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幼儿的自由表现、发展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实践研究中,我园不断摸索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借助多种手段来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得升。例如,我园借助童话剧这一载体,通过课题研究,让幼儿在系列活动中不断实践和体验,发展自我表达能力。童话剧是一种备受幼儿欢迎的游戏活动,是“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样式。童话剧能够让幼儿感受多样化表达的魅力,给幼儿带来认知上的提升、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激励,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我园根据幼儿个体成长发展需要,在满足幼儿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基础上,开展童话剧表演活动,让幼儿在自由表现中发展自我表达能力,满足高层次发展需要,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一、何谓幼儿的表达能力
美国学者卡洛琳·爱德华兹(carolyn Edwards)等人在其著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向我们展示了幼儿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成人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适宜的环境,鼓励幼儿通过多种“语言”探索环境,表达自我。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表达方式除了广为人知的语言表达之外,还包括肢体动作表达、符号性表达、工具性表达等不同的形式。在我园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收集、归纳幼儿自我表达的典型行为特征,认为幼儿的表达能力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幼儿的表达意愿
“意愿”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心理状态。幼儿的表达意愿是作为表达主体的幼儿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呈现自我的一种主观愿望。幼儿的表达意愿可以通过其外在的行为得以展现,如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愿意通过涂鸦、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内心状态。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活动设计等形式激发并维护幼儿的表达意愿。
(二)幼儿的表达技巧
幼儿的表达形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表达形式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整体来说,表达技巧主要是表达的完整性、流畅性、准确性,还包括与他人互动,这是对他人状态的感知与回应。在语言表达中,表达技巧主要指语音准确、吐词清晰,能根据需要调节自己的音量和语速,表达恰当的思想和情感;在动作表达中,表达技巧主要指能够通过动作、眼神、表情等传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法;在艺术性表达中,表达技巧包括通过适宜的声音、色彩、线条等大胆表现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在工具性表达中,表达技巧主要指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和技法等,自由制作简单的道具,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创造性表达主要指能够突破已有的模式,运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感知和体验。这种创造性不一定是完全原创的,可能来源于对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组合。对于幼儿来说,创造性表达更多的是不拘泥于原有的模式或方法,体现出幼儿表达的独特性。
幼儿与成人的表达能力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具有多样性,同时特别注重创造性表达,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多种途径开展童话剧
(一)主题实践活动
我园将主题实践活动这一教育形式运用到童话剧中,以班级为单位,以童话剧为主题,定期开展“童话剧”主题式实践活动。遵循“计划一实施一反思一调整一总结”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预设和生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将童话剧中的若干因素整合贯通到学科综合活动中。实践证明,童话剧主题式实践活动为幼儿表现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力发展历程也为主题式实践活动研究提供了可能和依据。
(二)游戏实践活动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将童话剧活动内容实施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丰富自身体验。这是除了阅读理解、欣赏感受以外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可以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创造和表现。
结合童话剧活动内容,我们的表演区游戏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例如,在童话剧《老鼠嫁女》中,幼儿学习人物对话,布置结婚场景,练习简单的舞蹈动作,乐在其中;在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角色区的装扮与假想游戏,创造性地模仿和再现了童话中的情景和事物;在童话剧《海底总动员》中,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给予了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促使幼儿在建构区中不断商量、分工、合作,营造出自己喜爱的游戏空间;等等。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和技法,自由制作简单的道具、演出服饰、舞台背景,注重装饰美,突破了传统语言区的图书陈列、字卡张贴等形式。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幼儿理解了童话剧的情节变化,有了模仿角色间对话的经验,创造出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充分调动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集体实践活动
1.语言运用习得
幼儿的生理原因决定了其语言发展水平还不够丰富、流畅,需要反复练习并得到教师的指导。例如,在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中,教师根据幼儿对知识经验的获得需要多次重复和巩固的学习特点,借助图片、故事、歌曲等途径,建构了幼儿对童话剧整体内容的认知体验。
2.知识经验获得
在童话剧中,幼儿对知识经验的丰富和感受程度能够增强其表达表现的模仿水平和细腻度。例如,在童话剧《鸭子骑车记》中,教师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怎样表现鸭子骑车的不同形态;在童话剧《丑小鸭》的“丛林历险”环节中,教师通过对音乐《梦幻曲》的欣赏及熟悉故事,指导幼儿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创编肢体动作。
