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作与天人之际秦然升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春秋季世,孔氏兴起,承先人之恒言,弘至道于己身。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道即在于天,存于己。求道则述,成德则作。天人之际谓人与天道之交集。至道已发,先圣之魂气流散天地之间而无所不至,以为后世之士传文示道。通古今之变,会性命之理,天人之际遂交。能集四方上下,古往今来之大成,斯其至矣。
  【关键词】 述作 天人之际 反古开新自先师孔子迄今,历代儒者无不以反古开新为已任。反古者,述也;开新者,作也。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之在古,作之在今。通乎古今之變,斯则有合,天人之际遂交。以今日观之,诸言蜂起,其学参差不齐,或背道统远矣。好学深思之士岂可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以绍先圣之遗烈,兴吾哲于当世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
  一、孔子仁之述作
  吾国历尧舜三代之长久积淀,至于春秋之际,遂有轴心时代之辉煌。及至夫子,遂集尧舜三代之大成。在外曰礼,在内曰仁,在文曰经。吾国文化以心性之学为其中心。凡能为吾人心性所涵摄者,皆不加排斥。故《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斯天地之所以为大,亦吾国文化之所以成其博厚高明悠久也。心性之学,其源则远溯先秦。故开新必反古,反古必反先秦,反先秦则必反夫子。今先阐夫子之述作。
  “仁”字之始与“人”通用,或谓人身强貌美。及至春秋,其道德义方为人所普遍使用。夫子续承此义而另有发明。仁者,本乎心之德性,现乎人之气象。真情流露,始有仁可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诗》之所一贯者,曰:思无邪。诗人性情,千古如照。故夫子教人,必授之以诗。子曰:“兴于诗。”故曰:“《诗》以道志。”情发由心,无所伪饰,此其兴也。真情之流露,或有过与不及,皆非仁也,故必以礼节之。又曰:“立于礼。”情之发,必有对,有人有事有物始有情。情既发,即有中与不中。乐而失乎淫,衰而始乎伤,则不中。怒而迁,所发不当,亦不中也。故情贵能节之。心必动,对外而发,斯有情。人之为人之意义,必于群中始现。故情多对人事,所行必合乎群道,于其中尽己之职分,斯成礼。冯芝生所谓道德境界者,此之谓也。人能群居,而后有独立可言。能于群中独立,已之人格始现。立礼者,以礼立己于群也。诗教重其内之真情,礼教则重群处相接之规范。心事相通,内外相洽,内心外事始成一体,而人道亦于此始尽。于此诗礼中,乃能发挥人道之大本大原之所在。是以诗礼之教通仁。苟能尽人道,性与天道亦由其中自现。以己心通于性与天道,其德自成。使人上跻于天而与神同者,即为德。德者,得也。求道而有得,斯成其德。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至仁之境界,可谓深矣远矣。惟圣贤通天者能知之,凡民不得知也。孟子曰:“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故夫子叹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夫子教诗教礼,皆自古相传;求仁得仁,则更阐新意。仁自十五志学始见,至于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皆一以贯之。故仁虽为前人屡言,亦仅是一道德。及夫子兴,遂成其生命之一贯,达于至德而无以加焉。夫子发前人之未发,似作而实述也。道常无易,即在于天,存于己。夫子岂敢夺天之功而谓己之作耶?故求道则述,成德则作也。述而不作之深意,亦在于斯。
  宋儒好言圣贤气象,曰:“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虽同为圣贤,而所呈之气象各异。盖人之生也,本性相同,气质相异。故资质与修养之方法不同,所呈之气象亦千姿百态。故谓德行修养,乃是一作。然不可因气象之异忽其仁之共通大同处,所述之道即在此德性作中,二者本一事也。
  二、六艺之述作
  经者,常也。以其亘古无易,纵贯长宇,故曰经焉。经虽有常道,然亦是专对一事所发之言,只是一曲。如不能释之以发其道,则其常亦无以得见。
  六经之文,《易》乃夫子赞述最多而后人最为重视之部,今试借此论之。
  《易》本卜筮之书。古之王公卿士以诗书礼乐教,《易》则由史官所掌。然春秋而后,世人已有发《易》之德义者。《要》谓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其好《易》如此,而有弟子惑之。其争议即在《易》本卜筮之书也。儒者敬鬼神而远之,又以小道致远恐泥而君子不为。《要》载夫子言曰:“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矣,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此虽非必夫子之亲言,然其态度与基本精神可知。儒者多观其系辞之德义,而史巫则观其占筮,是其异也。故夫子赞《易》使其脱离卜筮之列,完成其哲学义之转化,成一系统之形上学体系。
  《天下》曰:“《易》以道阴阳。”而阴阳之上尚有一本体,曰易,曰道,曰太极。此非谓阴阳之上别有一太极,太极即在一阴一阳之动中。故知独阴独阳皆不成道,在一阴一阳之更迭变化中始见道。《易》之卦象可指一物,亦指一类。天地万物,皆可以卦象之,代入其中,是以与天地准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与天道,即在此礼乐文章中。礼乐文章易知,性与天道难闻。惟知礼乐文章者,能通性与天道。《易》之作也,所以顺性命之理。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者形上,地者形下。人居天地之中,德通天地。故《易》兼三才而两之,六画而成卦,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夫子赞《易》,其基本精神,以忧患贯之。观诸《系辞》,盖承自文王。《系辞》曰:“《易》之兴,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而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干,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易》始于文王或不足信,然观于系辞,则其忧患可见。是故读《易》使人知位,谋定而后动。当位之行,则吉无不利。此其所行也。故夫子言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六经之言,儒者以其为有为之言。《性自命出》曰:“《诗》,有为为之也。《书》,有为言之也。《礼》《乐》,有为举之也。”所谓有为之言,乃针对某特定之情况所发之言,为殊相,故不足以为通论。然既不足以为通论,何以谓之经也?曰:诗人之言,有为而发;礼乐之制,有为而作。然人之真情以思无邪贯之,礼乐以仁心为本。此则亘古不易,是常道也。又曰:“圣人比其类而论之,观其先后而逆顺之,体其义而节度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复以教。”此虽非夫子之言,然亦可见其态度。夫子删订赞述,发其言之一贯者,然后以教弟子,传诸后世。其所发者,一贯之道也。此道即在经中而未发。夫子未敢夺古人之言而谓其为己之作也,故曰:述而不作。   三、天人之际与反古开新
