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胆道闭锁术后皮肤胆红素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胆道闭锁患儿术后测定皮肤胆红素动态变化与黄疸消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9年7月至12月,收治黄疸患儿52例,男19例,女33例,年龄36 d~304 d,平均年龄83 d,包括胆汁淤积5例,胆道闭锁47例,采血测血清胆红素同时测其皮肤胆红素.同期收治非黄疸患儿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26 d~200 d,平均年龄119 d,采血测血清胆红素同时测其皮肤胆红素.其中行Kasai手术胆道闭锁患儿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36d~127d,平均年龄63d,测其住院期间每日皮肤胆红素并以其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20μmol/L为界,将其分为黄疸是否消退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皮肤胆红素及其下降水平.结果 皮肤胆红素(x)与血清总胆红素(y)呈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945x-46.273(P<0.05).正常儿童的皮肤胆红素95%参考值范围为33.14~96.14μmol/L.黄疸消退患儿术后11 d、12 d皮肤胆红素水平(159 μmol/L和151μmol/L)显著低于黄疸未消退患儿(205 μmol/L和21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消退患儿术后平均每天皮肤胆红素下降较快(5.04 μmol/L vs 2.33 μmol/L,P<0.05).结论 测定皮肤胆红素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较早反映胆道闭锁患儿术后黄疸消退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Smac)在小儿血管瘤消退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31例,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XIAP、Smac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8例增殖期血管瘤XIAP、Srna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2421.
目的 探讨脂质体转染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工合成Survivin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到体外培养的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光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变化;用四氮唑盐(MTT)法观察转染后48 h不同浓度Survivin ASODN对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
患儿:女,1 d.因生后发现腹部包块1 d于2009年12月19日入院.检查:腹壁浅静脉怒张,右上中腹部可触及一直径约10 cm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境界不清.腹部彩超:肝内混合性包块.腹部MRI:上腹部肝左叶占位病变,长径9 cm,考虑胚胎类肿瘤或肝母细胞瘤.Hb 109 g/L,CEA1.45 ng/ml,HCG22.75 mIU/ml,HBsAb(+).术前诊断:腹部肿块待查,肝母细胞瘤?
目的 总结18例儿童卵黄囊瘤手术治疗和化疗的临床经验,分析探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4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8例儿童卵黄囊瘤的病例资料.男12例,女6例,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和血AFP水平升高,做出临床诊断.原发部位:睾丸10例,卵巢3例,骶尾部4例,腹部1例.结果 11例完全切除及BEP方案化疗;5例未完全切除、化疔;1例完全切除、未化疗;1例未完全切除也未行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