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固体蓄热电加热设备供热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区域供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蓄热电加热设备的控制系统一般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触控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控制,并采用RS485通信总线与监控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但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价格高昂,一般需要单独的控制柜,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小型固体蓄热电加热设备.本文旨在研究一款以单片机为控制中心,以Modbus总线的一主多从RS485为通讯方法的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小型固体蓄热控制系统,实时采集固体电加热设备运行数据,并控制设备稳定运行,并通过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
其他文献
车辆状况:2014年丰田卡罗拉,装备1ZR-FE 发动机,行驶里程89099km.rn故障现象:发动机怠速工况不稳,发动机喘震,怠速时3~5min会自动熄火,发动机故障灯亮起.rn故障分析:①混合气浓度;②火花塞故障;③主控传感器信号故障.rn故障排查:使用诊断仪进行故障码读取,故障码及内容如图1所示,故障码3种状态均存在,故可以肯定此故障码为硬性故障码.
车型:2015年奥迪A8L,配置CRE发动机.rn行驶里程:80672km.rn故障现象:车在行驶中出现了自动启停系统的故障.rn故障诊断:根据客户描述,车到店后观察仪表,仪表上面有自动启停系统:系统故障!目前无法使用的指示灯,如图1所示.
辐射供暖系统具有较高的热舒适性和节能潜力,已越来越多被应用于现代建筑中.本文采用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方法模拟机械通风对辐射供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供暖相比散热器供暖室内温度分布更为均匀,垂直温度梯度小,具有更好的热舒适性,达到室内设计温度时辐射供暖热源温度低,节能和安全性更好.辅以机械通风后,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总换热量增加,其中对流换热比增加到42.98%,比传统封闭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对流换热比提高11.98%.当机械通风系统的送风速度为1 m/s,
车型:2014年奥迪Q5,配置CADA发动机.rn行驶里程:156300km.rn故障现象:左前座椅不能调节.rn故障诊断:根据客户描述,该车驾驶时需调节座椅,发现不能移动.纵向调节与高度调节及靠背调节功能失效.rn故障诊断:根据经验判断,一般是座椅开关(控制单元E470)问题,由于与右前座椅开关E470(插头都一样)可以互调测试,于是左右互换测试,左前还是不能调节,右前能正常调节,说明问题不是座椅开关E470坏了,故障点应在左前座椅的线路及电机上,因座椅有三个调节电机(如图1所示),又都不能用,需首先检
期刊
为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热泵技术因其环保性被广泛发展应用.本文探究冷水源侧进水温度变化时对CO2跨临界热泵系统性能影响.保持冷水源侧出水温度和外界环境温度不变,改变冷水源侧进水温度,测量水流量、温度和压缩机功率等参数,并通过公式计算系统制热量、COP和气冷器热交换完善度,探究规律.通过实验测得:随着冷水源侧进水温度从14℃增加到42℃,进水流量增加显著,实际冷水源侧出水温度提高1.82%,气冷器CO2侧的出口温差降低25.53%,进而计算可得气冷器热交换完善度增加15.07%;压缩机排气压力增长15.38
可再生能源系统是超低能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供暖制冷,可降低一次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其次,根据既有的国内外超低能耗建筑的实际工程案例,对工程项目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特点进行描述和分析,讨论其经济性和实用性.随后对于工程案例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进行比较,总结应用广泛的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本文的研究内容有利于促进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实际的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实现节能环保的效益,助力碳达峰和碳
目前我国城镇供热区域热指标设计值选取过大,为了更好地对热指标进行选取,同时基于对北京城镇区域办公建筑供热系统相关数据的调研,利用SPSS软件对建立的三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调研相关数据确定办公建筑热指标的范围为42~65 W/m2,为北京城镇区域供暖合理规划设计提供重要指导方法和参考依据.
对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分类,随后选取三个代表平台进行研究与比较.指出平台存在地问题,为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集中供热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LDM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译为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方法,对我国200-2019年的集中供热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次方法计算结果发现:2002-2010年,我国集中供热总能耗大幅提升了65.7%,主要是由于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加,面积增加导致总能耗增加的贡献率为132.4%,人口规模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记.而在2010-2019年,人口规模和能效提升对集中供热总能耗的影响在贡献
深层U型埋管换热器可以分为下降管、水平管和上升管三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传热特性不一.本文利用FLUENT建立了深层U型埋管换热器数值模型,并经过实验验证,该模型有着良好的计算精度.利用本模型研究了五年取热周期内,深层埋管换热器不同区域热影响半径的大小和每延米换热量的变化.五年模拟计算时间内,进出口水温降幅趋缓,地下岩土温度场趋于恒定;由于上升管水温较高,因此该区域的热影响半径更小,且存在一段逆换热区,建议实际工程中对逆换热区进行保温处理,以减少热量损失;水平管区域处于钻孔最深处,周围岩土温度最高,每延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