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从创新理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谓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事物和产生新观念的能力,也就是各种能力在活动中最完备的发展和有机结合。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拟从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出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和策略加以探讨。
一、 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其自身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和人们学习、掌握及运用它的过程无不体现出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1)英语教学的发展在于创新。语言的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英语自产生之初至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使其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语法结构、语音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对于中世纪地道的伦敦英语,目前人们已几乎无法听懂了。
(2)英语是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有效工具。我们在用英语与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交流的同时,可以从中学到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手段。我国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正是我们向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的运动。当时,许多人出国留学,借助所学得的英、日、法语等外语来学习先进思想和技术,而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更有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促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
二、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民主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应努力做到亲切、和蔼、公正,使学生身心愉悦,他们才能自由地去探索,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发挥作为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角色,创新火花才会迸发。
(2)激励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拥有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大的进取精神和不怕出错、敢于求新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站起来提问、辩驳、回答问题的良好作风。
(3)主体参与原则。英语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我们必须使教与学成为多向互动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教学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意识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使学生保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参与的主动状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
三、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创设鼓励创新环境的策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环境对学生来说绝对必要的。①科学地利用“问题”。创新思维是以发现问题作为起点的。问题是向导,指导你去发现、探索,走向成功的彼岸。人们一般是遇到了问题才会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能抓住问题,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②容忍学生犯错误。这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素质,英语老师更应有这种宽容态度。正确对待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错误,错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是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自然的现象。教师有责任给学生纠错,但是不恰当的言语或行为会对学生造成心灵的伤害。对学生的进步,要积极予以肯定。这些都会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实践。③改革英语作业形式。创新是源于实践的,英语学习的实践在于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作为一个学科来学习的语言在中国几乎没有使用的环境。英语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来使用英语。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利用好课外时间,给学生布置好作业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要求至关重要。
(2)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主体作用的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和组织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①培养练的习惯。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和传递信息,语言是活的,要多练,会使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读。如关于询问天气的对话教学,大胆表演,学生通过联想,编成关于询问天气的对话,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水平。②培养合作的习惯。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互相的配合、交流,小组对话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意识。③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不良倾向,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已有的知识,学会动手、动脑,搜集短语、词组,一些日常用语,利用这些加工出新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自己动手,从而养成良好的创新观念。
(3)设疑启智的策略。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不断设疑,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
(4)以自学促创新的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
(5)进行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的策略。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特长的空间,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对一些后进生不能回答问题时应耐心鼓励:“Try again”“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等,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建芳,寇新智.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策略[J].商洛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2005(1).
[2]杨红梅,宋来全.中学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新乡
教育学院学报,2007(20).
(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
关键词:英语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所谓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新事物和产生新观念的能力,也就是各种能力在活动中最完备的发展和有机结合。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拟从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出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和策略加以探讨。
一、 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其自身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和人们学习、掌握及运用它的过程无不体现出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1)英语教学的发展在于创新。语言的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英语自产生之初至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使其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语法结构、语音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对于中世纪地道的伦敦英语,目前人们已几乎无法听懂了。
(2)英语是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有效工具。我们在用英语与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交流的同时,可以从中学到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手段。我国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正是我们向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的运动。当时,许多人出国留学,借助所学得的英、日、法语等外语来学习先进思想和技术,而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更有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促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
二、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民主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应努力做到亲切、和蔼、公正,使学生身心愉悦,他们才能自由地去探索,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发挥作为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角色,创新火花才会迸发。
(2)激励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拥有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大的进取精神和不怕出错、敢于求新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站起来提问、辩驳、回答问题的良好作风。
(3)主体参与原则。英语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我们必须使教与学成为多向互动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教学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意识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使学生保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参与的主动状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
三、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创设鼓励创新环境的策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环境对学生来说绝对必要的。①科学地利用“问题”。创新思维是以发现问题作为起点的。问题是向导,指导你去发现、探索,走向成功的彼岸。人们一般是遇到了问题才会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能抓住问题,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②容忍学生犯错误。这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素质,英语老师更应有这种宽容态度。正确对待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错误,错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是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自然的现象。教师有责任给学生纠错,但是不恰当的言语或行为会对学生造成心灵的伤害。对学生的进步,要积极予以肯定。这些都会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实践。③改革英语作业形式。创新是源于实践的,英语学习的实践在于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作为一个学科来学习的语言在中国几乎没有使用的环境。英语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来使用英语。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利用好课外时间,给学生布置好作业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要求至关重要。
(2)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主体作用的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和组织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①培养练的习惯。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和传递信息,语言是活的,要多练,会使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读。如关于询问天气的对话教学,大胆表演,学生通过联想,编成关于询问天气的对话,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水平。②培养合作的习惯。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互相的配合、交流,小组对话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意识。③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不良倾向,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已有的知识,学会动手、动脑,搜集短语、词组,一些日常用语,利用这些加工出新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自己动手,从而养成良好的创新观念。
(3)设疑启智的策略。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不断设疑,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
(4)以自学促创新的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
(5)进行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的策略。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特长的空间,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对一些后进生不能回答问题时应耐心鼓励:“Try again”“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等,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建芳,寇新智.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策略[J].商洛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2005(1).
[2]杨红梅,宋来全.中学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新乡
教育学院学报,2007(20).
(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