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文化不是一种独立文化形态,只有将作为一种精神的创新不断融入到文化之中,形成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才是创新文化的本意。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一度处于世界顶峰,然而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科技文化的进步,中国经济和文化地位一落千丈。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有机体诞生在了中华大地,形成了新文化形态。以“仁爱、正义、民主、自由、和谐”精神凝聚人心、推动创新,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处于主导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现有文化为基础,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真正的文化、政治、经济强国。
  一、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
  1.创新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一种鼓励创新并容许创新失败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有利于创新活动健康、持续开展的文化观念和行为道德规范,一种给创新者以归属感的“精神家园”,一种能够使创新的精神追求和实际行动不断扩大和张扬的文化“生态环境”。第一,它是一种氛围。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最大限度激励或激发人们创新的文化,它不仅有利于滋生创新的土壤,还能够促进这种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扩大,将之投入于实践之中,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其重要性。第二,它是一种科学理念,可以指导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进行实践。创新就是“求变”,但盲目的改变并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改造自然之前首先应该思考什么是自然以及自然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要以人类自身为主体自觉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第三,它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世界中每个国家、族群、民族都有其独特文化,文化并无优劣之分,真正的创新文化必然是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交流既是两种文化的双赢,也是世界文化的多赢。一直以来,中国人都秉持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
  2.文化创新的内涵。文化通过塑造个人的人格实现人的社会化功能;通过整合目标、规范以及行为来制约团体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其功用更多的体现在整合与导向方面。文化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之中,先进的文化唯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第一,塑造创新文化建设观念。文化具有流动性,只有在创新与交流之中才能获得生命。如果一种文化不再与其它种文化相碰撞相交流,不再创新,那么它就有可能走向灭亡。如果要评判某种文化是否具有活力和发展的潜力,最直接的考量因素就是其创新能力。第二,创造文化创新发展环境。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是文化创新的国际背景,然而仅仅有此是不够的。文化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软实力”代表,虽然属于“软创新”但也需要“硬投入”。国家必须一方面重视加大对文化创新的投入,同时致力于打造文化原创的发展平台,并加大文化版权保护力度,使文化创新和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和尊重。
  二、中华创新文化
  一个国家能否被外界认可,除了需要重视领土的完整性之外,也不能忽略自身的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千年的文化传承,是因以儒家“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体系作为支撑。孔子称“仁者爱人”,“爱人”是“仁”的本性。《论语》中处处谈“仁”,总而言之,仁者,即本着同情心而推己及人,是发自内心对他人的无限责任。随着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其决定性因素,这种创新对于科技、教育、文化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建设国内创新文化,才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1.历史的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特点,第一点可以总结为“生生”,《易经》言“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这是“生生”最早的表述,强调的是一种生命活动或生存活动的不间断性,也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皆在不断变化之中。第二个特点是“和合”。中国人说“天人合一”,“天”指“天道”,人仿效于天,“人”指“人道”,天落实于人。
  “生生”与“和合”既统一又对立,可以在任何大环境下生生不息、和谐统一,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因此,当文化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华创新文化应运而生。
  2.全面加强国内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并非意味着有现成的创新文化大厦等着我们去添砖加瓦,文化本身具有复杂性,作为一个有机主体,可以对任何与其联系的事物发生作用及影响。全面加强国内创新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在国内大环境下,不断将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创新融入到既有的文化之中,形成一个长效的、有益于创新精神传播的文化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创新的行动为祖国添加了无限生机,尽管创新精神在这片沃土上已开始滋长,但也必须承认相较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社会领域的创新意识仍然较为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创新意识落后、创新能力欠缺以及创新思维得不到法律保护等问题正是我国缺乏成熟创新文化的主要表现。全面加强国内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工程,它既需要一种统筹规划的整体意识,又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人进行努力。任何个人或者群体都无法真正创造出有生命的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事,只有经过大家的反复实践和认识,才可能形成有代表性的、先进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奋斗目标,为完成“中国梦”,文化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1.文化创新与传承。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努力创造和发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瑰宝。文化可以凝聚人心,尤其对一个民族来说,传递共同的信念与共识是文化最重要的作用。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它的民族文化。经过多年的融合与交流,我们已经有能力有精力观察和欣赏来自世界各地优秀而先进的文化,同时我们也具备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能力与胸怀。当然,我们并没有在眼花缭乱的世界文化中迷失,我们始终坚信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即其独特性。中华文化也是世界独特文化的一部分,无论你走在世界哪一个角落,有华人的地方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存在。
  2.创新文化呼唤中华文化创新。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又迎来了一场新的文化和科技革命,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在享受丰富多彩物质文化的同时也站在了开拓创新的高峰。对于世界各国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着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谁能够抓住机遇,谁就赢得了世界话语权,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先进文化所凝聚起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稳定剂法制备预还原型铜基低温变换催化剂及其物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用稳定剂法制备铜基预还原型低温变换催化剂对还原后金属铜微晶保护以及催化剂活性良好.
随着烟草行业的持续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高效率”和“注重自律”成为烟草行业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在烟草专卖内管委派制的背景下,县级烟草专卖局如何创新监管方式、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为出发点,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专卖内管委派制的背景  2012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部署推广实施专卖内管委派制的新任务,同时各级内管委派机构相继成立,提出了“眼睛向内、强化内管”的工作思路。内管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对商科人才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商科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求也在持续发酵,而创新创业是对商科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不可偏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建设迫切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凝神聚力、维护稳定、推动工作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就是要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企业管理的目标中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必
引言 在发生故障时,电力机车的主变流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将出现一定的特征变化。而根据SS8电力机车主变流器的输出电压特征,并结合小波分析理论和神经网络诊断理论,本文对SS8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