进行分析,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真正女性崇拜”的一种讽刺。
二 平等互敬的亲子伦理关系
在西方国家,亲子伦理关系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互敬的基础之上的。父母在与子女相处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子女,并且要以身作则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更优良的教育机会。在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通常都会采取沟通的方式,不会对孩子进行大声的呵斥。同时在亲子伦理关系的作用下,子女对于父母也要表现出尊敬的态度,对父母进行的教诲要以虚心的态度来进行接受与听从。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叫哈利迪,这是一个典型慈祥的母亲的代表,在与孩子进行对话时,总是充满了对子女的爱意。哈利迪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会以一种命令的口气来进行,而且以一种温和的语气来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在她的这种教育下,很乐意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中,并且在与母亲的共同合作下,很轻松地就完成母亲所安排的任务。当她与自己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也同样会以一种温和的语气来化解之间的摩擦。在哈利迪的教育引导下,她与孩子们都相处的非常融洽,而且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按照母亲的安排来进行工作,让整个家庭充满了信任与和谐的氛围,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哈利迪的孩子奥古斯丁也对自己这位慈祥的母亲非常的尊敬。甚至他认为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天使的化身。虽然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离开了母亲的身边,不过当想起自己的母亲时,他都会感觉到无比的自豪与崇敬。这也充分地说明了,在一种平等互敬的亲子伦理关系下,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在小说中,有一个与奥古斯丁反衬的人物——西蒙·雷格里。虽然雷格里的母亲同样是用爱来对他进行教育,但是雷格里却变成了一个蛮横粗暴的家伙。对于母亲给予他的任何教诲都不予理彩。不管他的母亲给他多少的爱与关怀,但是他都只是用无情与冷漠来进行回应。
三 相互帮助的兄弟伦理关系
这里所指的兄弟伦理关系,不仅只是兄弟之间,也包括兄妹以及姐妹、姐弟之间的伦理关系。这同样是一个家庭伦关系中的重要组成。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情节表现出了相互帮助的兄弟伦理关系。比如,奥古斯丁邀请他的堂姐奥菲利亚去新奥尔良为其打理家务时,奥菲利亚意识到她多年的平静生活将会被打乱。但是她认为她应该去帮助堂弟,而这也是她应该尽到的一个责任。她在意识里觉得应该去帮助堂弟,而且对于堂弟所有的缺点她都以容忍的态度来对待。甚至当她知道奥古斯丁是一名异教徒时,她依然深深地关爱着这个堂弟,与其在奴隶问题上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与劝说。此外,奥菲利亚如果犯了错,同样也会非常虚心地接受堂弟的批评,而且还会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进行反省。比如:奥古斯丁对其以及北方人在对待黑人奴隶的一些矛盾的做法提出指责时,她没有以堂姐的身份来给予反驳,而是在听取了奥古斯汀的建议后进行了思考。虽然他们两个姐弟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一定不同的观点,但是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友好。堂姐以十分严谨的态度为堂弟管理着整个家务,虽然在期间受到了一些仆人的抵制,但是奥菲利亚出色的管理风格获得了每一个仆人的尊敬,让堂弟的整个家庭慢慢地进入了正轨。堂弟奥古斯丁通过一些实际的努力,让堂姐接受了基督教育,让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黑人的偏见。在姐弟之间形成了一个和睦相处的家庭环境。 四 尊重关爱的主仆伦理关系
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体制中,存在着一种主仆关系,这种关系也成为了构建家庭伦理关系的一个部分。作者通过小说表达出了主人应该对仆人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与关爱,真正要把仆人当作是自己的家人一样,并且不对仆人进行残酷的折磨。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一个场景。谢尔比先生在卖了汤姆之后,不愿意见到汤姆被领走时的场面,他决定躲起来不面对。但是他的太太却要去面对,要让汤姆知道,把他们卖掉,她的女主人会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另外一处描写了汤姆的第二个主人伊娃所表现出来的尊重关爱的主仆伦理关系。伊娃具有天使般的性格,对于整个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关爱。比如:当伊娃随着奥古斯丁回到新奥尔良时,她不仅和每一个仆人进行握手,而且还一下扑到奶妈怀里。她对仆人的这些举动,就连具有一颗愿与任何和善相处的奥菲利亚都感觉到不可思议。还有一个情节也表现出了伊娃的这种天使般的性格,伊娃与堂兄一起去骑马玩耍,当堂兄为了刚刷的马身上又沾上了泥土对着仆人大喊大叫,还用马鞭来抽打这个仆人。但是伊娃却表现出了另一个对待仆人的态度,她对着仆人温柔地说谢谢。虽然她的堂兄在打完仆人之后给了这个仆人钱,但是仆人更想要的是伊娃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尊重与关爱。