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信手·拈花一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眉信手,拈花一笑”是一种禅宗的姿态与心境,也是朱辉球艺术生涯的心性体现与陶瓷作品的笔意流露。在新的时代下,朱辉球用笔墨渲染出对于禅宗的感悟与理解,这是一种对自我阅历的闵怀、对自然大化的感怀以及对人世百态的普世关怀。
  在陶瓷艺术创作之中,朱辉球挥洒着自己的艺术体会和创作才情。朱辉球倾尽笔墨对待创作之事,他工于综合装饰、高温颜色釉等工艺手法,他擅长花鸟、山水等绘画题材。他更是着力于传统之上的重新演绎,他致力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法、新思维的运用。因此他的作品灵韵倍生,充分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浓郁的时代气息。


  童年的朱辉球便心性使然,他喜欢在大千世界上找寻各种快乐、各种美好,所以他一直嬉戏快乐着。而这份童年的天真与淳朴一直保留到今后的陶瓷艺术生涯之中,在陶瓷艺术创作之中,他一直徜徉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之中,朱辉球一直找寻着可以让自己快乐的美好事物。而这些美好的事物经过他的过滤与纯化,一一展现于他的作品之中。而他的作品也衍生着大千世界的无限妙趣,从而给予观者极高的审美趣味。在他的《吉祥高原》、《康定情歌》、《春风得意》等一些草原系列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感怀。他以一双审美与寻美的艺术眼光,领略到了草原上的无限风采,体会到了草原人民与自然相处的亲密无间,从而在作品之中再现草原风采,传达给我们一种自然淳朴的乐趣与大化简约的纯美。
  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朱辉球,还有“猫王”之称,这源于他对于花鸟动物的细腻笔绘与淋漓表现。在动物题材中,朱辉球运用着颜色釉与综合装饰的独特手法,让笔下的动物形神具备、姿态各异。而这种对于动物的笔触,亦流露出了朱辉球的无穷笔意,这是一种入得肌理的绘画之道,这是一种对于绘画题材的深入骨髓的理解,这是一种对画面质感入木三分的表现手法。而这种以动物为题材的初衷,显露出朱辉球“择芸芸众生之一相入笔”的绘画体悟,然而“万法归一”,朱辉球对于自然大化的认知,便是一种见微知著的灵犀相通。“万法归一”,而“一”又归于何处?“一”理应是归于朱辉球作品中缤纷流溢的色彩、灵动神现的笔线以及巧妙构思的设计装饰。


  陶瓷艺术因丰富缤纷的表现方式而形态各异,各种陶瓷工艺更是魅力独具,好比颜色釉,它最大的魅力便在于它的变化莫测。对于颜色釉,朱辉球坦言:“很多人在用高温颜色釉画画,我感觉这违背了装饰的宗旨。色釉是抽象的东西,需要依靠窑变而形成。相对而言,它的形体感、画面效果应该让人感觉未知的神秘、色彩的斑驳、空气的通透。现在很多人对于颜色釉的理解与运用已经产生了偏执,这与其个人素质、艺术修养有关。如果运用高温颜色釉单纯地绘图,那么画面的色彩、肌理就会显得过分具象,这便无法体现出创作者对于艺术的全面认识。对于艺术而言,具象的东西很难具有深度,也便难以具有神秘感。”陶瓷艺术的美感的确是一种深度式、轻盈式、迷幻式、神秘式的存在,而朱辉球基于自己对于艺术理念的认知与工艺手法的掌握,为我们揭开陶瓷艺术的层层面纱,以一种曲径幽深式的神秘渠道,将陶瓷艺术的真实美感传递给我们。
  对于艺术而言,应该追求一种集体人格的共鸣,应该追求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作为陶瓷艺术创作者的朱辉球,更是深谙此道。朱辉球一直重视于作品中人文基调与集体共鸣。在陶瓷艺术的探索之中,朱辉球窥到了艺术与宗教的相通之处,那便是一种普世的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是对人生百态洞若观火之后的惺惺相惜。基于对艺术文化、宗教文化的认知与感悟,朱辉球运用陶瓷工艺与绘画手法,对这两种文化进行了一种互通有无式的融合,从而诞生佛教题材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佛教菩萨,或低眉信手,或姿态祥和,或隐现笑意,或缄默淡然,体现出一种端庄正中的处世观念与“拈花一笑”的禅宗精神。而画面中的色彩点缀更是灵韵倍生,从而氤氲出千世百转的轮回灵韵之美,让观者心静意收,不自觉地流连于轻盈迷幻的画面美感之中。
  这种禅宗文化的底蕴与墨色洒脱的笔意,充分体现了朱辉球对于人生感悟的高度提炼、对于工艺笔墨的娴熟纯化。朱辉球极力追求自己的人生修养、笔墨涵养以及艺术感悟,为此他教学相长、出门写生、潜心创作,无不躬行践履。在以往的时间里,朱辉球曾去过西藏、新疆等地采风写生,他醉心于当地人物形象、风土人情、服装服饰所具有的民族特点与自然美感。最近,朱辉球更是详细谈到他的写生经历,“2013,我对四川藏区进行了大量的写生,那里美得让我赏心悦目。人物的服装、服饰,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当地人的民族服装,无论袍子或裙子,都反应出宗教、人文、风俗等元素与底蕴,从而别有一番风味。”
  在人生与艺术的道路上,朱辉球便是这般地行万里路,他一直勇于去践行自己的艺术道途。在自己的道途之中,他一直感怀于所遇所知的美好事物。但他并不独揽这些美好的事物,他怀有宗教式和艺术式的人文胸怀,他将陶瓷艺术作品中美感送赠给人们,让人们可以赏心悦目。笔者一直对朱辉球的作品《康定情歌》影响深刻,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朱辉球人生信仰与艺术理念的写照。朱辉球在这幅作品中,体现出一种且歌且行式的姿态与心境。而结合着朱辉球对于禅宗文化“低眉信手,拈花一笑”的灵犀相通,便可形成他作为陶瓷艺术创作者的个性修养和精神涵养。然而此种修养与内涵之下,理应氤氲出朱辉球极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而这种艺术语言理应是陶瓷艺术界中的全盛之景。
其他文献
近十年间,民间喜欢浅绛彩瓷的收藏者日益增加,而且市场价位不断攀升,甚至有个别作品已超过清代官窑的瓷器价格,由此使得已经被人遗忘的浅绛彩瓷被人们重新认识,而且声名显赫,这浅绛彩瓷到底是怎样的由来和特点呢?对于现代瓷画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和启发?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解一下浅绛彩瓷。  一、浅绛彩瓷的诞生  关于浅绛彩瓷的起源时间,相关的文献记载大致有两种:一是始于嘉庆,道光年间(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期刊
