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文学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入中学教材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教师应根据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挖掘其文学因素,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改变以往"教之无文(文学性)"的现象。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性反复诵读模仿表演品味揣摩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越来越格式化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几乎全用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一篇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往往按字词句段的形式,分解得支离破碎,完全淡化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这也成了部分学生重理轻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挖掘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渗透人文主义思想,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已势在必行。
  所谓文学性,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顾名思义,就是文学的作品,其显著特色就在于突出的文学性。而每种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又各具其独特的魅力,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各自的特征,突出作品的文学性,最大限度地再现课文的感染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寓教于"文"(课文的文学性)。
  那么,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呢?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诗词最讲究的是意境和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难理解的也就是诗词的意境和情趣,要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诗(词)人熔铸在景物描写中的深刻意境。但朗读也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反复读,而是注意将整体朗读、片断朗读、指导朗读、示范朗读、比较朗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想象也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方法上的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如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我就充分注意了这一点。苏轼的词向来以境界阔大,风格豪放著称,开创了不拘音律、以诗为词的豪放词风,这首词可看作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很容易感受到,但要真正领悟词人融情于景、借古抒怀的复杂感情,却并非易事。因此,我以朗读、点拨、比较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以多媒体手段,来讲授此文。如在讲解上片时,我先运用多媒体播放示范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意境和苏轼词的豪迈风格;再播放音乐,学生跟读,读出豪迈的气势。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简单分析之后,再放一遍配乐范读录音,请学生听的同时,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瞑想,把作者所描绘的赤壁景色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之后请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面口头复述出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基本能感悟到该词阔大宏伟的意境,有助于学生对该词内容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不但能感受"美",也能感悟"美",可谓一举两得。
  模仿表演,体会小说的人物美。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何一篇小说,任何一位作家,都会以多种描写手法,为读者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艺术美。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分析作者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人物有何性格特点或社会意义之外,更应深入体会,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如我在讲授《制台见洋人》一文时,我将文章分为四个场景:藩台见制台、淮安知府见制台、巡捕见制台、制台见洋人。将学生分成四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在课下将本组分到的场景排成课本剧,课上进行表演。这样安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上,学生们争着上台,争着表演,在一片欢笑声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人物形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模仿、表演,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比老师呆板的讲解,效果更理想。
  品味揣摩,感悟散文的语言美。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质朴自然,意蕴悠远,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箫"、"甘冽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来形容它。因而,散文教学应注重品味语言美,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抒情性,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如在讲朱自清的《春》时,我就把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简洁明丽的语言作为重点。如"春草图"一段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中的"偷偷地""钻出来",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孩童情趣,语言简洁质朴,却又生动形象。因而,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喜欢呢?大多学生回答:喜欢,因为它写出了春天小草的可爱与生机。再问:哪些词语给了你这种感觉?学生一般都能找到"偷偷地""嫩嫩地""绿绿的"这些词语。再问:"偷偷地"这个词语一般含有什么色彩?在这里如何理解?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生"之类的词语?"嫩嫩的""绿绿的"能否改为"嫩的""绿的"?能否调到此句的前面?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品味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能让学生品味散文的独特魅力,又能掌握学习散文的方法。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作文如此,今人品味美文佳作亦应如此。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写出来愿与老师们一起商榷。当然,对于文学性的品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去品味它。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导论》王相文韩雪屏佟士凡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语文教学应突出文学性》王美春《语文天地》初中版2003年第9期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健康的个性和爱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寓德育于文教学之中,是德育与传授知识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学  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
作为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课备好每一节课的内容,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位渴望事业成功的教师梦寐以求的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经验,浅淡一下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一、激发兴趣,渗透情感  首先,学生课前入情。作为教师,要想让孩子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有了一个
期刊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WTO。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改革。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制改革的重点是在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领域,而对与WTO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所谓默读,就是不动口的用心读书,它是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种方法。课堂实践表明,默读是学生主体的内在精神活动,不仅适合逐字逐句推敲的精读,又适合大致了解的浏览,是开展语文阅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重视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运用默读,或许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读书效果。那么,我们教者该如何对学生进行默
期刊
为了探讨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的隆升历史和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利用碎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对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进行物源分析,并判定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5件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3个时代:显生宙(285~425Ma)、古元古代(1 700~2 450Ma)和新太古代(2 500~2 747Ma).前寒武纪的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G
开发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区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特殊区域。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开发区不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我区进一步推广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提供必要依据。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对1842名新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数据采用EpiData3.1双人录入并核对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构成比,χ2检验
期刊
该研究以一家综合性医院的四个医疗服务流程(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胆囊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症、子宫下段剖宫产)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评阅的基础上,
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一个医院感染现状和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探索医院感染管理中医患双方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防制对策提供依据.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