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洞庭湖流域曾有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犀(Rhinoceros sp.)、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长臂猿(Hylobates sp.)、大熊猫(Ailuropo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庭湖流域曾有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犀(Rhinoceros sp.)、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长臂猿(Hylobates sp.)、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梅花鹿(Cervus nippon)、棕熊(Ursus arctos)等哺乳动物分布, 但受古气候、古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些哺乳动物已在洞庭湖流域灭绝.这些哺乳动物的濒危和灭绝既受自然环境变化和灾变的影响, 也与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人类活动有关, 尤其与人类捕杀和生境丧失有关.据古籍记载分析: 在洞庭湖流域, 亚洲象和犀于北宋末期灭绝或已南迁, 而野生麋鹿、大熊猫、川金丝猴、长臂猿、梅花鹿和棕熊等于19世纪末灭绝.根据我们对30个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野生动物资源实地调查的结果, 在洞庭湖流域已记录到21种国家重点保护哺乳动物, 其中有5、6、10种哺乳动物分别处于"极危"、"濒危"、"易危"等级, 这表明物种濒危的过程仍在继续.导致这些现生哺乳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丧失、人类猎捕、环境污染等, 而人类活动干扰对现生濒危物种存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洞庭湖流域重引入麋鹿需采取人类协助生存策略: 提供足够的且受洪水影响小的适宜生境、保证稳定的奠基者种群数量、减少人为干扰、调控种群密度、实施社区共管和生计替代项目、加强疾病防治、完善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基金投入、加强生境监测和湿地恢复等.
其他文献
应用高精度的SHRIMP锆石U-Pb定年法,对出露于吉林省南部通化地区的赤柏松Ⅰ号辉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定年.锆石的阴极发光图象显示,赤柏松Ⅰ号基性岩体中的锆石具有两种类型,即自形-半自形、条纹状吸收者和浑圆状、环带明显者.测年结果表明,通化赤柏松基性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4±7Ma.而2497±13,787±35,321±10,217±11Ma谐和年龄碎屑锆石的存在,暗示通化地区
Large amplitude Pc5 event was observed in the space and on ground on August 3, 2001, about three hours after contact of the strong discontinuity in the solar wi
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通过逐级使用地形测量图,并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图、卫星照片、区域地质图、地球物理资料等查明了鹤岗城区的Ⅰ~Ⅲ级活动断裂,由各级断裂所分割的断块结构
指出油藏储层中的自生矿物和流体包裹体及其所含的烃类生物标志物,记录了油气藏流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非均质性分布特征,是油气流体充注储层过程时所发生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地磁场模型存在的误差是磁测定轨精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自主定轨的精度,本文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作为处理磁测自主导航问题的滤波算法,以磁强计及星敏感器输出信号为
近年来的宏观震害资料和强震观测记录已经证明:场地条件不仅对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和频谱形状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与不同类型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和震害机理也具有相当密切的关
通过对1998年6-8三个月内发生在我国大陆和邻近洋面上的11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发现10.65和19.35 GHz垂直通道能较好的反应云中液态水和降水的吸收和发射;85.5和37.0 GHz
研究了室温下不同有序度的(Fe,Ni)3V在真空、空气和氢气中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有序度的(Fe,Ni)3V均不存在空气中水气诱发的环境氢脆;无序态(Fe,Ni)3V在氢气环境下存在轻
文中首先提出了钢管与内填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滑移滞回模型,建立了考虑包兴格效应的钢材单轴滞回模型和考虑矩形钢管约束效应后内填混凝土的单轴应力-应变滞回模型.在截面纤维
本文通过对1:2比例模型的普通混凝土框架和两榀再生骨料掺量为50%的再生混凝土框架(其中一榀再生混凝土框架用再生轻质砌块作填充墙),在恒定的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