此外,主人对仆人要有尊重与关爱的同时,主人也应该对仆人进行用心的管教。比如:谢尔比太太在管教仆人方面就非常的有心得。她不会对仆人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是每一个她管理的仆人都会对她的管教非常的听从。谢尔比太太把所仆人都进行了观察,她在了解了每一个仆人的特点后,再把所有的仆人进行整合,让他们能够在工作时取长补短,把整个庄园打理得非常有序。谢尔比太太通常都是采用基督教育来对自己的仆人进行管教,而且还要求这些仆人要具有相应的责任感。谢尔比太太通过博爱、慈爱、关爱来管教仆人,让他们所拥有的条件比某些自由之身的人还要好。在她的管理策略下,整个家庭都表现出了和谐有序。在这个方面与谢尔比太太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奥古斯丁,他虽然非常想对自己的仆人进行管教,但是由于没有管理方面的才能,只能任由仆人随心所欲地工作,让整个家庭一度陷入了极度混乱的状态。
在这部小说中,主仆关系的重点是围绕着汤姆所延伸开的。汤姆之前的两个主人都非常的善良,这是主仆关系发展融洽的一个前提。汤姆在这两个主要处的工作态度非常的严谨,表现出了汤姆的纯朴与善良。而且汤姆对自己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认真地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还帮助其他仆人一起来完成工作,把谢尔比和奥古斯丁的庄园管理的非常有序。虽然汤姆有很多次机会可以中饱私囊,不过他没有一次这样做,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回报主人对他的信任。汤姆对于奥古斯丁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就像是慈父一般,对其呵护。汤姆在发现奥古斯丁的缺点时,不会对其进行大力宣传,而且以一种祈祷的方式来为其祈祷,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以慈父的语气给予建议。
五 结语
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成为文学创作者非常喜欢用来创作的蓝本。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到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以及相互之间的伦理关系。《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伦理关系,对于当前的社会以及家庭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在现代的家庭生活中,不仅要处理好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的伦理关系,还要努力地维系好兄弟姐妹之间的友好互助的伦理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也要保持对供职单位的忠诚,认真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正确的伦理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琴、钟扬俊、万秀:《〈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黑人文学形象分析》,《海外英语》,2012年第3期。
[2] 李春兰:《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价值观》,《名作欣赏》,2012年第9期。
[3] 舒畅:《林译〈汤姆叔叔的小屋〉与社会意识形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 Tompkins,Jane.Sensational Designs:The Cultural Work of American Fiction,1790-1860.1985.
[5] 刘戈:《〈汤姆叔叔的小屋〉与美国文学中的性别歧视》,《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6] 刘翼斌、夏滕娟:《翻译差额对20世纪初英文小说审美价值影响——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为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赵静,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伦理学角度 《汤姆叔叔的小屋》 解读与分析
通过伦理学角度来对《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可以有效地对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夫妻伦理、亲子伦理、兄弟伦理、主仆伦理等多个方面的伦理关系以及秩序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伦理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汤姆叔叔的小屋》更加全面的解读,还能够通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伦理关系提供给当今社会家庭的伦理,进行参考与借鉴。
一 互敬互爱的夫妻伦理关系
