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27日至2008年8月24日,整整820天,这是舍甫琴科远离米兰的日子。在这之前,他集AC米兰万千宠爱于一身:俱乐部历史上第二射手、预定的旗手、威名赫赫的乌克兰“核弹头”、欧洲金球奖得主,在这之后,他需要将一切从头再来。球迷中不乏反对者,专家们更是质疑一片,还有令主帅安切洛蒂头痛的排兵布阵。除了173个俱乐部进球可以续上,其他的一切,都需要重新证明,抑或重新书写。如果没有2006年那个决定和牵强附会的离开理由,一切又会如何?AC米兰会有随后的冠军杯吗?卡卡还会获得顺利摘得金球奖吗?吉拉迪诺会终于熬不住而转会吗?还会有英扎吉的重新焕发吗?在事实面前,这些设问都是无解的,如今,舍瓦再度回归米兰城,又会有什么相应的改变呢?
告别之心初起
时间拉回到舍甫琴科离开前的2005/2006赛季,在之前那年的夏天,AC米兰刚刚经历了冠军联赛决赛对利物浦的离奇失利,而那个时候,那个心怀足球帝国梦想的阿布已经拿着支票追逐了舍甫琴科整整两年。于是,舍瓦的态度也变得迷离,“我想再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是他对阿布的回答,这个回答,实际已经埋下了后面离开的伏笔。或许,可以理解成这样,舍瓦面对老乡阿布的邀请,已经盛情难却,他希望能对米兰有个漂亮而圆满的告别仪式,然后开始和阿布一起冒险。2003年的大耳朵杯,2004年的意甲冠军,2005年的功亏一篑,此时的舍瓦不可能灰溜溜地离开,却又想和阿布一起做点事情出来,于是,才有了“再试试”的想法,之后,不管成功与否,他都会去冒险了。听出了弦外之音的米兰也赶紧准备B计划,于是他们买来了吉拉迪诺。
最后的狂飙
2005/2006赛季,舍瓦憋足了劲的赛季,吉拉的米兰处子赛季,卡卡在米兰的三年级,加上技艺日渐炉火纯青的皮尔洛,还有一个老而成妖的英扎吉,可以说,这本是米兰应该有所斩获的一个赛季。但是,足球赛场上实力最强,并不意味着最后成功,单赛季113个进球冠绝欧洲(2007/2008赛季,曼联99球就足以称霸欧洲),却没有换来冠军,只是给球迷展示了一个超级恐怖的攻击群,舍瓦28球,大英扎吉17球,吉拉19球,卡卡19球,还有皮尔洛的落叶斩、西多夫的神经刀,如此平衡又强大的攻击火力群,没有笑到最后擒下冠军,实在令人扼腕,也印证了足球界结果无法预知的铁律。
正是在那个疯狂的赛季,舍瓦接连超越阿尔塔菲尼和里维拉,成为米兰俱乐部历史第二射手。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莫过于客战费内巴切,舍瓦将魔鬼主场变成屠宰场,一人独中四元,当赛季实现欧战53球成为欧战现役最佳射手,真是绝对剽悍的一个赛季。在舍瓦加盟米兰的七年里,他一共完成173个进球(平均每赛季24球,除去2002/2003赛季的伤病所致只进11球,其他六个赛季平均27球)。此时,球队也意识到了他的不可或缺,于无声处却费尽心思地挽留他,马队不在场的时候,队长袖标已经戴在了舍瓦的手臂上。2003年冠军联赛的大功臣、经历伤病后回归并有出色表现的英扎吉,诚恳表态愿做替补(要知道当年人们可是炒作大英和舍瓦互不传球),队友们在场上对舍瓦是无限的信任甚至于依赖,吉拉小弟在舍瓦的荫庇下取得了处子赛季17个意甲进球,成功上位,无愧标王称号。卡卡则漂亮完成自己的三年级表演,成为球队可信赖的核心球员。可以说,此时,整支球队,已经深深烙上了舍瓦的痕迹。
卡卡吉拉与舍瓦共荣
我们来特别关注一下卡卡和吉拉在舍瓦转会前后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卡卡初入米兰,便和舍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球场内外两人都有诸多的共同语言和相近因素,刻苦训练,认真比赛,没有绯闻,没有流言,可谓球员典范,三年的共事,卡卡和舍瓦互相成了对方最好的朋友。卡卡的第二个赛季进球数下降了,但助攻却明显加强,视野也更加开阔,于是才有了三年级时和舍瓦、吉拉的恐怖攻击群。吉拉的第一赛季和卡卡的轨迹几乎相同,因为有了舍瓦这棵大树,对方后卫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那一片,其他球员就能更好的获得机会,所以,吉拉也取得了17球的不俗战绩。