  自夫子而来,至道已发,圣德已降。后世之士有志于道者,惟述夫子之意尔。虽然,亦不可以无作。大化周流,宇宙日新,人之气质时运各异。道必弘于其身,斯成其道,而能交天人之际。天人之际,必通古人之道,会今世之变以得之。
  天者,道也,古也;人者,身也,今也。天人之际谓人与天道之交集。太史公曰:“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竞竞翼翼也。”夫儒者存于世,述古叙今,盖以通天人之际以达自身境界之提升,直至同天境界,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斯其至矣。自唐尧虞舜三代以来,诸家皆述作,或留于史,或不留于史;或达于道,或不达于道。然其无一不殚毕生之精力以寻究天人之际,或得或否,至死不悔。此之谓我儒士之脉,源源不竭,生生而不息。
  夫子既兴,待仕传道,以子路为之羽翼,颜渊为其螟蛉。二子既终,夫子亦逝,七十子之徒遂游散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夫子之教是以能遍及天下,传诸万世。故后儒有兴起者,莫不私淑夫子之人。秦火一炬,竹书作尘;阿房成土,秦覆汉兴。汉初诸王招致游士,多得古文旧书,儒复兴矣,古书卒得存焉。鲁恭王毁孔宅,发孔壁遗书,遂有今古文之争。汉儒多着力考据。盖因古书失传,伪书时起,其文多不能明,故有志于此。
  近代以来,西学东入,道统渐失,诸师奋起,外贯西洋,内通今古,复续古之道统,重开新生。熊子真出入佛学数载,上接孟子,下承陆王,归本于《易》,融入柏格森生命哲学精神,建新唯识论体系。冯芝生乃近世歷经完整逻辑训练者,其思辨之精妙,尤难及之。先生上承《易》《庸》,下本程朱,融入新实在论,经逻辑实证之洗礼,成新理学体系。诸先生多将所精之西学融于旧学,或以西学释之。是有益于中国哲学与世界相接轨。治学之方法是以融贯西洋,取长补短。冯芝生谓世界哲学“当使欧洲哲学观念得到中国有直觉和体验的补充,中国哲学得到欧洲逻辑和清晰思想的澄清”。
  然中国哲学体系终当由自己构建,否则存于西人羽翼之下,则必有失。熊子真重体悟而失于践行;冯芝生精于思辨,而终疏于体认。今之考古发现为前人不及,马王堆帛书,郭店、上博及未公布之海昏侯墓竹简,将为吾人重现古人思想之精,用心之苦,提供前人所未有之条件。是可以将简帛与传世文献互证,以还其本貌,重现吾先哲之思想与治学风貌。芝生于上世纪论释古精神,以古人所言皆出有因,当神游冥想,与著述之古人处同一境界。如此本诸同情心释之,庶可近其本貌。此先生治学精神之所在,是吾国哲学史之开山大师也。
  陆象山谓,四海之内,百世上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古今圣人,同此一理,同此一心。治学贵能融会贯通,本诸先秦,证诸汉唐,通于宋明,游于近世。如是方能见吾国道统之一贯,集四方上下,古往今来之大成,斯则吾辈之述作也。
  希圣已逝,体消魄散。然其魂气则亘古长存,流散于天地之间而无所不至,以为后世之士示道传文焉。吾师乎!吾师乎!昔之圣人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参考文献:
  [1]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1958
  [2]梁涛.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12.
  [4]冯友兰.贞元六书·新原人.中华书局,201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
西夏文化,是党项羌族建立西夏国家政权的近二百年时间中诞生的灿烂民族文化,在文学、艺术、法律、宗教等方面都创造并展现出璀璨的成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威作为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全身炎症应激状态、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68例,经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儿分为对照组、观
农业硕士的农业管理领域研究生在2018年开始招生,为了制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农业管理领域的前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实践教学经验,研究发现,构建由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应突出培养:(1)通过校内导师培养研究生发现成熟或先进技术、成果的能力;(2)实践基地的第二导师指导技术和成果的“一点示范、多点推广”的能力。4年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实践体系不仅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也符合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  农业
目的:研究SDF-1/CXCR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细胞凋亡和侵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切除的118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样本,抽提RNA
模块化造价管理是在石油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进“四化”工作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具有胜利油田自身特色的全面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为基础
秘书是独立学院管理队伍中的一员,独立学院新的运行机制使办公室秘书在保障学院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办公室只有明确自身工作要旨,具有全局意识、奉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