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本文作于50年代,本文所持论点及所用解析方法,60年代后普遍流行于西方各会计名家的著作乃至工具书中。
全文查看链接
试以1955年在苏联所引起的论争为例:
全文查看链接
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全文查看链接
但是,必须注意,从另一方面看,这个结论就不正确了,价格差异既照实际耗用量计算,那么,计算的结果就不单包含价格本身的变动。必须就有一部分用量变动的影响渗进到里面去,既然现实了,就无法避免渗进。以上例来说,价格从6.25元降为5.00元,如果用量不变,价格差异应该有125元,而今因为用量也变了,价格差异才减少为100元,因此,名义上是价格差异,实际上却是渗进了用量变动。其次,用量差异照计划价格计算,虽然避免了渗进,但材料的消耗量节约20公斤,这个企业实际所节约的支出只有100元,而不是125元,如果这个20公斤材料没有节约下来,这个企业实际上只要多支出100元,而不是125元,因此,将用量差异作为125元,就不现实。
全文查看链接
第二:在运用连锁替代法来分析差异时,价格因素并没有必须先被消除的科学论据。
全文查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