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 和尚也是人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挂钩,少林寺在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可谓游刃有余
  
  9月的山区已经是秋天了。
  从少林寺对面移民聚居点王指沟的山上望去,可以看到少室山山脚的少林寺建筑群。背后的五乳峰顶端,矗立着一尊高大的达摩石雕。
  传说中,达摩在山顶洞窟面壁的地方,距离少林寺3公里。
  山下的寺院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正要开始他一天的日程。
  释永信很早就起床了。头一天晚上他睡得很晚,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刚刚送走参加第一次少林论禅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宗教界人士;来自世界各地的36名功夫之星9月9日要出关亮相,会有几千人参加这个仪式;第二天上午还要接待一个需要二级警卫的要人的到访……
  新建的“古建筑”是寺院的图书馆,图书馆里除了经书,就是时下流行的政经和新闻杂志以及报纸。两座高僧灵塔旁边的院落,是释永信会客和办公的地方。
  时间还早,释永信端坐在有长廊的院子里,一张小方桌上,放着一盏茶;侍者一边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一边到旁边的电脑室,查阅方丈今天要会见的某位要人的资料。
  一旦他出现在寺院里或者山门外,不管游人还是随时守候的记者,都会包围上来。
  自释永信领衔的少林寺在海内外频频亮相——以少林寺的名义举办“功夫之星”,因拉动当地旅游业而获政府重奖后,媒体上关于他的新闻几乎都是质疑性质的。
  9月7日下午和9月8日上午,方丈释永信一一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一拨地方政府官员正在门外等待,也有一些拜访者直接闯进来,对着菩萨磕头后,恭候在一边。
  此刻的释永信,正在扮演着他在社会上的一个重要角色——要在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延续佛教的香火,在严苛的佛教戒律之下,灵活地打出他的一张又一张牌。
  在即将走到山门迎接官员的时候,他对随身侍者说了句悄悄话。
  很快,年轻的侍者就从那个安静的院落里跑回来,手里拿了一部数码相机。
  
  遁入空门,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
  
  这个17岁遁入空门的安徽乡村孩子的早年故事,是他进入寺庙以来,从来不肯对人谈及的。
  按照我们习惯了的常识,释永信本应远离世俗,隐遁山林。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走出了这个清静世界,高调入世,并且不断地有令社会惊愕,令保守者不安的举措。他的脚印也许没有历代武僧在练武大殿留下的一个个深坑那么久远和清晰,但是他的作为,却已经在少林寺的历史上留下了我们暂时难以鉴定的、巨大的脚印。
  他成为媒体指责和评论的主角,饱受诟病——著名寺庙方丈享受如此“待遇”,他是空前的一个。
  20多年来,从台前到幕后,从幕后到台前,释永信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和战略,走到了非常遥远的地方。
  我们在录像里见到过净空大师,用最平实的语言,对信众宣讲生与死,悲与欢,贪嗔和果报;
  我们也在电视上见到过佛学大师,向人们指出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指引幸福与和平的坦途;
  现在我们见到了另类的,不拒斥,甚至轰轰烈烈地与商业接轨的方丈,他在短时间内营造的轰动效应,他为少林寺制造的“影响力”,无疑是任何一座寺庙都无法比拟的。
  释永信对于早年少林寺的荒凉还记忆犹新:17岁那年初入少林寺,只能走惟一的一条山道,其间必须穿过一条长达几十米的隧道。
  如今,你再也不用走什么蛮荒小径了。从郑州国际机场驱车直达少林寺,无比便捷。沿途可以看到数不清的夹带少林寺字样的招牌。
  释永信一直不愿提及这么多年来操作各种活动的细节。商界有不可泄露的机密,寺院更可以有无可奉告的天机。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挂钩,少林寺在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可谓游刃有余
  如此,关于释永信是“政治和尚”、“经济和尚”、“精英和尚”、“CEO”的称谓,定义者们似乎已经握有了某些依据。西方一些媒体看到中国媒体对释永信的评价后,也好奇地对这个“CEO”进行跟踪报道。
  责骂,质疑,批评,不解;理解,肯定,赞扬,吹捧。所有的口水汇聚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身上。
  但是这些争议没有阻挡住人们涌向少林寺的脚步;也没能动摇一些信众对于禅宗和少林武术的迷恋、对“洞察前生今世和将来”的少林高僧们的膜拜——许多人相信,少林寺高僧会给他们带来福气,为他们指引幸福的法门。
  大国领袖和政经要人、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冥想者和异教徒,甚至来自藏地、五台山以及各大武术门派的掌门人们蜂拥而至。
  释永信坚持自己对少林寺众僧的定义:他们首先是人;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们遁入空门,并不意味着与俗世隔绝。
  
