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话题·关注过程·注重实践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bobo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世民老师在“粤港澳同一堂课·走进大湾区”2019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专题网络教研活动中执教的《孔乙己》,是一节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领学生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进阶的示范课。下面拟以这节课为例,从课堂活动内容及形式入手探究阅读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话题为高阶思维训练提供开阔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要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首先需要实现以开放性问题替代封闭式问题,为学生的思辨提供一个开阔的空间。
   在上世纪80年代,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缺乏思维深度的现象,钱梦龙提出将“提出问题”变为“提供话题”的主张。延续钱梦龙的思考,余映潮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主問题”的概念,指出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角度提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教学问题。无论是“话题”还是“主问题”的提出,都体现着教学精神的改进与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实现从教师控制到学生中心的教学主体重心转换,这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了空间及可能性。
   在本节课上,丁老师以三个话题拎起了整节课的教学主线。在学生演读第四和第六段,通过朗读展现对孔乙己和酒客人物形象的初步感知后,老师顺势抛出了话题“最伤孔乙己的那句话”。这个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字句的品析中,进一步探究和认知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深层文化心理。教师还引领学生探究了“最伤孔乙己的那个人”和“孔乙己,可怜?”两个话题。其中“最伤孔乙己的那个人”指向对孔乙己人生悲剧动因的探究,在同学们的比较与分析间,揭开了孔乙己身处的那个冷漠寡情世界的一角。“孔乙己,可怜?”这个话题则引领学生评价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去思考这一人物的现实意义,获取认知上的提升。
   这三个话题由浅及深,既有探究思辨的焦点,又有可以延展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分析、评价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关注学习过程是高阶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语文阅读中的高阶思维能力——“分析与整合”“评价与反思”“迁移与创造”——往往要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训练和提升。
   先看本节课中三个话题的来源。第一节课预习阶段,丁老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提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后,丁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集中在“孔乙己的结局”“孔乙己的形象意义”。在第一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了第一个问题。第二课时,根据学情,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形象意义,丁老师拟定了“最伤孔乙己的那句话”“最伤孔乙己的那个人”和“孔乙己,可怜?”三个话题,以期望通过话题的探究,解决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提出的疑惑。课堂的学习探究内容来自于学生;学生在课前发现和提出问题即是学习过程的开始。对学生而言,提出问题和创造观点就意味着思维的一次成长和锻炼。
   再看课堂上的三次活动形式。在课堂中,学生们展示了三组情境作业,这既是对其学习结果的展示,也是对其学习过程的展示。小组的分工合作探究,以及其后的成果展示,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对学生而言,即是一次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和提升。
   第一组情境作业,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朗读相关语段,力求感动自己与他人。朗读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激活学生的感受;本环节的小组文段情境朗读,带领同学们进行深度情境还原,得以更深刻的沉入文本,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做了情感上的蓄势。第二组情境作业,插画展示,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细节,为课文设计一幅插画,能体现文章情境。同学们为课本绘制插图,是一次创造性活动,需要运用“分析与评价”和“迁移与创造”的思维形式。第三组情境作业,假如我们要给孔乙己这个苦人拍摄一部电影,电影在孔乙己的背影中结束了,最后传来孔乙己的内心独白,他会说什么?这一话题激活了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在基于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是对创新思维的训练。
   最后我们再来看课堂上的学生参与。本节课上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和展示机会。他们积极参与话题探究,落落大方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在探究“最伤孔乙己的那个人”时,有同学指出伤害孔乙己最深的是叙事第一视角的“我”,也就是咸亨酒店里面负责温酒的小伙计,对于孔乙己教“我”写字这一积极的行为,“我”却认为他这么一个像乞丐一样的人,他不配!还对他显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努着嘴走远,这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能够对别人做出的最大恶意。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深刻,观点独特鲜明,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阐述观点的技能”得到了提升。
   对学生而言,学习过程就是学习内容。关注学习过程,意味着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关注重心,以学情为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为学生创设情境体验和展演的契机,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化认知,为学生提供思考和陈述自己观点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思维。为学生创设恰当学习过程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三、语言实践活动是高阶思维训练的有力抓手
