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通病与防范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r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和建造要求,对其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作了阐述,提出了具体的施工质量防范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通病,质量,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post and build request, to the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al column, construction, common failing, quality,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系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但是,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质量。这样,不但不能起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还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一、构造柱的作用
   (1)它可以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
   (2)它可以提高砖砌体的抗剪能力,虽然提高的比例不很大,试验表明:能提高砖体的抗剪承载力约为10~30%(提高幅度与墙体的高宽比,竖向压力应力,开洞情况等因素有关)能约束墙体的开裂,对限其裂缝开展,起一定作用。
   (3)它与圈梁共同作用,加大了建筑物的整体度,类似框架结构,可称为“弱框架”,对墙体起了约束作用,墙体的四周处于双向双压状态使墙体横向变形减少,改善墙体受压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高墙体的承载力。
  二、构造柱在构造方面的要求
   (1)多层砖房构造柱应符合: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纵筋宜采用4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纵筋宜选用4414,箍筋@≯200,房屋四角处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每隔500mm,设2根拉结筋,每边伸人墙体内<=lm。
   (3)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楼层增设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配筋砖带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问:其它情况下,配筋砖带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接通。配筋砖带的截面高度不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低于M5。
   (4)构造柱按构造设置,不需单独没置基础。当基础顶部设有圈梁时,构造柱可锚固基础圈梁中。
  三、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和原因
   (1)箍筋、拉接筋设置不足规范规定
   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第50cm,设置2根水平拉接钢筋连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在构造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可用绑扎接头,其绑扎接头长度1d,一般为35d,在绑扎段内的箍筋间隙不应大于10cm上述几点除墙体拉接筋尚能保证(也不完全是间距50cm)其它如箍筋加密等几乎均最有做到,究其原因是施工管理水平低、技术素质差。
   (2)楼层间构造柱轴线错位
   在浇注混凝土时不认真调整钢筋骨架,在这层砌筑完毕而进行下层砌筑前的放线时,便发现下層构造柱歪了,因此在这一层又给到正位,便造成了上、下层不贯通,轴线请位的现象。
   (3)构造柱“乱根”的原因
   因构造柱的施工过程是,砌筑完一层后,往预留的“柱腔”内浇注混凝土。由于“柱腔”经历了整个一层的砌筑时间,其根部普遍夹有砂浆、砖渣等杂物,又由于混凝土是浇注到圈梁一平,在吊装完楼板,砌筑完墙体后,在构造柱根部出现比楼板低12mm的“柱坑”,在“柱坑”内的杂物很难清除干净,浇注混凝土后便在此处形成“烂根”现象。
   (4)构造柱断条
   由于构造柱内的箍筋、墙体拉接筋、圈梁钢筋等交织在一起,而且钢筋排放、绑扎又不规则。在圈梁和构造柱同时浇注的过程中,定会阻碍混凝土的下落;在筑施工时有时会不小心在“柱腔”内掉进并卡有砖渣,阻碍混凝土的充填;施工圈梁和构造柱时,所采用的河石又往往都是级配不好的砂漏,如果有大石块存在,也会使构造柱造成“断条”现象。另外,整根柱子一次浇注,如果振捣棒下不击,振捣不周,定会出现“断条”之处。
   (5)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①混凝土接搓不好。混凝土浇捣前未清除摸内的木屑、碎砖、落地灰等杂物,也不用水清洗,使前后两次浇灌的混凝土不能紧密相接,构造柱的整体性不能保证。
   ②露筋和麻面。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到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和马牙搓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
   ③“跑浆”。一方面马牙搓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整,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另一方面,模板拼缝不严密,形成“跑浆”。
   ④空洞和“断层”。有的浇捣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盲目采用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造成严重质量问题:一是混凝土普遍不密实,马牙搓内混凝土不到位,砖墙与构造柱结合不紧密,拆模后,空洞和“断层”现象多;二是钢筋骨架普遍出现“散架”和移位。
  四、保证构造柱的技术和质量
   (1)对于嵌在墙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一般是先砌纵横墙,在墙体砌完后形成“柱腔”,即预留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随着墙体和圈梁的分层砌筑和浇注,进行分柱段施工。为了,保证构造柱的中心线在同一条重直线上,必须使预留的“柱腔位置准确。因而砌筑时要经常检查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垂直度,钢筋骨架吊直校正后立即用墙体拉结筋固定其位置。然后在浇捣混凝土前将构造柱中心线引向圈梁模板或”柱腔“上口上,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柱中心线对齐。这样才能保证构造柱的正确位置。
