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9-02
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的新生儿出生,就新生儿眼病问题来说,全世界150万盲童中,三分之二在发展中国家,30%~72%的儿童盲是可避免的[1]。由于幼儿视觉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大脑视中枢的适当发育需要来自双眼的相同视刺激,倘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双眼因某些疾病不能为发育中的大脑视中枢提供清晰影像,一旦错过了最佳矫治时机,就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障碍。所以新生儿期的眼病筛查十分有必要。其目的是治愈新生儿的眼病,提高视力。我院眼科自2010年9月开展新生儿眼部筛查,截止2013年9月共筛查新生儿22086人。3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新生儿眼病筛查,是一项临床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医生和护士配合完成。现将新生儿眼病的筛查和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筛查前的准备工作
1.1 环境准备
需要一个自然光线好且配有遮光窗帘的房间,以便于新生儿对光刺激及瞳孔红光反射等的引出和观察。保持筛查室清洁,定期紫外线消毒。注意检查室的温度,避免光线刺激;仪器的准备: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调试完毕。
1.2 筛查中的宣教工作
筛查前由专人到产妇床边进行耐心讲解眼病筛查的目的及操作方法、过程、安全性和意义,解除家长的紧张心理以取得其合作,并填好检查及随访登记表。
2 筛查内容和方法[2]
2.1 筛查常规设备
笔式手电筒,直接检眼镜(德国进口),间接检眼镜(德国进口)。
2.2 特殊设备
视网膜电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需要外院协助。
2.3 筛查内容
外眼检查、对光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屈光间质、眼底检查。
2.4 筛查方法
分为初筛、复筛、随访和干预三个部分。①初筛:新生儿出生的24 h至7d内检查。②复筛:初筛不能确诊的可疑病例,或是已确诊需要观察病例;有先天性眼病家族史的新生儿等。④新生儿筛查由专人负责,制定检查项目表,全部检查均系无创性。(5)随访与干预:①干预性眼病:在视觉发育敏感期的顶峰0—3岁,如不及早干预,可致盲或引发弱视的眼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青光眼、白内障、上睑下垂、斜视等。对此类眼病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干预。②告知性眼病:对视力影响大而又无法治疗的一些先天性眼部畸形,则为告知性眼病,通告家长,不必急于干预。
3 护理
3.1 筛查前的护理
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将新生儿抱至检查室进行眼病筛查。执行操作前详细核对住院患儿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等信息。
3.2 筛查中的护理
协助医生做好眼部检查工作。在筛查过程中护士应注意新生儿的全身情况,筛查时护士协助医生用棉签轻轻分开上下眼睑,进行检查。哭闹的新生儿可给予安抚奶嘴,待新生儿安静时进行测试。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口唇色泽就和患儿的哭声变化,有无吐奶,一旦吐奶,立即头偏向一测,防止窒息。并注意患儿保暖,特别对哭闹的患儿更要注意,防止坠床,确保筛查中的安全,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重症监护(NICU)的新生儿,在眼病筛查过程中,保持室内温度,注意保暖,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有无溢奶、呕吐、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现异常,即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3 筛查后的护理
注意患儿保暖,以防感冒。
4 做好眼病筛查报告的解释工作
耐心细致地向其家属解释同步筛查结果。
4.1 眼病筛查未发现异常的
只是孩子目前的眼睛情况,并不能提示未来眼的状况。由于宝宝出生后特别是3岁以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都在迅速发育,许多眼病只有在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即使初筛结果“正常”,也要在42天、3个月、6个月、1岁和2岁时定期进行眼保健检查。
4.2 眼病筛查初筛确诊的患儿
如结膜炎、泪囊炎等,要指导其家属用药及泪囊区的按摩,注意用眼卫生等;如一周未见好转,应及到时门诊复查,针对病情作相应处理。
4.3 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早产儿、足月小样儿、NICU患儿)
由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始发于周边网膜,而且早产儿的屈光间质多有轻度混浊,间接检眼镜因其视野大,对屈光间质清晰度要求不太高,故对早产儿眼底检查应以间接检眼镜为主,对细微病变辅以直接检眼镜检查。除做好新生儿的眼病筛查外,还应嘱其出生4-6周时常规进行散瞳检查。
5 随访
随访是眼病筛查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病情不允许或提前出院的新生儿,要告知新生儿家属,于生后42天到门诊补查。而对那些已确诊或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要做好详细的个人信息登记,及时随访。
参考文献:
[1] Steinkuller PG,Du L,Gilbert C,eta1.Childhood blindness[J].JAA.POS,1999, 3:26.
[2] 李丽红,主编.儿童眼病筛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21.