   高阶思维需要在复杂情境、任务导向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是“关于语言的学习”“通过语言来学习”。思维能力是抽象的,思维的训练和提升需要落脚于具体语言实践活动。
   在本节课,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具体体现为对文本的品读感悟,运用语言进行想象创作,以及有条理地阐明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在“最伤孔乙己的那句话”话题探究中,学生细致品读文中人们对孔乙己的所说之话,通过还原、比较等方式,深切体悟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在众酒客“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嘲弄声中的颓唐不安,对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其后的文化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如缺少这一扎实的语言品读环节,学生对于孔乙己人物形象的理解就会虚架于文本之上;思维活动缺少落脚之地,更勿论高阶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再如“孔乙己,可怜?”的话题引导学生在感知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更高一级的语言实践活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既要转变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其学习过程,为其提供具有思辨性质的探究话题,同时也要兼顾学科特色,依托于语言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日常课》基于读写共生的原理,依据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动物”的单元主题和“如何突出中心”写作主题,设计了日常化的片段训练。同时,通过“学—教—评—测”体系的构建,从合理选材、方法技巧和议论表达三个层级让学生逐步把握明确中心、凸显中心、深化中心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共生;写作日常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日常写作研究,
中文名 《我不是药神》  外文名 Dying to Survive  制片地区 中国  拍摄地点 南京、印度  导演 文牧野  编剧 韩家女、钟伟、文牧野  制片人 王易冰、刘瑞芳  类型 剧情  主演 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  上映时间 2018年07月05日  片长 116分钟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彩 彩色  用喜剧手法照亮的社会现实,《我不是药神》在前半段以忍俊不禁的幽
清晨,阳光倾洒在大地上,鸡鸣狗叫和哞哞牛声唤醒了沉睡的人们。不远处,潺潺江水在村边流连,缕缕炊烟从一家家屋顶上飘散,如梦似幻。这就是外婆家。  高高的榕树,青墨的方砖,绿绿的青苔,穿过儿时玩耍的小巷,恍如昨日。  轻轻推开小院的木门,外婆头戴凉帽,正扛着锄头,手挎菜篮往外走。“呀!丫头,怎么来了?也不让外婆去接你。”外婆笑呵呵地嗔怪道。她摘掉凉帽,放下锄头和菜篮,一把抱住了我,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捋着
摘要:名家、名师多从自身的阅读起点解读、分析《背影》,较少关注学生的阅读起点。为此,笔者做了一次《背影》的学情调研。通过分析学生的原始理解,引发了对《背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调研;分析;思考  一、调研的缘起  朱自清先生作于1925年10月,发表于1925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的《背影》,自1930年首次被选入由赵景深主编、北新书局出版的《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第三册,
4月27日下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带领我们茂名地区的教研员、教师一起备《陋室铭》这一课,很幸运我能参与。一节课下来,我深有感触,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陋室铭》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很多遍,很熟悉,各种教法我都尝试过。但是今天冯老师主持的备课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冯老师首先让我们背课文,找出自己容易錯的地方,因为如果老师错,那么学生也容易错。接着,冯老师要求我们朗读课文。刚开始我以为我
给刘老黑的一封信  尊敬的刘老师:   见信如晤。您好,我是小华,您还记得我吗?如果不记得,您不妨接着往下看看,也许您会想起我的。   “你再说,信不信我用这本字典扔你!”   推开门,您听到的就是这么一句撕心裂肺的呐喊,看到的是高举着牛津英语高阶词典的我,以及课室里乌泱泱的一片露着惊恐表情的同学们。   “小华,你想干什么!”   “老师,我……”   “你跟我出来!其他人都别看热闹了,赶紧自习
“肮脏”一词在今天只有一个意思:不洁净。但在古代,这个词不仅读音不一样,而且意思也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差地别。   “肮”和“脏”各自的词义原先没有“不洁净”这个义项。“肮”本义是咽喉,比如古人有种死法叫“绝肮”,即割断咽喉而死。“脏”本义是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比如内脏、五脏。“肮”和“脏”组成一个联绵词“肮脏”,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高亢刚直的样子。东汉赵壹的《疾邪诗》中写道:“伊优北堂上,肮脏
“不要,我不要去!”  我大声吼叫着,一边捶打着沙发,一边拼命地跺着脚,宣泄着心中的不满。可是,我任何“撒泼”的举动爸妈都是无动于衷,一个硕大的行李包還是被爸爸扔了过来,“砰”一声砸在我跟前的地板上。  哎,看来我已无力回天!  “哪有这样的父母?我不是你们亲生的吗?想出这样的损招折磨我!”我愤愤地扯起地上的行李包,向外面拖去。  哎,原本以为考完了期末试就能一如既往过一个轻松的暑假,可没想到却被
2020年初中语文读写辅导(四)  第五部分 自测题  自测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年少万兜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   (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1分)   (3)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千万革命志士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以下简称心理辅导站)是一个面向全区未成年人开放,以公益性方向为指导,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坚持发展性与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实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推广、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服务的专业机构。  在城西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心理辅导站自成立以来,坚持以真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