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及其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图书馆界在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现象,以及将由此引发的对图书馆实践及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建设
  
  20世纪初,我国引进了西方近现代图书馆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原则,“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图书馆学从建立到今天,已有百年历史,从一个不被认同的学科,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群体。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数字化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注意力从理论研究转向,更多地关注了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得上世纪80年代所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繁荣局面难以再现,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缺失日益严重。
  一、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失的表现
  1.论文及专著数量明显下降
  论文、专著及基础理论教材的出版是评价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据统计,我国1980~1991年全国共发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相关研究文章2600篇,占图书馆学论文总量的13.78%。而在1994~2006年间,我国发表的基础理论研究文章只有200余篇,仅占当时总数的0.24%。据以上统计数字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图书馆研究的相关论文数量虽然出现较快增长,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却在迅速滑坡。
  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中,不仅有大量经典论文面世,相关专著和教材也不断涌现,如谭迪昭主编的《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吴慰慈、邵巍编著的《图书馆学概论》,桑健编著的《图书馆学概论》,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编的《理论图书馆学教程》等等。在1986~1993的8年时间里,我国有20余部专著或教材出版,而自1994~2005的12年时间里,出版的专著及教材仅有10部。
  2.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减少
  经典著作是一门学科的瑰宝,在学科中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刘国钧的文章《什么是图书馆学》,谱写了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新篇章;黄宗忠的文章《试论图书馆的藏与用》,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矛盾说”,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学国情化的研究。彭修义的《关于开展“知识学”的研究的建议》、刘迅的《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共同基础——关于波普尔世界3的理论思考》、周文骏的《概论图书馆学》等文章的发表,对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明确阐述,使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逐步走向了成熟。但到了20世纪9O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人们将目光集中到了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这段时间里,只有一些图书馆前辈的经典文章问世,如黄宗忠的《20世纪100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进展及其评价》、黄俊贵的《丑陋的图书馆学——“实话实说”访谈录》等。
  3.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群体呈萎缩趋势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1994~2006年的发文量80000余篇可以证明,从事图书馆相关理论研究的人员在不断增多,但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正在大幅度减少。据对近年发表基础理论研究著述的作者分析,目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从事此研究的老专家;另一类是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曾经在基础理论研究中有所成就的基层工作人员不断流失,他们或放弃图书馆工作,或转向从事技术性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图书馆基础理论的研究群体逐渐缩小。
  二、图书馆学教育中的缺失现象
  图书馆学教育伴随着图书馆学发展而发展,也伴随着图书馆学的衰落而衰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图书馆学发展的高潮期,与此同时,图书馆学教育也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图书馆学或情报学教学点从开始的2个(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发展到50余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31个。至1993年,图书馆学研究生目录中,图书馆学、情报学独立成为理学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地位进一步提升。但是到了1994年,各高校先后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学”系;1998年,图书馆学学科地位更是明显降低,体现在本科教学目录中,改属理学一级学科“图书馆档案学类”的二级学科。
  在其后的高等学校学生分配制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改革中,许多高校出于招生和就业的压力,压缩了图书馆学的招生规模,将招生计划投放到其他专业。在一些虽然还开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高校,其课程安排上也大大削减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教育,注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外语等课程的教学。一些学校甚至将计算机、外语定为主攻方向,图书馆学及其基础理论沦为辅助科目,冲淡了专业教育内容。其结果是,许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即使到了图书馆工作,也因缺少对图书馆基本规律的认识与了解,无法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纷纷选择从事以技术为主的图书馆实践工作,甚至转行。
  三、基础理论研究缺失对图书馆建设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似乎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高峰期。近10多年来图书馆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已20余年,社会财富得到相应积累,政府有余力投入到像图书馆这一类的社会基础建设中来。如国家图书馆的修建,各级政府对地方图书馆的建设,各高校对图书馆投入的资金相应增多等。
  二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事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读者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得到增强。
  三是各种图书馆评估工作增多,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如高等学校近年来就举行了图书馆自动化评估、图书馆管理评估等,通过这些评估活动,图书馆从中得到了发展机会。
