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撞击“果腹”:饮食,不仅是为了“吃饱”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ght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物之于人类而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一直扮演着“果腹”(即填饱肚子)的角色。即便是近代,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进食也仍然只是为了果腹。
  近三十余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已经摆脱贫困,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以及部分农村,食物仅作果腹之用的观念及现象已经过时。
  食能果腹后的更高需求
  满足生理所需 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的维持和调节,以及防病保健,都离不开营养的支持。营养素中的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作为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需要从自然界的食物中获取,然后通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满足人体所需。
  防治疾病 在食物对疾病的防治领域,以肥胖导致的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某些恶性肿瘤)为例,此类疾病的发生部分与长期的饮食不当有关。所以,积极调整饮食结构,改善饮食习惯成为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精神需求 现阶段,对于我国百姓而言,饮食除了可以提供人体每日的生理需求外,由此带来的享受以及在享受过程中进行的人际交流,也成为摄食的重要目的。
  不用担心饿肚子,却在“食能抗病治病”中迷失
  迷恋高能量食物 随着能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水平下降,我国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与肥胖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不仅严重危害国民的健康、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还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障碍。
  迷信单一食物抗病 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全部需求,所以过度迷信某种食物的营养价值,甚至夸大功效用单一食物抵御疾病都是不科学的。对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营养学界的专家和权威机构都提倡平衡膳食,以达到满足人体需求、防病治病的目的。我们应当学会不轻信、不盲从,通过学习来增加基本的科学常识,养成理智思考的习惯,培养辨别真伪的能力。
  只相信膳食补充剂的力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营养素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了解逐渐深入,如发现某些食物中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学物和维生素,以及一些特定脂肪酸等与降低疾病风险有关。于是,人们开始从食物中提取或经人工合成此类物质,以求给予人体额外的补充,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虽然目前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体内某些营养素含量高,则患某种疾病的风险低,但是独立补充这些营养素并不会降低疾病风险,部分研究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基于此,我们仍然建议多摄入富含有益营养素的食物,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不主张过多使用膳食补充剂。
  对“饮食治病”一概而论 针对慢病人群,如果将饮食作为疾病的治疗手段,同样应遵循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原则。即便是同种疾病,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应该在了解患者饮食习惯的基础上进行膳食结构、能量摄入、营养状态和疾病程度等多维度的评价,由专业营养师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且可行的饮食指导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辅助患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物已经不只供人果腹,而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我们只有充分认识、科学利用它,才能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使其在满足人体日常基本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成为维护健康的有力武器。
其他文献
前不久,大一女生晓林(化名)在男友晓江(化名)的陪同下来医院做了人流手术。他俩是同班同学,交往不到半年,就偷尝了禁果。一个月后,晓林发现例假没有如期而至,这下她慌了手脚,悄悄去医院做了检查。谁知,检查的结果更是让她六神无主,原来她怀孕了-考虑再三,最后晓林决定做人工流产。医生告诉她,如果及时采取紧急避孕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意外怀孕,也可免去流产之苦。    事例分析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当事人因为
专家简介  李雁 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肿瘤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肺癌、胃癌、肠癌、食道癌、肝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脑瘤、肾癌、骨髓癌等多种癌症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结直肠癌手术后,由于手术切端吻合、手术中肠道受到机械刺激等原因,患者常出
专家简介  陆一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部(科)主任和创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上海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各种急危重病和创伤的抢救和治疗,特别是各种急慢性中毒的诊治。  急诊室的故事  晚上,救护车的警笛声和孩子的啼哭声在急诊室外响起。不一会儿,一位年轻妈妈抱着
生活实例    1小时解决10年病痛 近十年来,安徽的吴先生一直被一种叫作“贲门失弛缓症”的疾病困扰着,进食困难,严重时甚至连水都难以下咽。当地医生告诉他,要治疗这种病,必须做开胸或开腹手术,切断食管下端周围的肌肉,才能解除梗阻,解决进食困难问题,但创伤比较大。吴先生担心自己无法耐受这么大的手术,多年来只能强忍病痛,艰难度日。3个月前,吴先生偶然得知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可以用微创的方法治疗贲门失弛
在小儿外科,许多患有先天性肛门畸形(如无肛门、肛门瘘管通向尿道或阴道)、先天性巨结肠,以及肛瘘、阴道瘘等疾病的孩子,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以后,为避免肛门狭窄,定时诱导排便,训练排便功能,必须定时接受“扩肛”治疗。扩肛主要由家长操作,往往需坚持几个月。  目前常用的扩肛器(探条)都是金属材质的,扩肛时必须由细到粗、不断更换探条,才能达到指定的扩张直径,患儿不仅痛苦万分,还常因不能合作而导致损伤。为解
获得充足、安全以及丰富多样的膳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这其中包括食物的供给,以及在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上通过适合的来源提供蛋白质。在全球,一些欠发达地区,人们因为食物供应不足而遭受慢性营养不良,基本上是蛋白质和能量的缺乏;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的地区,则因饮食观念和食物的欠多样性而出现蛋白质、特别是植物蛋白质的缺乏。  蛋白质和氨基酸作用超想象  理想的膳食蛋白质以及氨基酸摄入模式,可以从最大
专家简介  汪明明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医疗专长:擅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传染病和并发症的诊疗,及其危重疾病的抢救。  门诊是病人就诊的第一门户。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门诊的病人量都相当大,由于医生数量有限,轮到每个病人身上的看病时间都很短暂。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  “老烂腿”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民间俗称“脉管炎”。很多人认为,“老烂腿”是静脉曲张所致,危害不大,故常常在发病数月后,直到腿部皮肤化脓,甚至出现组织发黑(医学上称坏疽)时,才想到去医院就诊。实际上,除静脉曲张外,目前更常见的导致“老烂腿”的疾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
医生手记  前一段时间,70多岁的张先生因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来我院检查及治疗。他一年前出现大便秘结症状,5~6天解大便一次,后自行到药店购买复方芦荟胶囊、三黄片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所改善。此后,他一直服用复方芦荟胶囊、三黄片等药物。今年3月,他自觉症状加重,服用通便药物后大便仍4~5日一次,粪质偏干,时有下腹部胀满,遂到我院检查,肠镜显示:结肠黑变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治疗?  老年
TA的擅长  主要从事小儿心血管病的诊疗工作,尤其擅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和介入诊疗,以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TA的文摘  预防“先心病”,从方方面面入手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之一,发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类,其中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占90%。  要预防先心病的发生,糖尿病、癫痫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怀孕的时间;妊娠前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