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两周年笔谈——加强公民道德社会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ree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道德就是所有中国公民都应该奉行的道德。因为公民的具体构成极其复杂,各自的素质差别极大,因而公民道德建设仅仅靠社会的宣传教育和公民个人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还要靠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公民道德社会运行机制的保障。加强公民道德社会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建设,是当务之
其他文献
学习了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唯物史观的关系尤为密切。这里就这个问题谈些体会。
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把法治和德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再一次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我国现实出发,对公民的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提出了很多具体规范,特别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这些规范内化为每个公民自觉的道德行为。
当前,我国道德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2000年,我国在加强依法治国的同时,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把以德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提到突出的地位。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规范和《纲要》中其他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样,是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的积淀。公民的道德觉悟高低是有差别的,但诚信这样起码的德性要求如果都不能实现,于公民个人来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于社会、国家来说,则丧失了其存在、发展的一个基本支点。国“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正因为诚信不可须臾离之,《纲要》才把它作为基准性规范提出来。
党中央下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年以来,在中央主管部门的有力组织下。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出现了崭新的气象,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道德风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在亲身参与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公民道德素质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人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印发,是我们民族道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我国道德发展的现状,认识道德建设的规律,实事求是地分别提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使道德建设能够更加符合实际,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群众的愿望,切实地向前推进。
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法律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公民道德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给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印发适应了这样的新形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年以来,由于各级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努力,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身体力行,我国公民道德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又发表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这六条都非常重要,切实可行。我想谈谈我对第五条的感想。
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它不仅要求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要求整个社会的文明道德程度也有相应的提高。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将极大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同时,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应该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