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想把初中数学教得好,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教育必须需要创新,需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主教学很重要。
关键词: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民主教学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求的是会学习的人、掌握学习方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一些相关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许多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但这些讲解的话,会显得枯燥乏味,可以适当应用一些趣味性的实践操作来教学。例如:在讲到如何求“四边形面积”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理解任意的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时让学生在课前剪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在课堂中,让学生把四边形纸片再剪成两个三角形。这样联系生活经验的教学,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操作,很自然地吸引同学们注意力,让同学们学会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管是谁,成就感的获得会帮助他学习或思考的积极性,在我看来,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留太多的作业不是十分必要,相反,给学生们多一些预习时间就十分必要了。课堂上多提问一些看书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请学生回答,回答正确要予以表扬,回答不上来也不要批评,要注意情感教育。初中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从而肯定学生的优点,奠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拘泥于课本,辅导类资料,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环环相扣。一环紧扣着一环。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时要做到几点: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的距离,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架桥铺路。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
四、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民主课堂
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甚至被耻笑的现象。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五、进行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我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等;在作业的错误地方下面划线并批注,以引起学生注意。单元测试采用师评与自评,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借分”,但必须“双倍偿还”;也可以申请补考,进行“延迟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六、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信任你
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当代教学的课堂应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在课外,教师又将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
总之,教学无常法,教学无定法,只有我们把学生素质的提高放到首位,灵活应用各种数学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方法、学会做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研究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学数学教学参考[M].2011,6.
关键词:兴趣;积极性;主动性;民主教学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求的是会学习的人、掌握学习方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一些相关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许多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但这些讲解的话,会显得枯燥乏味,可以适当应用一些趣味性的实践操作来教学。例如:在讲到如何求“四边形面积”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理解任意的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时让学生在课前剪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在课堂中,让学生把四边形纸片再剪成两个三角形。这样联系生活经验的教学,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操作,很自然地吸引同学们注意力,让同学们学会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管是谁,成就感的获得会帮助他学习或思考的积极性,在我看来,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留太多的作业不是十分必要,相反,给学生们多一些预习时间就十分必要了。课堂上多提问一些看书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请学生回答,回答正确要予以表扬,回答不上来也不要批评,要注意情感教育。初中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从而肯定学生的优点,奠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拘泥于课本,辅导类资料,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环环相扣。一环紧扣着一环。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时要做到几点: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的距离,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架桥铺路。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
四、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民主课堂
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甚至被耻笑的现象。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五、进行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我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等;在作业的错误地方下面划线并批注,以引起学生注意。单元测试采用师评与自评,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借分”,但必须“双倍偿还”;也可以申请补考,进行“延迟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六、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信任你
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当代教学的课堂应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在课外,教师又将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
总之,教学无常法,教学无定法,只有我们把学生素质的提高放到首位,灵活应用各种数学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方法、学会做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研究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学数学教学参考[M].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