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外徐秀琳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87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春节期间热播的电视剧《大过年》中,观众又见到了熟悉的老演员徐秀琳。徐秀琳是北京人,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不到4岁父亲去世,徐秀琳的母亲拉扯着她和哥哥妹妹3个孩子。1970年,徐秀琳36岁的哥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一年后,母亲也因伤心突发急病离开了人世。
  徐秀琳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北京女子十三中初高中毕业,也许是青少年时期接触女同学太多,不爱多说话的她养成了内向性格,少年时她就酷爱表演艺术,1960年,高中毕业时,老师鼓励她报考北京艺术学院,奠定了她以后的成长之路。
  在1962年,徐秀琳和同班同学王家龙恋爱了,1964年,徐秀琳、王家龙从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一起被分配到北京市文艺工作队。工作队分“工矿队”和“农村队”,徐秀琳和许许多多文艺工作者一样,去工厂、到矿山、下部队、上农村,参加劳动、体验生活,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体重不足百斤的弱女子,用纤弱的身躯挑起了与男人一样的劳动重担,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徐秀琳当时演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好戏,比如《山村姐妹》、《箭杆河边》等舞台戏。1967年12月9日,徐秀琳与相爱5年的王家龙喜结良缘。
  刚刚有了点名气的徐秀琳,在十年的“文革”中,由于北京市文工团解散,剧团里的许多演职人员下放当上了工人,她虽然幸运地被留在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却下放上干校走了“五七”道路。“文革”之后,徐秀琳在舞台上先后在《十姐胡同》、《红白喜事》、《回归》、《军用列车》、《救救她》等话剧中饰演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她都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去认真演好每一个角色,受到了剧团内外人们的好评。在全国第一次演员评级时,自报二级演员的徐秀琳,剧团根据她的才艺破例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员,她的表演技能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徐秀琳从人艺退休之后,频频活跃于影视圈。20集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剧组找到了她,邀请她饰演剧中慈祥的妈妈。徐秀琳和王家龙结婚后,就一直在外面租平房住,在胡同大杂院一住就是30多年。住平房时,徐秀琳什么活都会干。“在我们家,女活儿是我,男活儿也是我”,砌煤池子、盖厨房、抹墙、安烟囱,都是徐秀琳亲自上阵,她家老王只能在旁边打下手,也许就是这种在小平房、大杂院多年的生活积累,徐秀琳才能把“张大民”的妈妈演得那么栩栩如生。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获得了第23届金鹰奖“星光奖”。她在剧中饰演的妈妈使她夺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桂冠。
  此后,徐秀琳也大多以此类角色见长,凡是由她扮演的母亲绝对都是深明大义、宽宏大量、忍辱负重型的,尤其是《婆婆》中那个上有老婆婆、下有儿媳妇的“受气包”,还得去照顾总给她捣乱的“情敌”,好像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一样。她在很多影视剧里都饰演“妈妈”、“大娘”、“大婶”这类角色,尽管塑造的人物有些不是主角,然而她精湛的表演轻车熟路、手到擒来。这位实力派老演员,一次次成功塑造母亲的形象,也为这一类角色奠定了审美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母亲的形象。观众评价徐秀琳的哭相最感人,流眼泪之前,她的眼眶先红一圈,紧接着鼻头跟着发红,最后眼泪打几个转转之后顺着脸颊淌下来,让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徐秀琳和王家龙结婚37年,非常恩爱。王家龙年轻时有点大男子主义,徐秀琳都让着他。每次吵起架来,徐秀琳就不言语了。现在他们是越老越和谐,老两口互相惦记、相濡以沫。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部队很多人都牺牲了,与他们相比,我要幸运得多。如今还有离休费,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感到很幸福了。”    乡间的盘山公路上,晨雾缭绕。一大早就从铜仁出发的汽车里,坐着的是铜仁地委离退局局长彭爱华和工作人员,他们正要赶往松桃自治县普觉镇普觉村的离休干部黄万银老人家。 这位84岁高龄的黄万银老人,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复员后在普觉供销社工作至离休。黄老一家共11口人,他的两个儿子先后去世,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