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外籍专家文化休克成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外籍专家为主体分析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和他们在欠发达地区文化休克的一些特征,并从个人、组织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解决途径,从而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克服文化休克。
  【关键词】文化休克;欠发达地区;文化差异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在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加大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术、经济交流的力度,而正是这种跨文化交流的力度的加大,使得在异文化中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遇到了不同程度的 “文化休克”问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许多外籍专家致力于加快诸如甘肃、青海等内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外籍专家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自身却遇到了更加难以解决的文化休克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外籍专家文化休克阶段划分及特点
  欠发达地区,是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我国由于欠发达区域自身的制约,外籍专家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了较之发达地区更严重的文化休克现象。最早提出“文化休克”这一概念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他于1958年提出了“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是指“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一)欠发达地区外籍专家文化休克阶段划分
  根据奥博格的理论,结合欠发达地区特征,文化休克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蜜月阶段,这个阶段发生于初到异国,人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内心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高涨的“蜜月”阶段。(2)沮丧阶段,自己熟悉的文化与所处文化的差异带给外籍人员被排斥的挫败感,加上失去原有的社会关系,人们的情绪跌及谷底。(3)恢复调整阶段,随着在异文化生活时间的增加,外籍人员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了适应新文化的正确途径,情绪逐渐好转。(4)再沮丧阶段,这一阶段是欠发达地区外籍人员特定的文化休克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所处地区公共设施、居民理念上的落后性,使得恢复调整过程中的外籍人员再次感到难以融入。(5)适应阶段,通过一段时期的适应,外籍人员较好地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环境并在当地建立了社会关系,情绪趋于平稳。身处欠发达地区的外籍人员也可能会多次循环经历再沮丧阶段才会完全适应异文化的差异。
  (二)欠发达地区外籍专家文化休克的特点
  (1)高回头率引发低归属感。由于身处于欠发达地区,当地人接触国外人员的机率较少,所以当外籍专家人员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往往会引发高“回头率”。欠发达地区较之发达地区文化接纳性更低,使外籍专家感到总是处于一种不被异文化所接纳的状态,低归属感加剧了欠发达地区外籍专家的文化休克问题。(2)地域距离加大文化距离。由于我国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封闭,有别于沿海地区等,社会文化比较封闭。恰恰相反的是,来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外籍专家多数来自较为发达开放的国家,明显增大的地域距离加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文化差异变得更为明显。(3)文化休克难以消除。 由于政策缺位,在我国多数欠发达地区地区体制环境不完整、科技水平发展较慢和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备等软投入落后。身处该地区的外籍专家在工作生活方面遇到问题没有充足的客观条件去解决,令他们感到缺乏人文关怀,这可能会造成文化休克五个阶段的多次循环,很难消除。
  二、影响外籍专家文化休克的原因分析
  文化休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每个置身于异文化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外籍专家来说,尽管他们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但引发他们文化休克的因素有很多,其根本原因就是文化差异。
  (一)价值取向的差别
  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在面对各种矛盾冲突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不同的文化氛围会使人形成不同且难以改变的价值取向。
  (二)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的变化
  从外籍专家的社会角色的角度来看,完全陌生的异文化生活习惯使他们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感。从岗位角色角度来说,刚进入异文化的外籍专家面临着同样的研究领域在新的文化坏境中适应的问题,也面临着如何去融合接纳同样领域的异文化专家的问题。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是造成文化休克的间接原因。
  (三)民族中心主义引发对异文化的排斥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的母文化优于其他文化的信条。一些外籍专家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偏执的认同自己的母文化而完全否定异文化,引发对异文化的排斥。所以,民族中心主义是造成外籍专家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文化休克问题的内在原因。
  三、欠发达地区外籍专家文化休克问题解决途径
  (1)在价值取向方面加大理解力度。在研究工作、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外籍专家可以通过增强与当地人的互动来加大对这些地区人们价值取向的理解力度,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尽可能保持一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2)积极主动沟通,进行跨文化培训。 有效的跨文化培训对帮助外籍专家减轻“文化休克”大有裨益。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外籍专家,培训的重点不仅包括东道国的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还应包括欠发达地区独有的文化封闭性特征、文化观念以及经济科技现状方面的介绍,引导他们正确接收较为落后的科技水平。另外,跨文化培训还要帮助他们培养“第三文化”意识,即在异文化氛围内,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自身“新的、虚拟的文化”。它并不需要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完全抛弃之前自身文化,又结合了所在地区文化,有效的解决了文化冲突带来的文化休克问题。(3)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各国专家在欠发达地区难免会有自我民族文化的优越感,但不能仅固守本民族文化,也要吸收他国文化,去除民族中心主义,摆正心态,把握好尺度,以便顺利地克服文化休克。(4)从政府角度提供支持。 从政府角度来说,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大力发展教育科研,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欠发达地区内生技术资源的形成。政府要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的引进,加大对来欠发达地区外籍人才的工资待遇,加大诸如公共基础设施等软投入的资金投入,从而帮助外籍专家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更好的解决文化休克问题。
  要解决欠发达地区外籍专家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文化休克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出发,消弭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冲突,建立全球意识,打破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界线,把文化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和微观上的透视分析,妥善处理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刘双,于文秀.《跨文化传播》[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李萍.《浅析文化休克现象》[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第25卷第3期
  [3]曲晶,张丹.《文化休克与对策》[N].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7月第24卷第4期
  [4]安然. 《“文化休克”译释探源》[J].学术研究,2010第3期
  [5]胡凌霞,文智勇. 《论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休克”现象》[J].南京传播,2006第3期
  [6]王军,刘兰.中西语言交流中的“文化休克”问题[J].松辽学刊,1993(1)
  [7]叶宁.《再谈文化休克现象》[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8]贵州财经学院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9]崔满红.《中国欠发达地区金融、企业、政府协调机制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技术,逐渐在图书馆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云计算特点和在图书馆中的最新应用成果,探讨云计算为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现云计算可以大幅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机遇;挑战;应用研究  一、云计算概述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咳嗽变异型哮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给予支气管舒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科目.优化解剖教学一堂课,除其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而言人际技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技能,而目前大多数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技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多个角度对人际技能的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建筑中的各种不足之处,在此背景下,就体现出了现代工程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价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建筑行业的
设备运维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搞好变电运维班组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物的日益剧增,建设用地的不断减少,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高性能的泡沫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具有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要紧扣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服从大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生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高职院校全面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全面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实效性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