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见亮:《档案管理》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学术性期刊,但一翻开杂志,人物版就赫然在目,给人一头雾水之感。作为档案学研究者、业务工作者和档案业务指导者,读者首先想看到的似乎并不是这些。(蔡:其实《档案管理》的宣传是综合性业务指导性杂志,90%的读者是基层普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通讯》大不一样。这也是各省档案杂志“四不像”的原因所在。“人物版”是不得已而设,不得不照顾方方面面的群体需求。)“编者互动”栏目很好,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办刊水平,但是否有必要每期都有,斗胆请蔡总思量。(蔡:“编读互动”是我们了解读者心声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鞭策我们的动力。)“三言两语”栏目中多是一些档案实际工作者的思想感受,从文学角度来看,不乏精彩,但笔者认为可以改成一两句简短的经验介绍或是具体的档案管理方法,这样似乎更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蔡:很有道理。)在“才艺展示”栏目中,舞蹈、歌唱、版画、书法甚至钓鱼被浓墨重彩一番,虽然不能说与档案无关,但也属牵强附会,笔者认为此栏目已经脱离了《档案管理》的办刊宗旨。(蔡:可以考虑取消。当初是为了调动基层读者的阅读兴趣。)“局馆长论坛”栏目中刊载的大都是领导者的报告或会议发言,一篇相当好的领导报告或发言稿,听起来就让人打瞌睡,何况是让你仔细读下去,要是想有所收获就更是天方夜谭了。我们深解蔡总难处,但此类文章亦不可多。(蔡:的确如此。只是端谁的碗。看谁的脸啊。)“酸甜苦辣”栏目中,大都是介绍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经历和先进事迹,这样的文章我们读起来感觉亲切,但是究竟这样的文章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样的收获,真是不得而知。(蔡:《档案管理》其实类似“春晚”,需要考虑不同需求。不想读翻过去就是了。)以上几点乃愚生拙见,如有不当,请蔡总不吝赐教。(蔡:非常感谢有活力、有朝气、有激情、有思想的意见,使我们听到一个群体的声音,研究生群体是一支非常有潜力和作为的生力军,是我们档案界的未来。我们会认真消化这些意见。)
全文查看链接
载别国有价值的文章。因为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过来的东西,不可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转载原文档案,可以帮助我们这些外籍学生,也有利于中国档案学者掌握国际档案学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三、可以在贵刊上发表英文文章吗?(蔡:主要是读者面的问题。如果一篇英文稿件登出去。看懂的人数太少,怕是不太合适吧。)
全文查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