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欢歌一路行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老瞎子、一个小瞎子,一老、一少,“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仿佛一个是起点,一个是终点,又仿佛起点就是终点,终点也就是起点,而中间是漫长的人生……
  《命若琴弦》仿佛一个生命的注解: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不可。在这张药方的支撑下,老瞎子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也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可是老瞎子并没有因此复明,历尽千辛万苦,一生企盼的药方只不过是白纸一张。然而,知道真相的老瞎子却对小瞎子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这一千二百根琴弦于小瞎子,就像一千根琴弦于他一样,都意味着生之期盼。生命就像琴弦,如此之脆弱;生命就是琴弦,“弹好了就够了”。
  这是一个世世代代绵延不尽的故事,小瞎子就是老瞎子的过去,老瞎子就是小瞎子的将来,小瞎子不过是重复着老瞎子的故事和命运……在周而复始的轮回里,人生是那么地虚妄,宿命是如此地残酷,老瞎子们忙忙碌碌,却终还是被强大的命运掌握。命运圈养着人,让老瞎子们“看”到的只是无边的苦难。而老瞎子们在苦难面前也终于大彻大悟,他们终于意识到“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切也就都灭。”(《史铁生散文小说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版)所以,一代代老瞎子们才会在临死前对小瞎子们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所以,老瞎子们才会在心里祝福小瞎子们“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也因此,他们为生命找到了一个充分的理由。
  也许,这也就是史铁生活下去的理由。这位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年轻人,坚定地向我们昭示了他活着的理由——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而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史铁生《写作之夜》,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作家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不仅源于他被命运被病痛折磨而生成的对死亡的体验,更源于他作为有尊严的人对人生太多苦难的思考。在迷惘的人生和多变的命运面前,他的作品给予我们的是最温柔的悲悯和了解。
  老瞎子和小瞎子的瞎眼无从医治,这正是人的宿命,而渴望“看见”却也是人不灭的梦想,弹断的琴弦是通向梦想的桥梁。所有的生命个体都将走向死亡,所有的生命也都会经历失望和残酷、迷惘与悲凉。人的能力和愿望之间永远横亘着距离,这是人的局限,也是人类的困境。命运早已为我们设下圈套,而我们依然要徒劳地挣扎;死亡注定是我们的宿命,而我们仍然要费力地抗争。俄狄浦斯、西西佛斯尽管挣不脱命运的罗网,却在茫茫不可知的厄运面前,因为艰苦不屈的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斗,成为人类的英雄。老瞎子不是英雄,他在巨大的谎言面前轰然倒塌,小瞎子也不是英雄,他在多舛的命运面前奄奄一息,感慨“干嘛咱们是瞎子”,然而,命若琴弦既为宿命,人类不可以没有这样的梦想,不可以没有这样的通向梦想的桥梁。
  老瞎子怀念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他也才在突然清晰的对命运的认识面前,悟到师父传药方的真实用意。目标原来是虚设的,自己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拨弄琴弦的过程中。老瞎子和小瞎子消失在茫茫天地中,“人所不能者就是局限,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老瞎子和小瞎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有残缺和局限的人。人类如何在茫茫天地间自救?“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康复文本断想》)对生存意义的追问,是人文精神的骨髓所在,也是人区别于物的主要标志。人必须选择一种东西作为生存意义的证明。
  瞎子们终于发现,每天与琴为伴的弹奏,一辈子对不断弹断琴弦的执着,对重见光明的渴望,成为了他们活着的最好证明,就像史铁生选择写作成为理想一般。人的力量也只有在与这种无可抗拒的命运的对抗中,才能显示出它的坚韧与伟大。也即是说,人生存的意义就在于延续不止地向未来行进,而生命的美好就如一夜凋落的昙花、绝壁上的枯松,在磨难和灾难的衬托下才能如此悲壮和指向永恒。正如尼采所说,如果人生是一出永远的悲剧,但你可以把这出悲剧演绎得轰轰烈烈。
  “當无数天才的作家们狂热地钟情于这个主义或那个主义的时候,史铁生却默默地行走在荒原里。他被冥冥中那个神秘所吸引,心灵弥漫着月色的余晖。他的自然无伪的独白使其生命泛起亮光。”(孙郁《通往哲学的路——读史铁生》)史铁生在作品中以虚无为背景,又超越了虚无,在人生悲剧中欢笑,在荒诞命运中浪漫,在世俗社会中寻找精神的乌托邦,最终在理想的废墟上重建了理想的大厦,在虚无的命运中超越了宿命,成为反抗虚无的英雄。在人类共同的命运面前,史铁生告诉我们,且一路欢歌一路行。
  (作者单位: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宣传处)
  责任编辑:王 芸
其他文献
近期来,校园里流行的都是些近乎疯狂,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感伤恋歌,这类歌虽格调低下,可学生上课唱,下课唱,个人唱,群体唱,有的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歌幻世界里不思进取,精神颓唐!现象令人堪忧,却又有些无可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那些昂扬向上的校园歌曲不能在学生心理占据一席之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 宣传动员,提高审美  要让学生改变自己的音乐观,必须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但怎样才能让他们在
内容提要 现代性是伦理生存审美的学术语境。审美共通感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机制。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建基于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会通之上的伦理生存美学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心性伦理学的现代性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 现代性 伦理生存美学 审美共通感 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 当代中国美学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依赖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三学”(导学、互学、悟学)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三学”模式;导学;互学;悟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目前一些基层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教师在活动中没有获得成长。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从名课研习、课例结合主题研习、研讨过程的把控、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着手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关键词:农村基层学校;有效组织;教研活动;教师业务水平;主题活动;活动形式  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基层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就是简单的听评课,或者说是议议进度,讨论一下学生现状。这样的教研活动有形式无实效,有时间无内
[摘 要]师生代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些学校出现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堂氛围反而不如年轻教师的状况。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是时代的变迁,学生与教师已经产生了代沟。师生代沟的存在让教师与学生对于课堂有了不同的认识进而影响了课堂氛围。要想避免这种状况的产生,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加强教师、学生、学校之间的沟通。  [关键词]师生代沟;课堂教学;高雄大学  师生代沟,是指因为身份角色、年龄
Interviewer: This book is…you’re basically talking about well-being and our own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o our own well-being, in this book. What made you write this?   Arianna Huffington: Well, what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托文本,设计能引燃学生练笔兴趣的训练点,并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习得规范的语言文字,且逐步内化为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练笔;扎根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30-03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往往流于形式。如有老
[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启迪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必须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情境;兴趣;历史  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训练受到生活地域、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中随机点拨,适当训练,使课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1-0040-01    对农村小学生来说,由于
摘 要: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内容以任务段的形式科学地整合并设计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清晰“三阶段”阅读任务的目标,从而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任务前阶段,让学生激活并预测相关知识点,找好学习新知的落脚点;任务中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法讨论、交流合作,以“问学”为核心、以“用学”为主导建构新的知识模块,协助新学习自主生长;任务后阶段,将所学知识内化并进行知识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