3.表情动作练习
当幼儿的语言词汇不够丰富、口语表达不够流畅时,动作便成了其表达交流的象征性符号,童话剧中的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动作、形体动作等。例如,在童话剧《海底总动员》的系列剧《尼蒙和水草》中,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表情”为载体,让幼儿针对不同的表情联想不同的情景,并大胆模仿不同状态下的表情;在童话剧《老鼠嫁女》的系列剧《抬花轿》中,教师借助“轿夫”的形象让幼儿了解适当调整手和脚的方向就可以改變整个人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利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状态,发展肢体动作表现能力。 (四)家庭实践活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利用家长资源,成功开拓了家庭式童话剧实践活动,开展了亲子创编活动。我们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制作童话剧服装道具,表演童话剧,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三、教师指导童话剧表演的策略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成人的指导,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角色形象都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养成适宜的教育行为,并给予教师正确的、积极的行为指导。遵循这—理念,在我园课题研究中,教师们从童话剧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出发,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现经验,提高其表达技能,促进其表达能力发展。通过研究,我们收获了许多优秀的童话剧教学课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一)剧本选择策略
童话故事并不是童话剧剧本的唯—来源。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只要能激发幼儿表现欲望和创作兴趣的一切资源,都可以成为童话剧剧本的重要来源。因此,童话剧剧本可以来源于童话故事、动物形象、幼儿游戏、影视作品、教学;舌动等,还可以来源于家长推荐。在我园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幼儿访谈、家长调查、家长访谈、集体教研等形式,积极搜集幼儿喜欢的绘本、故事,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筛选适宜的内容作为童话剧剧本。
(二)环境创设策略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童话剧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全程参与童话剧场景创设,使他们从心里获得“这是我的童话剧舞台”的滿足感,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激发他们在舞台上积极表现的欲望。
(三)师幼互动策略
在童话剧表演中,我们积极调动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其兴趣爱好,尊重群体间的个体差异,创设安全、温馨的活动氛围,支持并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现。幼儿在参与童话剧表演时,不仅要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演,还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和同伴合作表现,掌握表达、倾听、分享等交往技能。
童话剧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幼儿把握外界事物、认识自我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积极带领幼儿进入到一种真实的或虚构的童话剧情境中,运用不同的策略和途径,帮助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借助童话剧活动这一载体,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自我表达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在自我探索中描绘对自我发展的美好愿景。
一、何谓幼儿的表达能力
美国学者卡洛琳·爱德华兹(carolyn Edwards)等人在其著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向我们展示了幼儿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成人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适宜的环境,鼓励幼儿通过多种“语言”探索环境,表达自我。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表达方式除了广为人知的语言表达之外,还包括肢体动作表达、符号性表达、工具性表达等不同的形式。在我园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收集、归纳幼儿自我表达的典型行为特征,认为幼儿的表达能力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幼儿的表达意愿
“意愿”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心理状态。幼儿的表达意愿是作为表达主体的幼儿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呈现自我的一种主观愿望。幼儿的表达意愿可以通过其外在的行为得以展现,如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愿意通过涂鸦、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内心状态。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活动设计等形式激发并维护幼儿的表达意愿。
(二)幼儿的表达技巧
幼儿的表达形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表达形式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整体来说,表达技巧主要是表达的完整性、流畅性、准确性,还包括与他人互动,这是对他人状态的感知与回应。在语言表达中,表达技巧主要指语音准确、吐词清晰,能根据需要调节自己的音量和语速,表达恰当的思想和情感;在动作表达中,表达技巧主要指能够通过动作、眼神、表情等传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法;在艺术性表达中,表达技巧包括通过适宜的声音、色彩、线条等大胆表现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在工具性表达中,表达技巧主要指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和技法等,自由制作简单的道具,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创造性表达主要指能够突破已有的模式,运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感知和体验。这种创造性不一定是完全原创的,可能来源于对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组合。对于幼儿来说,创造性表达更多的是不拘泥于原有的模式或方法,体现出幼儿表达的独特性。
幼儿与成人的表达能力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具有多样性,同时特别注重创造性表达,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多种途径开展童话剧