  少林寺的脚步不会慢下来
  
  少林寺内有一座“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在一个大圆圈内,有一位双手捧“九流混元图”的人物,这个人物,整幅看上去是佛祖释迦牟尼正面像,若遮住画像一边,左面就是道教圣人老子侧像,遮住另一边,右面则是儒教圣人孔子侧像,一幅图刻出三位圣人,因此有三教荟萃登封之说。少林寺、嵩岳庙和嵩阳书院分别是这三教的代表。
  漫画家蔡志忠认为,这是漫画的绝妙运用。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件融合了儒释道的古老碑刻,悟出一点奥妙。
  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强势宗教所拥有的政治资本和物质财富之雄厚,从来都是超出了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的。
  少林寺的世俗色彩并非本土宗教的例外,只不过格外耀眼而已。
  对于纷至沓来的非议,释永信很少予以回击。他的形象非常亲和。在一些大型活动上,“茶休”的记者们品尝著名的“少林寺素饼”的时候,他总是走到记者堆里,一个一个交代他们遇到涉及政策和宗教的敏感问题时,该如何准确表达。
  少林寺和他的脚步不会慢下来。那些让他关闭山门潜心修行的善意劝告,他大概没有多少工夫理会。
  以少林寺品牌获取效益,在释永信看来,其核心价值是提高少林寺的生存状态,不是用盈利和盈利模式就可以解释的。
  按照俗人的理解,释永信的梦想,就是实现少林寺的再次中兴。他是否可以担当这个伟大的使命?
  释永信从来不避讳自己17岁入山门时知识储备的不足,但这并没有成为他在经历许多之后去读大学的障碍。知识在他的眼里,并不意味着学历,也不等同于智慧。
  他担心,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不借助现代传媒去弘扬,还保持着原有的原始操作方式,肯定会像印度的古老宗教一样,日渐式微渐趋消亡。
  按照释永信的说法,这种紧迫感,促使少林寺全方位动用自己独有的稀缺资源,或走向国外,或国内连横。这些让世俗有些不堪忍受的高调举动,已经让少林寺拥有并且可能拥有更多的金钱。遭到舆论臧否,似乎也顺理成章了。
  少林寺也试图在慈善事业上有所作为。已经注册很多年的少林寺慈善基金会的一个办公地址,就在郑州市区内的新华社河南分社大楼上。它的账户正期待着有更多的钱进来,为普罗大众服务。这可能是改变少林寺目前舆论形象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感谢河南大河报总编辑助理、宗教学研究者刘书志先生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普京保持强势是为了给信奉威权的俄罗斯民众以重振国家声威的信心,梅德韦杰夫保持强势,则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上维护俄罗斯民主的形象、在俄罗斯维护宪法的尊严    进入9月份以来,随着印度总统帕蒂尔、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法国总理菲永、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相继到访莫斯科,加之作为俄罗斯领导人对瑞士进行200年来的首次访问并在出席64届联大期间接连会晤中、日、美等国领导人,一月之内接受
在这个数千万人处于失业状态的痛苦时刻,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了他们中的一个人数较少的群体——高校毕业生。  当然,所有人的失业都是痛苦的,所有人的失业都是值得关注的。当一个人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平静的生活幸福得很相似。但当失业袭来,即便真正的人生刚刚开始,没有别的负担的高校毕业生们的痛苦,也是各不相同。他们各自揣着一份脆弱的梦想和创伤的心灵来感受。  所有的失业都是痛苦的,但高校毕业生是失业浪潮下