一切都在球队被巴塞罗那阻击、止步于冠军联赛四强之后发生了变化,舍瓦当年的那句话要兑现了,他不想“再试试”了。贝卢斯科尼知道,加利亚尼知道,甚至队友们也知道,只是球迷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斟酌了一番,舍瓦用了个给孩子学习英语的理由,球迷们很是不解,甚至怒忿,“七年还找不到一个英文学校?”这是最直接也最入木的反诘。其实,舍瓦又何尝不知道这个理由太过牵强,或许,他也是想以此凸显自己的无奈与不舍——我就是想开始一段新的冒险,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分手引出沧桑巨变

AC米兰终于失去了舍瓦,仓促间引进奥利维拉代替,那个赛季的AC米兰和舍瓦在的时候有什么区别?还是用数据来作答,2005/2006赛季,舍瓦28球(意甲19,冠军联赛9),大英17球(冠军联赛4,意甲12,意大利杯1),吉拉19球(意甲17,意大利杯2),卡卡19球(冠军联赛5,意甲14);而在舍瓦走后,卡卡18球(冠军联赛10,意甲8),大英11球(冠军联赛6,意甲2,意大利杯3),吉拉16球(意甲12,冠军联赛2,意大利杯2),他们三位的进球数和前一赛季基本持平,可奥利维拉才5个进球(意甲3,意大利杯2),较之舍甫琴科的28球,天差地远。更重要的是,奥利维拉进球少的情况下,其他人的进球并没有增长,这意味着奥利维拉直接浪费掉了那些原本舍瓦能转化为进球的机会。
进球效率上,奥利维拉无法填补舍瓦的空缺,在战术应用中,则造成了更加消极的影响。AC米兰少了一个平均赛季27球的前锋,更少了一个令队友信任到依赖的巨星,对手则可以将对舍瓦的注意力转而投入到其他球员。吉拉这种还需要磨练的成长期球员,刚好又碰上在俱乐部的二年级那道坎,几个因素在一起,得到更多上场机会的吉拉,数据和表现反而在下降。换言之,舍瓦的离去,点燃了吉拉最后离开米兰的导火索。
最冒尖的球员走了,自然就会轮到次级冒尖的球员出头(卡卡和吉拉),也会让一些尚存余热的老将继续发挥(大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卡卡站了出来,单赛季冠军联赛进球从四个左右的水平飙升到了十个,迅速拔尖;吉拉则退了回去,在米兰需要有效力的锋将时,吉拉不堪重负,改变了上升轨迹,转而向下;大英则是已修炼成精的人物,也站了出来,继续老而弥坚。这是舍瓦出走改变发展轨迹最明显的三位球员(其实西多夫也因舍瓦的离开而改变了发展轨迹,但不够明显),试想,若舍瓦仍在,大英不会被人们当作理想的救世主,也就没那么多疯狂的机会,卡卡则依然还是舍瓦的小弟,在金球舍瓦的光环下,继续锤炼自己,不知何时能够实现对舍瓦的超越。相反,吉拉在有大树可乘凉的情况下,会更好地成长(期间大罗短暂的闪光,吉拉也适时交相辉映)。
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舍瓦走了,于是,在卡卡和大英的狂飙中,AC米兰幸运地获得了冠军联赛桂冠,卡卡也“金球”了,吉拉却被重负压力摧残了。而舍瓦本人,在切尔西度过了郁闷的两个赛季,还卷入到更衣室风波,成了一些人影射的对象。
恰似故人来
两年时间,并不算长,但足以发生不小的变化。正如乌克兰早已宣布销毁了自己的核武库,舍瓦‘乌克兰核弹头’的大号也应该彻底终结了。令人惋惜的是,他在球场上的威摄力也已经达不到核弹头的程度了,这从返回米兰的第一场联赛可以看出,在爆发力和速度方面,他已是今非昔比了。而且,米兰已经拥有了帕托,准备培养成又一个舍瓦,今年夏天一系列的转会组合,都没有将舍瓦列入计划中。那么,舍瓦回归米兰的前途到底如何?