夫妻伦理关系是一个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文学作品中,谢尔比对自己的妻子十分尊敬,甚至可以用敬畏来表达谢尔比先生的这种尊敬。比如在小说中描写到,黑利一直都希望谢尔比赶快就把汤姆和哈里卖掉,在与谢尔比先生沟通时,他表示必须要先和自己的妻子商量后再做决定。还有就是黑利在与谢尔比交流时,拿谢尔比太太开了个玩笑,希望以此来拉近与谢尔比的距离,但是谢尔比似乎并不领情,不仅表现出冷冷的态度,还非常严肃地表示不希望其他人随意地提到他的太太。对于夫妻相互尊敬的伦理关系,还在另一个人物伯德先生的身上得到体现。在小说中,当伯德太太询问丈夫的工作时,伯德先生感到非常的吃惊,但是他依然乐于和伯德太太一起来讨论相关的奴隶法案。还有一处是当伯德先生感受到妻子敬仰的目光时,他非常情愿地亲自开车把伊莱扎母子护送到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除此以外,这部文学作品有许多地方也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的分工伦理关系。在当时的社会一直都遵从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伦理秩序。谢尔比先生正是以这样的伦理秩序来维系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他一直都认为男人应该负责在外的生意以及一切事务,当有一天谢尔比太太想要帮助谢尔比先生整理一下生意账单时,谢尔比表现出了极度不高兴的态度。在他的伦理观念中,丈夫的职责就是外部的生意,妻子的职责则是整理好家务。在这个伦理观念的促进下,谢尔比太太把整个庄园管理的非常到位,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虽然这个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是,妻子一定要顺从于丈夫。但是在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两个妻子,在丈夫做了一些违反了道德的事情时,她们同样会站出来对丈夫进行劝说,而不是一味的顺从。在小说中描写到,谢尔比太太在丈夫要把汤姆卖掉时,极力地进行了反对,而且还对谢尔比先生进行了劝说。直至知道一切都无法改变时,她才顺从地接受了丈夫把汤姆卖掉的这个事实。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进行分析,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真正女性崇拜”的一种讽刺。
二 平等互敬的亲子伦理关系
在西方国家,亲子伦理关系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互敬的基础之上的。父母在与子女相处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子女,并且要以身作则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更优良的教育机会。在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通常都会采取沟通的方式,不会对孩子进行大声的呵斥。同时在亲子伦理关系的作用下,子女对于父母也要表现出尊敬的态度,对父母进行的教诲要以虚心的态度来进行接受与听从。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叫哈利迪,这是一个典型慈祥的母亲的代表,在与孩子进行对话时,总是充满了对子女的爱意。哈利迪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会以一种命令的口气来进行,而且以一种温和的语气来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在她的这种教育下,很乐意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中,并且在与母亲的共同合作下,很轻松地就完成母亲所安排的任务。当她与自己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也同样会以一种温和的语气来化解之间的摩擦。在哈利迪的教育引导下,她与孩子们都相处的非常融洽,而且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按照母亲的安排来进行工作,让整个家庭充满了信任与和谐的氛围,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哈利迪的孩子奥古斯丁也对自己这位慈祥的母亲非常的尊敬。甚至他认为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天使的化身。虽然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离开了母亲的身边,不过当想起自己的母亲时,他都会感觉到无比的自豪与崇敬。这也充分地说明了,在一种平等互敬的亲子伦理关系下,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在小说中,有一个与奥古斯丁反衬的人物——西蒙·雷格里。虽然雷格里的母亲同样是用爱来对他进行教育,但是雷格里却变成了一个蛮横粗暴的家伙。对于母亲给予他的任何教诲都不予理彩。不管他的母亲给他多少的爱与关怀,但是他都只是用无情与冷漠来进行回应。
三 相互帮助的兄弟伦理关系
这里所指的兄弟伦理关系,不仅只是兄弟之间,也包括兄妹以及姐妹、姐弟之间的伦理关系。这同样是一个家庭伦关系中的重要组成。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情节表现出了相互帮助的兄弟伦理关系。比如,奥古斯丁邀请他的堂姐奥菲利亚去新奥尔良为其打理家务时,奥菲利亚意识到她多年的平静生活将会被打乱。但是她认为她应该去帮助堂弟,而这也是她应该尽到的一个责任。她在意识里觉得应该去帮助堂弟,而且对于堂弟所有的缺点她都以容忍的态度来对待。甚至当她知道奥古斯丁是一名异教徒时,她依然深深地关爱着这个堂弟,与其在奴隶问题上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与劝说。此外,奥菲利亚如果犯了错,同样也会非常虚心地接受堂弟的批评,而且还会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进行反省。比如:奥古斯丁对其以及北方人在对待黑人奴隶的一些矛盾的做法提出指责时,她没有以堂姐的身份来给予反驳,而是在听取了奥古斯汀的建议后进行了思考。虽然他们两个姐弟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一定不同的观点,但是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友好。堂姐以十分严谨的态度为堂弟管理着整个家务,虽然在期间受到了一些仆人的抵制,但是奥菲利亚出色的管理风格获得了每一个仆人的尊敬,让堂弟的整个家庭慢慢地进入了正轨。堂弟奥古斯丁通过一些实际的努力,让堂姐接受了基督教育,让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黑人的偏见。在姐弟之间形成了一个和睦相处的家庭环境。 四 尊重关爱的主仆伦理关系