“Au100,Au10”在温州、宁波等无数神秘莫测的地下场所里,买方、卖方加上庄家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上这些奇怪的符号和数字。一台电脑,借助一个编写的交易软件,每天,在这些封闭的网络系统,通过保证金几十倍的杠杆放大,全中国一天的地下交易量高达100吨黄金,价值200个亿。  “能想象吗?国内唯一合法的上海黄金交易所,平均一天的交易量不过5吨。而证券市场90年交易所开业,经过十年以上才达到100个亿的交
拥有全球最大专业表演场地的长隆大马戏每天都好似节日,盛大、热烈,最壮观的场景是,穹顶下同时有8000人参与一个半小时的狂欢。  一群“桑巴”出现在观众席中央过道,中间掺杂着不停搞怪的小丑,当他们热闹过后退进黑暗,顶灯“哗”地打开,舞台中央早已在观众不知觉的情况下布置好。  51岁的俄罗斯人斯瓦拉是大跳板的领队,他的队员10个来自俄罗斯,3个来自白俄罗斯。此前,他带领自己的跳板队伍去过欧美、南非和新
尽管全球不少银行蒙受巨额亏损,不得不依靠国家救援,但是它们仍在分发数十亿的年终奖    那时,为犒劳自己过去一年的辛劳,德国德累斯顿银行的投行德累斯顿-克莱沃特前董事长斯特凡延池,在远离德国的加勒比海某处的一艘游艇上休养。而一家家银行正在陷入困境,他自己的投资银行也面临破产。    在德国,他的名字几乎天天见于报端。延池,48岁,突然间家喻户晓,是因为他的银行亏损几十亿欧元,而他自己将几百万欧元奖
“来啦?”“来了。”  下装(男,丑角)完成一段说口,探了探当晚台下的“水温”,以不带重样的说法,比如“上菜”、“提车”,将自己那半副架(女搭档,行话叫“上装”)从后台引上来,少不得让观众“给点儿薄面,掌声!”这边招呼琴师“走嘞”,与时俱进的二人转小帽、扮、唱、绝活随即展开。  每晚五码戏,每码25-30分钟。在各自时段里,台上二人“胜似千军万马”,京戏、杂技、绕口令无所不能,“刘欢”、“张雨生”
死于寂寞的阿桑    在这个快速发展、美女如云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她背后是否有一个大佬。如果你想凭一颗坚毅的、诚实的心混成个艺术家、歌唱家,恐怕已经很难了      台湾歌手阿桑去年10月罹患乳癌晚期,4月6日上午8时,病逝于台北新店慈济医院,年仅34岁。阿桑凭借演唱偶像剧《蔷薇之恋》的片尾曲《叶子》一炮而红,去世之前发行过两张专辑。作为歌手的阿桑在去世后才猛然为人关注,不得不说是某种悲剧。  阿桑
政治专业化是港人治港中必须要走的路,越来越多有政治背景的专业人士会加入这个团队,可能我是先走一步    香港回归十年后,回归前夕曾为民主党主席李柱铭撰写口号的刘细良坐在中环特区政府总部十三楼的办公室,有了新的想法:“民主并不是万应灵丹。”  1985年,香港大学生刘细良第一次来内地,从成都坐车三天两夜后才能到九寨沟。路上有壮民上车,他们不会说汉话,但是却会唱汪明荃的粤语歌《万水千山总是情》。  现
谈大陆之行    人物周刊:4年多前您的大陆之行,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李敖:终于活着回去了,一个臭老九还能受到那样的欢迎!我这么嚣张、快乐地回去。    人物周刊:您在北大的演讲,可惜我们没能看到直播,您对演讲满意么?  李敖:大体还好,因为我演讲不能像连战那样背稿子,也没有像美国总统那样有提稿机,我们都没有的,只有土法炼钢的方法。  人物周刊:之前有精心准备吗?  李敖:有深思熟虑的保密,他们
为帮助马里提高反恐能力,美军派出直升机和陆军的“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协助当地军警训练,他们教导士兵“去见证痛苦和悲伤也是一种爱的行动”。    在远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非洲西部,有一群接受美国特种部队培训的当地民兵,他们的任务是打击欲东山再起的塔利班势力。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向非洲各国投入5亿美元经费,同阿尔及利亚、乍得、毛里塔尼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