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在肝癌治疗后AFP升高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测肝癌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后血清AFP升高患者123例,皆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所有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诊断及临床随访而确诊.随访时间均>6个月.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X2检验.结果 123例患者中,明确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111例.18F-FDGPET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78例,其灵敏度为70.3%(78/111);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97例,灵敏度提高至87.4%(97/111,χ2=9.744,P=0.002).18F.FDGPET/CT诊断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10/12)、87.0%(107/123)、98.0%(97/99)和41.7%(10/24).9例高分化肝细胞癌患者均确诊为肿瘤复发和(或)转移,18F-FDGPET/CT显像诊断其肿瘤复发和(或)转移5例,灵敏度(5/9)明显低于总体灵敏度(87.4%;χ2=6.616,P=0.0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检测原发性肝癌治疗后AFP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高分化肝细胞癌可能出现假阴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 了解两种方法制备的不同粒径^188Re-硫化铼混悬液在生物体内各主要脏器的分布,以选择合适粒径范围的混悬液进行关节腔注射。方法采用超声和涡旋两种分散方法制备粒径大小区分明显的^188Re-硫化铼混悬液。36只正常兔分2组,膝关节腔分别注射不同粒径的^188Re-硫化铼混悬液,在10、30min和5、24h各处死3或6只实验兔,取脏器称重并测放射性计数。结果涡旋法所制混悬液注射10min时在肺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中华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与北京雷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2004年进行了2003年《中华核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优秀图像评比(雷鸟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较大的反响。为进一步鼓励作者提高发表论文中的图像质量,在北京雷鸟科技有限公司的再度大力支持下,本刊举办了2004~2005年发表论文优秀图像评比(雷鸟杯)活动。图像评比采用投票方式,第一轮编辑部向全体编委发出选票50张,有效回收40张,超过总票数的2/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