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体制中,存在着一种主仆关系,这种关系也成为了构建家庭伦理关系的一个部分。作者通过小说表达出了主人应该对仆人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与关爱,真正要把仆人当作是自己的家人一样,并且不对仆人进行残酷的折磨。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一个场景。谢尔比先生在卖了汤姆之后,不愿意见到汤姆被领走时的场面,他决定躲起来不面对。但是他的太太却要去面对,要让汤姆知道,把他们卖掉,她的女主人会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另外一处描写了汤姆的第二个主人伊娃所表现出来的尊重关爱的主仆伦理关系。伊娃具有天使般的性格,对于整个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关爱。比如:当伊娃随着奥古斯丁回到新奥尔良时,她不仅和每一个仆人进行握手,而且还一下扑到奶妈怀里。她对仆人的这些举动,就连具有一颗愿与任何和善相处的奥菲利亚都感觉到不可思议。还有一个情节也表现出了伊娃的这种天使般的性格,伊娃与堂兄一起去骑马玩耍,当堂兄为了刚刷的马身上又沾上了泥土对着仆人大喊大叫,还用马鞭来抽打这个仆人。但是伊娃却表现出了另一个对待仆人的态度,她对着仆人温柔地说谢谢。虽然她的堂兄在打完仆人之后给了这个仆人钱,但是仆人更想要的是伊娃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尊重与关爱。此外,主人对仆人要有尊重与关爱的同时,主人也应该对仆人进行用心的管教。比如:谢尔比太太在管教仆人方面就非常的有心得。她不会对仆人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是每一个她管理的仆人都会对她的管教非常的听从。谢尔比太太把所仆人都进行了观察,她在了解了每一个仆人的特点后,再把所有的仆人进行整合,让他们能够在工作时取长补短,把整个庄园打理得非常有序。谢尔比太太通常都是采用基督教育来对自己的仆人进行管教,而且还要求这些仆人要具有相应的责任感。谢尔比太太通过博爱、慈爱、关爱来管教仆人,让他们所拥有的条件比某些自由之身的人还要好。在她的管理策略下,整个家庭都表现出了和谐有序。在这个方面与谢尔比太太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奥古斯丁,他虽然非常想对自己的仆人进行管教,但是由于没有管理方面的才能,只能任由仆人随心所欲地工作,让整个家庭一度陷入了极度混乱的状态。
在这部小说中,主仆关系的重点是围绕着汤姆所延伸开的。汤姆之前的两个主人都非常的善良,这是主仆关系发展融洽的一个前提。汤姆在这两个主要处的工作态度非常的严谨,表现出了汤姆的纯朴与善良。而且汤姆对自己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认真地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还帮助其他仆人一起来完成工作,把谢尔比和奥古斯丁的庄园管理的非常有序。虽然汤姆有很多次机会可以中饱私囊,不过他没有一次这样做,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回报主人对他的信任。汤姆对于奥古斯丁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就像是慈父一般,对其呵护。汤姆在发现奥古斯丁的缺点时,不会对其进行大力宣传,而且以一种祈祷的方式来为其祈祷,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以慈父的语气给予建议。
五 结语
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成为文学创作者非常喜欢用来创作的蓝本。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到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以及相互之间的伦理关系。《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伦理关系,对于当前的社会以及家庭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在现代的家庭生活中,不仅要处理好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的伦理关系,还要努力地维系好兄弟姐妹之间的友好互助的伦理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也要保持对供职单位的忠诚,认真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正确的伦理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琴、钟扬俊、万秀:《〈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黑人文学形象分析》,《海外英语》,2012年第3期。
[2] 李春兰:《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价值观》,《名作欣赏》,2012年第9期。
[3] 舒畅:《林译〈汤姆叔叔的小屋〉与社会意识形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 Tompkins,Jane.Sensational Designs:The Cultural Work of American Fiction,1790-1860.1985.
[5] 刘戈:《〈汤姆叔叔的小屋〉与美国文学中的性别歧视》,《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6] 刘翼斌、夏滕娟:《翻译差额对20世纪初英文小说审美价值影响——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为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赵静,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