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中黄老道家的理政之术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以其基于自觉的天人无隔的整体大宇宙意识下的强烈家国天下之情怀,创造性地成功诠释、转化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理念,推出了高标自然而然的终极最高价值的"无为"、"贵因"的理政之术."无为"昭示了治世理政上的"不干涉主义";"贵因"则倡言君王遥契道而包容所有人,涵纳其一切个性,真切看重并善于因顺和凭借臣下及众民的智慧、才能和力量,以圆满完成治国平天下的大业.由此昭示出黄
其他文献
晚年(60岁以后)朱熹以道心为道体,强调"道皆吾心固有,非在外之物",主张"此心虚明,万理具足,外面理会得者,即里面本来有底,只要自大本而推之达道耳".可以认定,朱熹晚年走的是
历史在黑格尔那里是合规律性问题,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历史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话语发展,因为人的活动是一个不断由缺乏合目的性到越来越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