  我国图书馆事业目前的高速发展,主要体现在财力和技术上的投入加大,其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不但没有与时俱进,反而呈现逐渐没落的状态,这明显违背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对图书館学的各个分支均具有宏观指导作用,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基石。它的研究成果能够引起人们在思考和认识上的改观,引发管理方法、技术手段上的变革,没有了先进的理论支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将因为失去导向而陷入盲区。特别是现代图书馆往往过于放大技术对图书馆的支撑作用,导致图书馆固有的人文传统和社会意义不断减弱。
  图书馆是一个教育、科学、文化的综合载体,它不仅要对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保管利用,实现人类文献信息的交流,它还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为社会成员提供阅读的资源和环境,在倡导、促进读者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精神食粮”和人文服务。无论未来的社会多么发达,它终究是人类的社会,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对于情感和精神的需求从来都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弱。
  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它由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量资金投入来支撑,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互连网络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丰富的数字信息服务,但它始终无法取代实体图书馆,最终成为实体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数字图书馆的人文性不足,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和心理需要。实体图书馆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立体空间,在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更提供了人文关怀。不论是书架、桌椅的摆放,还是新书的筛选、宣传,制度的建立,馆员的服务方式、精神和素养,以及办馆的模式、管理模式都融入其中,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图书馆实体。而这所有的组成因素,无不需要能够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理论来导向。基础理论的缺失使图书馆的服务日益偏向于技术化、简单化,作为其核心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特色难以得到发展的机会;使现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难以与时俱进,对社会成员的精神影响和教育作用不断减弱。
  同时,由于对新时期图书馆基本规律认识模糊,看不到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一些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和研究的馆员选择了其他的研究方向甚至改变了工作。据笔者对省内8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近十年来图书馆的人员调出比率均在20~30%,年龄在30~42岁间,其中不乏接受过图书馆专业高等教育的馆员,其他馆亦存在同样情况。另有相关报道显示,目前图书馆馆长具有图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的已不足10%,其中具有图书馆学教育背景者更少,这导致馆员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缺乏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以上因素都致使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陷入恶性循环。
  总之,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呈现严重的缺失现象,并开始对图书馆建设及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够对这一现状加以重视,及时扭转,就会造成曾经辉煌的图书馆学真正“缺失”,导致我国未来的图书馆实体建设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变得盲目和混乱,也会使政府大力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张久珍.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六十年[J].图书馆杂志,2009,(05):3-11.
  [2]肖雪.1949—2003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名篇述要[J].图书馆,2005,(06):42-46.
  [3]黄宗忠.20世纪100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进展及其评介(上)[J].晋图学刊,1998,(02):1-10.
  [4]黄宗忠.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十年反思[J].图书馆,1995,(02):l-6.
  [5]马恒通.新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50年(1949—1999)[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06):29-33.
  [6]许可天,马旭东.图书馆学的尴尬——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1998,(02):37-39.
  [7]黄宗忠.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论坛,2009,(06):1-8.
其他文献
近期,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五连的兵团战士重返阔别三十多年的乌兰布和农场,他们来到自己建设的土坯房前,来到当年封堵洪水决口的大坝前,寻找亲手开挖的干渠,追寻当
上海五四助剂总厂今年上半年实现经济双过半的财务报表让员工们引以为豪: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国有净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递增45.44%、4.8倍和4.73倍,毛利率同比增加了1.36个百分点。
2010年8月20日,在广东省农垦总局阳江农垦局政工科的办公室里,一位老党员因查出前列腺癌晚期在即将动身到广州做手术前,把整理好的党支部学习资料、文件材料、收支账本等郑重地
<正>黑龙江尾山农场职工张春生以前种过地、开过车、养过奶牛……但都不尽人意。2009年,他无意中在网上了解到獭兔服装热销,兔肉供不应求,觉得这是增收的新门路,就萌生了养殖
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设和谐公路,目前公路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介绍了公路可持续
10月1日下午,刚参加完同事女儿婚礼庆典的全国种粮大户、江苏省农垦淮海农场三十大队队长顾洪林,按照惯例又来到单位农田转悠了一圈。下田踩一踩,感受一下田面的干湿度;弯下腰来,
作为海南农垦“二次创业”标兵的八一总场,在开发项目上不等不靠,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以敢创新、敢发展、敢作为、敢担当、敢吃苦、敢争先的“六敢”精神,风风火火干起来、扎扎
摘 要:基于GPS&GSM的便携式定位装置以STM32F103  CBT6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协调和控制各个模块的工作;采用瑞士的U-BLOX公司的NEO-6M-0-001 GPS模块来接收卫星数据,使用SIMCom公司的SIM900A模块用来接收控制命令,向用户发送定位信息和反馈信息;主控芯片与GPS和GSM模块通过串口进行通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使用了北京迪文科技有限公司的液晶显示屏,并通过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