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心电监控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分析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心电监控4D-CTA检查的、<5 mm的共118例患者。根据动脉瘤有无破裂,分为破裂组(72例)和未破裂组(46例)。将所有患者扫描后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出一个心动周期内的时间间隔均为5%的20组数据包,经工作站三维软件处理后,得到20组图像及动态图。将同一部位连续3幅及以上图像发现小泡状或小尖状凸起,判定该凸起为搏动点。并将两组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和临床特征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用ROC曲线计算最佳诊断界值。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性别、吸烟史、生长在血管分叉点、出现搏动点、瘤颈比(AR)、瘤高与载瘤动脉管径之比(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家族史、多发动脉瘤史、饮酒史、部位、大小、瘤颈、瘤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现搏动点(优势比=8.843,95%可信区间:2.800~27.925)和较大的SR值(优势比=4.484,95%可信区间:1.094~18.385)对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有独立预测价值;当SR值>1.65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诊断小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70%。
结论出现搏动点和SR值>1.65是颅内<5 mm的动脉瘤破裂的独立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