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t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新近被逐渐认识的胰腺少见肿瘤,来源于胰腺导管黏液分泌上皮细胞,在胰腺肿瘤中预后较好.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益生菌型肠内营养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传统肠内营养(瑞素)组、益生菌组和瑞素+益生菌(联合)组,每组20只.采用胰胆管道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5ml/kg体重方法制备ANP模型.另经胃留置空肠营养管.各组手术后12、24、48、72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是一种病理生理尚未明确的食管壁全层以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性反应疾病.1995年由Kelly等首次报道.需排除继发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感染及肠道炎性反应疾病.目前EoE的定义为嗜酸细胞浸润仅发生在食管.本病国内报道尚较少,现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致眼化学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百草枯致眼化学伤15例(2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百草枯所致眼损伤均出现特征性的结膜伪膜,立即给以结膜囊冲洗,抗生素滴眼液和自体血清滴眼,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联合伪膜撕除。除1例穹隆部发生睑球粘连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百草枯致眼化学伤典型临床特征为结膜伪膜,患者应及时救治。采用上述治疗方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