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能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单一化,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主讲和指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趋向多元化。教师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课程开发的促进者和研究者。21世纪是高新科技、信息革命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国家之间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跨世纪的物理教师,必须抓住时机,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实验,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自身优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上不断创新,创造出物理学科的教学特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发展教育观
  几十年来,应试教育重知识的教学而轻能力的培养。人们一直把学习成绩的好坏视为人才的标准,限制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扼杀了众多人才。今天,作为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思想,去指导教学实践。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要从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社会需要来评价、衡量人才。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教育观。我国有十几亿人口,仅靠培养少数人为目标的“天才教育”或“精英教育”是无法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把人口的包袱转化为人才的优势,也才能在当今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以足够的人才优势稳操胜券。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做人。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1.从实际出发,优化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既要确定长远的教学目标,又要确定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较高素质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研究物理的能力,探索科学的志向,献身科学的精神。
  2.科学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连接教与学、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现有初中物理教材较老教材有了较大的进步,虽然增大了实验容量,但大部分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较少。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3.摆正角色位置,优化教学程序
  现代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关心社会、善于生存的能力。优化教学程序,首先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在课堂教学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是否得当。笔者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应放在以下方面:
  (1)要导在适宜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上。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信任學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讲,是非让学生辨,错误让学生析,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如在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教学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山舰”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要导在“以旧迎新”、知识迁移上。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体系,上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注意学习、研究物理方法的迁移。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首先要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再引入研究I、U、R三者的关系。研究时先提出问题:怎样研究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出来。在教师进一步启发下,学生回忆起:在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研究过。再问: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呢?学生回答:先假设其它因素不变,单独研究电阻跟某一因素的关系。至此,教师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分离变量法”。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小结本节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为“电功、电功率”的教学作好铺垫,同时,再一次强调:我们今天所用的探索研究欧姆定律的方法——分离变量法,在今后将要学习研究的“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现象”、“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高中学习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等内容时都要用到。这样,学生在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自然认识到“分离变量法”是探索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方法基础。
  4.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应针对不同教材特点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对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可采用问题讨论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为人师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高水平的教师,还要有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技能和献身教育职业道德素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要有语言教育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全部的人格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要身在课堂,放眼社会,胸有未来;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为人师表。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去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夏贻勤.“讨论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8,8.
其他文献
摘 要:虽然我国的国际地位近年来得到了很大提升,中文的地位有目共睹。但是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地位仍然屹立不倒,且常见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老师而言需要不断磨课,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学好英语,对于毕业后能够更好的匹配职位相当重要。而目前的不少大专院校教学手段仍旧落后,英语的教学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证需要,而忽略了实际现状。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观
摘 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普及到了教育事业当中,这使得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由于小学生们刚接触书本,很多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小学教学带来的便利尤为显著。但是如果小学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恰当,那么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只会是教学过程中的累赘。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优化  小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很弱,而数学课又偏向于抽象化,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没有外部辅助的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根基,也是学习化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形成更加立体的学习效果,培养创新能力,也是引导学习者增强化学实践,扩大化学实验成果的重要原因。随着化学实验报告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为进一步探求化学实验报告优化方案,本文综合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分析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优化其设计方案。  关键
摘 要:口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摒弃以高考为指向性目标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要将英文真正作为一种语言来教授,使之成为学生真正掌握的一项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实现顺畅的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独立自主;合作;多媒体  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是世界交流的墙梁,且语言的基础功能就是交流,所以口语表达与书写技巧是同等重要的。就高中英语的教学而言,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能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艺术性,还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深化感知,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形象;交流;体验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与水、铁与水蒸气及金属与酸的反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预测生成物。  (2)掌握Na、Fe与H2O反应的现象及现象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