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宿主因素、病毒因素以及组织学参数、生物学指数(CD34指数,Ki-67指数)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并进行多变量比较.方法 单纯α-干扰素治疗60例,每日6~9 MU,干扰素总量480~720 MU.疗效评价分为完全治愈(CR)、部分有效(PR)、无效(NR).检测患者血清基因型.组织标本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Azan-Marroy和过碘酸Schiff反应(PAS)染色,根据Knodell等提出的肝组织活动指数评分系统(HAI)进行定量评分.所有标本同时行CD3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干扰素治疗后,CR 22例,占36.7%;PR 21例,占35.0%;NR 17例,占28.3%.血清基因型与干扰素疗效相关(r=-0.378,P=0.004),2型血清基因型的干扰素治疗效果优于1型.小叶内坏死评分与干扰素治疗效果成负相关(r=-0.298,P=0.021),小叶内坏死程度越严重,干扰素治疗效果越好;汇管区炎症、汇管区周围坏死、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肝组织活动指数总分在CR、PR、NR不同的干扰素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不同的治疗效果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不同干扰素治疗组CD34、Ki-67指数均数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清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效果存在线性关系,血清基因型为惟一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结论 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HCV感染的疗效成强相关,是干扰素疗效评价的重要预见因子.组织学参数中小叶内坏死评分与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关.CD34、Ki-67生物学指数不能作为疗效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