一、以画入瓷,立意高端  每个人对认识陶瓷的切入点不同,自然艺术家们对创作陶瓷的切入点也各有不同,所以不要随意评价哪个大师的作品好,哪个大师的作品不好,每年近3万个来“景漂”的艺术家也是爱瓷,无瓷不雅,绘瓷是缘,收藏也是缘,瓷藏有缘人。我从传统国画切入,不仅是技法,更多的是传统国画厚重的文化,看我的陶瓷作品,很轻松,没有压力,不需要深究什么,加上青花瓷特有的宁静,自然带给观者致远之感,愉悦之情,但
期刊
日前,年届92岁的有“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之称的“国宝级”专家耿宝昌,继2012年2月之后,再次来到乐平唐代南窑遗址考察。那么,乐平唐代南窑遗址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让这位耄耋老人克服各种困难,两次亲临实地考察呢?为此,近日记者来到乐平市博物馆,就南窑遗址的“前世今生”作了一番详细了解。  乐平市博物馆副书记江永明是从始至终参与了南窑遗址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和见证人员之一,他向记者介绍了南窑遗址
期刊
5月1日,景德镇(珠山)民窑青花瓷片展正式开幕,本次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片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景德镇汉光瓷器博物馆承办,“汉光瓷”的创导者李遊宇大师指导,舒惠学先生策展,知名青花瓷片藏家吴忠信先生倾其十多年所有,不吝示人。  瓷器之国,博大精深,自从瓷器面世,就有瓷片伴生。但官窑烧制瓷器,由皇家负责监督制作,不计成本、精工创新,残
期刊
一提起陶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景德镇,联想到陶瓷绘画艺术,为什么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如此让人瞩目,无疑,这与老一辈艺术家的崇高艺术追求和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陶瓷绘画艺术是一种在陶瓷载体上的艺术实践活动,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在瓷器载体上完成精神、传达、内涵的任务。由此,笔者想借此文谈谈我对陶瓷美术实践的感悟。  一、陶瓷绘画的表现手法  综观有史以来的中国陶瓷
期刊
中国早期的传统绘画基本上是以工笔为主要形态出现的。工笔传统的技巧主要是以勾、填、晕、染为实践技法,以线的勾勒塑造山石树木云水的形状和质感,然后用墨染色罩,其方法和技术程序上与花鸟、人物画的技法大致相同,也是工笔山水组织建造画面形态的形式基础。结构和空间包含传统山水画的造型样式、章法位置和透视方法。山水画的造型是建立在传统的程式化基础之上的,如山石法、皴法、树法和云水法以及点景等等,这些程式体现了古
期刊
陶瓷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陶瓷发展史也是组成汉族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陶瓷的制作体现了许多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也形成各时代典型的艺术特征。可以说,陶瓷浓缩了华夏的艺术文化,极具收藏价值。特别是现在,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温饱问题早己解决,群众对文化的精神需求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收藏这种文化活动,陶瓷艺术品更是收藏爱好者们的珍藏对象。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陶瓷艺术品历史悠久、文化
期刊
日前,记者来到中国陶瓷城,闲逛之余发现,市场上一些画面相似的产品价格差别却有所悬殊。一套青花茶具,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这是为何?向店主一打听才明白:手绘和贴花的价格不一样啊!那么,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贴花就是将图案做成画纸贴在陶瓷上烧制而成,而手绘为手工绘制。”一位店主告诉记者,贴花瓷工艺相对简单,因为贴花纸由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这些图案通常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后出售。
期刊
经过国企改革洗礼,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面对制约转型发展的人才瓶颈,该公司采取了有效举措,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战略,为确保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眼睛向内挖掘人才  面对企业管理干部年龄老化、结构断层、青黄不接的现状,该公司眼睛向内,挖潜与精简并举,用好人与管好事同效。  原来公司所属企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管理松弛,效率低下。通过大刀阔斧的撤并,44个司属企业合署
期刊
中国进入现代陶艺阶段,仅仅是最近的20年。虽然只是个开端时期,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成熟状态,但却显示出了中国现代陶艺的艺术特质。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资源的一部分,承载着东方哲学观与生存方式。虽然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使陶瓷材料改变了在生活中的传统重要性,但蕴涵在陶瓷当中传统资源的本源特质依然存在。尽管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陶瓷文化传统,但面对西方各种艺术思潮与哲学观念的大量涌入,冲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