(一)主题实践活动
我园将主题实践活动这一教育形式运用到童话剧中,以班级为单位,以童话剧为主题,定期开展“童话剧”主题式实践活动。遵循“计划一实施一反思一调整一总结”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预设和生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将童话剧中的若干因素整合贯通到学科综合活动中。实践证明,童话剧主题式实践活动为幼儿表现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力发展历程也为主题式实践活动研究提供了可能和依据。
(二)游戏实践活动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将童话剧活动内容实施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丰富自身体验。这是除了阅读理解、欣赏感受以外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可以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创造和表现。
结合童话剧活动内容,我们的表演区游戏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例如,在童话剧《老鼠嫁女》中,幼儿学习人物对话,布置结婚场景,练习简单的舞蹈动作,乐在其中;在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角色区的装扮与假想游戏,创造性地模仿和再现了童话中的情景和事物;在童话剧《海底总动员》中,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给予了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促使幼儿在建构区中不断商量、分工、合作,营造出自己喜爱的游戏空间;等等。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和技法,自由制作简单的道具、演出服饰、舞台背景,注重装饰美,突破了传统语言区的图书陈列、字卡张贴等形式。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幼儿理解了童话剧的情节变化,有了模仿角色间对话的经验,创造出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充分调动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集体实践活动
1.语言运用习得
幼儿的生理原因决定了其语言发展水平还不够丰富、流畅,需要反复练习并得到教师的指导。例如,在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中,教师根据幼儿对知识经验的获得需要多次重复和巩固的学习特点,借助图片、故事、歌曲等途径,建构了幼儿对童话剧整体内容的认知体验。
2.知识经验获得
在童话剧中,幼儿对知识经验的丰富和感受程度能够增强其表达表现的模仿水平和细腻度。例如,在童话剧《鸭子骑车记》中,教师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怎样表现鸭子骑车的不同形态;在童话剧《丑小鸭》的“丛林历险”环节中,教师通过对音乐《梦幻曲》的欣赏及熟悉故事,指导幼儿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创编肢体动作。
3.表情动作练习
当幼儿的语言词汇不够丰富、口语表达不够流畅时,动作便成了其表达交流的象征性符号,童话剧中的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动作、形体动作等。例如,在童话剧《海底总动员》的系列剧《尼蒙和水草》中,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表情”为载体,让幼儿针对不同的表情联想不同的情景,并大胆模仿不同状态下的表情;在童话剧《老鼠嫁女》的系列剧《抬花轿》中,教师借助“轿夫”的形象让幼儿了解适当调整手和脚的方向就可以改變整个人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利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状态,发展肢体动作表现能力。 (四)家庭实践活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利用家长资源,成功开拓了家庭式童话剧实践活动,开展了亲子创编活动。我们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制作童话剧服装道具,表演童话剧,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三、教师指导童话剧表演的策略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成人的指导,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角色形象都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养成适宜的教育行为,并给予教师正确的、积极的行为指导。遵循这—理念,在我园课题研究中,教师们从童话剧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出发,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现经验,提高其表达技能,促进其表达能力发展。通过研究,我们收获了许多优秀的童话剧教学课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一)剧本选择策略
童话故事并不是童话剧剧本的唯—来源。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只要能激发幼儿表现欲望和创作兴趣的一切资源,都可以成为童话剧剧本的重要来源。因此,童话剧剧本可以来源于童话故事、动物形象、幼儿游戏、影视作品、教学;舌动等,还可以来源于家长推荐。在我园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幼儿访谈、家长调查、家长访谈、集体教研等形式,积极搜集幼儿喜欢的绘本、故事,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筛选适宜的内容作为童话剧剧本。
(二)环境创设策略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童话剧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全程参与童话剧场景创设,使他们从心里获得“这是我的童话剧舞台”的滿足感,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激发他们在舞台上积极表现的欲望。
(三)师幼互动策略
在童话剧表演中,我们积极调动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其兴趣爱好,尊重群体间的个体差异,创设安全、温馨的活动氛围,支持并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现。幼儿在参与童话剧表演时,不仅要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演,还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和同伴合作表现,掌握表达、倾听、分享等交往技能。
童话剧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幼儿把握外界事物、认识自我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积极带领幼儿进入到一种真实的或虚构的童话剧情境中,运用不同的策略和途径,帮助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借助童话剧活动这一载体,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自我表达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在自我探索中描绘对自我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