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ming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总结我国的历史与现状,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意义,揭示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法制 监督
  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很丰富,但是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在经济开发中遭到了建设性的破坏。长期以来,追求经济效益是全社会的主流意识。由于缺乏现代城市发展理论的准备,城市发展模式单一,许多城市走改造古城再向四周铺开的城市发展路子,导致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大面积消失。受20世纪否定传统的思潮影响,人们有意无意地对传统、对先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历史文化遗产存在种种不正确的认识。同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有的城市保护规划本身根本没有真正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使一些地方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处于无人过问或无力过问的状况。70年代的太谷等城,历史价值根本不亚于平遥,现在却荡然无存,福州的“三坊七巷”在旧城改造中给“改”掉了。专家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开发中对历史文化的建设性破坏超过了“破四旧”、“文革”。
  据《新京报》2005年9月25日报道,22日13时左右,山西平遥古城西城墙内侧裸露的夯土层发生大面积脱落,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有关人士初步分析,脱落原因为近日的连续降雨所致。早在2004年10月17日,平遥古城南城门外表墙体曾发生坍塌,引起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当时就有专家称,平遥古城还有再次坍塌的可能。按说,专家的这种警告,应该引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努力避免平遥古城再次坍塌才对。然而,时间相距还不到一年,专家的预言不幸变成了现实。平遥古城两次发生坍塌,固然都是由连续降雨所致,但如果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切实加强平遥古城的保护,这样的事故原本都是可能得以避免的。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自身内涵不断丰富的标志。整体而言,地方政府和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还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不完善,给地方政府逃避法律责任、行政不作为以可乘之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文物法》及《文物法实施条例》,以及《中国文物古迹保护规范》等文件,全国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法规尚未出台,民间文物、文物商业活动管理缺乏专门法规,文物博物馆执业资格制度尚未建立,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是立法的空白点。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形势急迫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
  二、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进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并发布了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在保护内容方面的调整从单一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到历史环境的保护,从有形的物质环境的保护到无形的文化保护。保护目标从原来的历史留存到价值重现,加深对遗产的认识和利用。在保护方法方面,从原来的专业保护到综合保护,保护范围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在加强教育宣传方面,从个别认识到提高整个民族的保护意识。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从法制意识淡薄到建立严格完整的法律约束体系,严惩破坏法律的各种行为和个人,建立多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尽可能使各种保护对象都能纳入保护体系,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监督。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意义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极其重大。
  同济大学的李秉毅教授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历史研究—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科学价值,发展旅游—经济价值及可持续发展。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研究城市、人类历史发展,借古明今,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在历史科学研究进程中人们发现,历史古城、建筑、构筑物等有很深奥的科学道理,有的甚至是现在人们还不清楚的科学理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李秉毅说,正是这些人类前进中创造的城市文化遗产,为我们的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城市。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的中国人,更让外国人向往,这些都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小小的周庄,年旅游业收入达2亿元。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杨英杰 .中国历史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文芬.中国历史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3]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2014.
其他文献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这样两个大的阶段,这是人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学习与研究毛泽东哲学认识论,掌握和运用人的认识过程中两次飞跃特别是第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行业。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慕课是网络教学的典型案例,是指运用邮件、论坛等形
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势下,高校的师生必须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结合高校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了解高校社团特点、作用、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对策,从
有效控制I型及中晚期II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实时的监测血糖浓度并适时的注射胰岛素,这种方式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不能精准控制胰岛素的剂量。与之相比,能快速响应血糖
根据某型空压机机组浮筏隔振装置的设计要求,对隔振装置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校核.利用简化的空压机三维模型,通过ADAMS模拟船舶静载、倾斜、摇摆等运行工况,得到了隔振器在各工
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但我国自古就有食河豚的传统习惯,尤其江浙一带,河豚自古就被视为餐桌上的珍品,与鲥鱼、刀鱼一起旧称“长江
摘 要:通过将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采取“育心”的教育策略,对强化中职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具体分析以“育心”教育策略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引导中职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中职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育心;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038-01  中职德育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中职学生树立起
用友财务软件ERP-U8.72提供了强大的薪资管理与核算的功能,主要分析了电算化环境下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原理,指出了在利用报表模板生成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编制项目公式时应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