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的新生儿出生,就新生儿眼病问题来说,全世界150万盲童中,三分之二在发展中国家,30%~72%的儿童盲是可避免的[1]。由于幼儿视觉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大脑视中枢的适当发育需要来自双眼的相同视刺激,倘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双眼因某些疾病不能为发育中的大脑视中枢提供清晰影像,一旦错过了最佳矫治时机,就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障碍。所以新生儿期的眼病筛查十分有必要。其目的是治愈新生儿的眼病,提高视力。我院眼科自2010年9月开展新生儿眼部筛查,截止2013年9月共筛查新生儿22086人。3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新生儿眼病筛查,是一项临床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医生和护士配合完成。现将新生儿眼病的筛查和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筛查前的准备工作
1.1 环境准备
需要一个自然光线好且配有遮光窗帘的房间,以便于新生儿对光刺激及瞳孔红光反射等的引出和观察。保持筛查室清洁,定期紫外线消毒。注意检查室的温度,避免光线刺激;仪器的准备: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调试完毕。
1.2 筛查中的宣教工作
筛查前由专人到产妇床边进行耐心讲解眼病筛查的目的及操作方法、过程、安全性和意义,解除家长的紧张心理以取得其合作,并填好检查及随访登记表。
2 筛查内容和方法[2]
2.1 筛查常规设备
笔式手电筒,直接检眼镜(德国进口),间接检眼镜(德国进口)。
2.2 特殊设备
视网膜电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需要外院协助。
2.3 筛查内容
外眼检查、对光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屈光间质、眼底检查。
2.4 筛查方法
分为初筛、复筛、随访和干预三个部分。①初筛:新生儿出生的24 h至7d内检查。②复筛:初筛不能确诊的可疑病例,或是已确诊需要观察病例;有先天性眼病家族史的新生儿等。④新生儿筛查由专人负责,制定检查项目表,全部检查均系无创性。(5)随访与干预:①干预性眼病:在视觉发育敏感期的顶峰0—3岁,如不及早干预,可致盲或引发弱视的眼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青光眼、白内障、上睑下垂、斜视等。对此类眼病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干预。②告知性眼病:对视力影响大而又无法治疗的一些先天性眼部畸形,则为告知性眼病,通告家长,不必急于干预。
3 护理
3.1 筛查前的护理
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将新生儿抱至检查室进行眼病筛查。执行操作前详细核对住院患儿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等信息。
3.2 筛查中的护理
协助医生做好眼部检查工作。在筛查过程中护士应注意新生儿的全身情况,筛查时护士协助医生用棉签轻轻分开上下眼睑,进行检查。哭闹的新生儿可给予安抚奶嘴,待新生儿安静时进行测试。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口唇色泽就和患儿的哭声变化,有无吐奶,一旦吐奶,立即头偏向一测,防止窒息。并注意患儿保暖,特别对哭闹的患儿更要注意,防止坠床,确保筛查中的安全,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重症监护(NICU)的新生儿,在眼病筛查过程中,保持室内温度,注意保暖,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有无溢奶、呕吐、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现异常,即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3 筛查后的护理
注意患儿保暖,以防感冒。
4 做好眼病筛查报告的解释工作
耐心细致地向其家属解释同步筛查结果。
4.1 眼病筛查未发现异常的
只是孩子目前的眼睛情况,并不能提示未来眼的状况。由于宝宝出生后特别是3岁以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都在迅速发育,许多眼病只有在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即使初筛结果“正常”,也要在42天、3个月、6个月、1岁和2岁时定期进行眼保健检查。
4.2 眼病筛查初筛确诊的患儿
如结膜炎、泪囊炎等,要指导其家属用药及泪囊区的按摩,注意用眼卫生等;如一周未见好转,应及到时门诊复查,针对病情作相应处理。
4.3 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早产儿、足月小样儿、NICU患儿)
由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始发于周边网膜,而且早产儿的屈光间质多有轻度混浊,间接检眼镜因其视野大,对屈光间质清晰度要求不太高,故对早产儿眼底检查应以间接检眼镜为主,对细微病变辅以直接检眼镜检查。除做好新生儿的眼病筛查外,还应嘱其出生4-6周时常规进行散瞳检查。
5 随访
随访是眼病筛查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病情不允许或提前出院的新生儿,要告知新生儿家属,于生后42天到门诊补查。而对那些已确诊或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要做好详细的个人信息登记,及时随访。
参考文献:
[1] Steinkuller PG,Du L,Gilbert C,eta1.Childhood blindness[J].JAA.POS,1999, 3:26.
[2] 李丽红,主编.儿童眼病筛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