   (2)设计为马牙搓的构造柱,从每层柱脚开始,砌筑时必须严格执行先退后前的原则,阻保证柱脚为大断面。每一马牙搓的齿高一般约为30cm(5层砖高),齿深不小于6cm.当齿深为12cm时,其上口采用一层进6cm、再一层进12cm的方法,使马牙搓上口死角的混凝土能保证浇捣密实。
   (3)钢筋骨架应随分柱段施工面分段梆扎,绑扎点要牢固可靠,避免错位和滑移。竖向搭接头长度z一般为35d.构造柱箍筋应在圈梁上下均不小于1/6层高或45cm高度内,箍筋间距不大于10cm.对于沿墙体每隔500mm设置一道2根06拉结筋的要求,必须严格要求砌筑者随砌随放,并保证放入固定在密实的砂浆水平灰缝中。
   (4)严格执行配合比搅拌工艺要求。粗骨料位径宜用2cm下,坍落度宜控制在5-7cm.分段浇注时要按规定留置相应试块。
   (5)构造柱混凝土通常是分段浇灌的,一般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柱段的施工高度不宜大于2m.每层柱的底部预留清扫口,便在浇灌前清扫柱模板内的砂浆、木屑、砖碴等杂物。新的混凝土柱段浇捣前,对衔接处的旧混凝土面需铲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再用构造柱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咸水泥砂浆,铺在旧混凝土面上,厚度为1~2cm,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有可靠。
   (6)构造拄振捣操作要设专人负责。浇注过程中设人对浇注柱段进行观察,以免出现漏浆、过振、中间受阻混凝土浇注不到位等现象。
   正确使用构造柱,是改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它与圈梁共同作用约束了砖砌体的开裂,使裂缝不致进一步扩展,既使开裂也不致于倒塌,使之由很脆的材料组成的结构获得可观的抗变形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改革开发市场经济发展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重视的增强,人们对楼面的使用要求愈来愈高,一般都要求能耐磨、美观、清洁、并有防水,防潮、隔热和隔声等功能。有的工程对楼面还有特殊的使用要求如防爆、防汞、防毒、防辐射、防电磁屏蔽和防腐蚀等。楼面是建筑室内构建中使用率最高的部分,发现施工质量或质量缺陷均应及时认真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为此我们就有关住宅工程地面起砂和空鼓的预防和防治进行论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鉴于此选择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与阐释。文章首先总结了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释。    【关键词】民用建筑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本文从建筑经济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阶段的划分、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技术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评价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经历和查阅资料,深入探讨了公路桥梁伸縮缝的施工技术,阐述研究了提高公路桥梁伸缩缝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work experience and data access, probes into the highway bridge is adjust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水平在左心室功能正常的呼吸困难患者的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7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代偿期呼吸困难患者血浆脑钠肽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ECG)检查.结果 DHF患者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COPD患者[(508.5±314.8)ng/L和(58.8±43.8)ng/L,P<0.001];ECG资料不能精确地鉴
目的 介绍锯齿状缝扎前列腺摘除后创缘止血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前列腺剜出后,修整膀胱颈后唇,即用Ⅲ度可吸收线在侧后唇创缘开始锯齿状缝扎前列腺摘除创缘,内口使之可容纳一食指头,检查缝扎后创缘无出血,置气囊导尿管,膀胱造瘘置管固定,盐水冲洗膀胱.结果采用本方法180例,术中出血量80~200 ml,术后膀胱冲洗液8 000~45 000 ml,尿液转清2~14 h,膀胱造瘘管拔除平均22.5 h,术后住
目的 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治疗前后β-淀粉样蛋白(β-AP)和胰岛素(INS)含量变化,进而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0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β-AP和INS含量,并按不同药物治疗前后分组.结果轻度痴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躯体并发症发生率与中度、重度痴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D组血清β-A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含量均低于治疗
摘要: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文章阐述了变电站及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了工序质量控制在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并就如何加强变电站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变电站;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subst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working procedure quality, d
摘要:本文是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的混凝质量控制措施,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控制的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要做好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工作,最终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he author of the work experi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coagulation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