既然讨论的是舍瓦,就先撇开后防线,只讨论中前场人员结构和战术组成了,当然,前提是后卫要占据四个出场名额。先从简单的对位交换来看,米兰上赛季的锋线组成,大罗、大英、吉拉和帕托,目前只剩下大英和帕托,加上前缀就是又老了一岁的大英和适逢意甲新秀二年级墙的帕托。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引进舍瓦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小罗冲击的是西多夫的位置,弗拉米尼对位的则是加图索,如此看来,四个中场主力是皮尔洛、弗拉米尼、卡卡和小罗,剩下的两个前锋名额由大英、舍瓦、帕托和博列洛竞争(比尤德斯还得等待机会),从这个层面而言,舍瓦和博列洛的引进是球队对罗纳尔多和吉拉离去的采取的积极对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转会行动。再说白点,收回博列洛是针对转会市场没有得到阿德巴约,舍瓦的回归是因为吉拉走了,AC米兰需要加强锋线实力和储备。因此,尽管‘专家们’质疑一片,舍瓦还是会对AC米兰的战术结构乃至人员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对位分析之后,我们再看看战术组合。有了小罗,如果卡卡也上场,显然得“左倾”,从卡卡的特点来说,往边一点还更利于发挥他带球速度快、长途奔袭的特点,而小罗在人丛中拿得住球,视野好,分球突破的能力也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的组合,相比之前AC米兰只能从皮尔洛发动进攻,无疑更加丰富,也更具威胁。有了这样的中场依托,前锋线才会有更多的机会。鼎盛时期的舍瓦有什么特点?全能,各项技能都不是最好,但非常均衡。既然舍瓦身体机能不如以前,那就让身强体壮又年轻的博列洛去冲锋吧,舍瓦打游击,加上他和卡卡的默契,三个金球交叉换位,真有可能令对方后卫眼花缭乱,防不胜防。这样的组合,有点强攻强取的味道,正好可以改善AC米兰破密集防守的问题。至于舍瓦和大英同时出场,就需要一定的空间,不能将对方压得太紧,和强队玩对攻的时候比较适合。
米兰的另外一个天才前锋帕托,实际上是个插班生,因为年龄原因,他今年年初才被允许代表AC米兰比赛,在实战的关键时刻,安帅还是更器重英扎吉。毕竟帕托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的方面(18岁,不需要提高才奇怪)。在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有个俱乐部历史第二射手提携点拨,对帕托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即使舍瓦已然不是昔日的核弹头,但有他在场的时候,哪个后卫敢掉以轻心?如果安帅将舍瓦和帕托当作同一类型前锋使用,帕托也可以在舍瓦上场的时候观察他的跑位与进攻方式,去芜存菁,好好揣摩。所以,帕托虽然享受不到当年卡卡和吉拉那么轻松的前场环境,但也足够汲取营养了。鉴于吉拉和卡卡的两个案例,我们有理由认为,舍瓦回归,最大的受益者,恰恰是之前人们认为位置受到威胁的帕托。
两年时光变幻,如今的米兰,中前场能确定主力位置的,大抵是皮尔洛、弗拉米尼、卡卡、罗纳尔迪尼奥,其他如西多夫、舍瓦、加图索、安布和帕托等,排序待定,要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凭借以往和卡卡的默契,舍瓦有可能会占得部分先机,在职业生涯末期依然坐稳米兰锋线的半个主力,而有舍瓦作了出头鸟,一个不被众人太过期望和挑剔的帕托,才能更好地成长。通常,一个球员在新俱乐部的表现,第一年容易出彩,第二年则是一道坎,若能顺利地跨过,第三年表现好就可以毕业了。所以,再有两年的时间,也足够帕托的成长,那么,舍瓦回归米兰所带来的贡献,也足以抵消部分球迷的怨念了。
反过来,也要看看舍瓦怎么看待自己,在速度和爆发力方面的下滑,他应该比别人更清楚。两年前舍瓦离开时,不少人就指出东欧球员比较依靠身体,过了29岁就有点走下坡路,卖了值得。所以,现在舍瓦的态度就非常关键,如果还当自己是当年那个威风凛凛的大佬,以为离开两年只是去度了个假又回来了,就有点悬了。AC米兰在利用老将的余热方面颇有心得,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英扎吉,舍瓦如果能有大英的那种态度,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当年大英扎吉经过手术复出后,态度很明确:有球踢,就是最大的幸福。舍瓦如果能有大英这样的态度,低调,务实,不争位置,乐于轮换甚至甘于替补,那么,在米兰成就一个瑰丽的夕阳红也就可以预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