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岳母一向身体健康,退休二十多年一直承担起买菜、烧饭、洗碗、干家务的重任, 平时很少吃药,更不用说上医院。但 2013年12 月7 日清早,打破了家庭的平静,那时做早餐的岳母身子突然一斜,被岳父及时发现并扶住,才避免摔倒……
  救护车一路长鸣,快速送往医院重症室,紧急抢救了 3 小时才脱离危险。当她睁开眼看到亲人时说:“没事,你们回吧!”没成想,她坚强地不让人扶,竟然独自下床活动,半小时不到又昏过去了,再次送进重症室,直至第三天才苏醒过来,病情平稳后转为普通病房,那时的她已失去了语言功能,也失去些记忆,但稍有点儿意识。
  10 天后,得知岳母患病的消息,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请了几天事假。回家路上,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能崩溃。可来到医院,看到那一辈子不服输、干事利索的岳母;那性格直爽、仗义执言的岳母;那平常干净整洁、乐观开朗的岳母……此时的她, 头发凌乱、形容枯槁地瘫卧在病床上,满身连接着各种监控设备和输液管子,虚弱不堪,每一次呼吸好像都要耗尽她所有的力气,我还是崩溃了,傻傻地站着,喉咙仿佛被堵住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坐在床边的妻子对着岳母耳边轻声地说:“妈,传奇看你来了!”我喊了一声“妈!”岳母似乎听到我的声音,循声、扭头,盯着我看。那瞬间,她的眼神从空洞迷茫到突然放出光彩, 然后缓缓地流泪,嘴巴努力地动了动,就是发不出声来。病房的病友、亲人和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岳母自打从昏迷中醒来已经十多天,一直神志不清,也不太认人,这是她头一次有意识地听音认人。大家全都啧啧称奇:“谁都不好使,还得女婿来,一看见女婿就有意识。”
  目睹这一切,我把家庭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向上级做了汇报,善解人意的领导批准了我长达一个多月的探亲假。自此,为尽心照料好岳母,我在她病床边支起一张空床,或躺或休息。事后听医生说,岳母的病情是由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脑梗, 引起这种病因主要是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她平时节省惯了,剩饭剩菜宁可自己吃,也舍不得倒掉。
  岳母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小乡村,是家里的长女,长女意味着比其他兄妹的付出要多,她不仅在学习上刻苦用功,而且还帮父母照看弟妹。聪明好学的岳母毕业后参加工作,挣钱补贴家用。她跟岳父结婚后,先是住在河南信阳铁路立交桥下的破房里,当时生活艰难,条件不好,没少吃苦。后来,因工作调动辗转多地,岳父是工作狂,常常出差,由此,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岳母身上。
  岳母吃了不少苦,也深知农村的艰辛,对女儿的婚事也很理解和支持。1996 年 7 月的一天,我请假与当时的她——现任妻子约定见面,岳母先前只是从女儿那里了解我的大概。初次见面,我忐忑、紧张,伴随着兴奋、激动。没想到的是,见面如此顺利,所有的顾虑竟然是多余的。岳母为我做了一桌丰盛的见面宴,席间见我有些拘谨,边夹菜,边热心地对我说:“小周,坐车饿坏了吧,尽管吃饱!”三天的“零距离”接触,半年的“情书”频传,“当时的她”总算满意了,岳母见女儿称心如意,便郑重地对我说:“小周,女儿满意我也没啥说的,以后你们好好过日子,我就放心了!”岳母一席话让我喜出望外:“阿姨,我会好好爱她的,你放心!”按照习俗,结婚前男方家应该送上订婚礼,由于家穷,加之假期短,通情达理的岳母说这些礼俗免了。
  1999 年 4 月,我买好车票准备回家陪妻子待产,突然接到特殊任务,无奈只能取消假期、退票,一声令下随大部队紧急出发。岳母见我迟迟未归,一边安慰妻子,一边陪护她做各项产前检查、办住院和剖腹产等各项手续。一个月后,我风尘仆仆赶回家时,只见岳母为了妻儿忙前忙后,我赶紧放下手中的提包,夺过岳母手中的脏尿片,她见状挡住了我,似乎很生气:“小周,你刚回来很困,先休息,以后可干的事多着呢!”说完,转身就向水池边走去。就这样, 岳母把愁绪埋在心里,微笑露在脸上。邻居阿姨告诉我,岳母为了妻儿平安,那时她守候在医院,满脸疲惫,生怕有个闪失。儿子出生后,岳母把襁褓中的外孙子抱回家自个儿调养。因我母亲在农村,加之年龄大有病来不了,岳母从此担负起照顾小孩儿的重任。孩子从小多病,每一次感冒发烧,岳母比我们都焦急。孩子晚上哭闹,岳母怕影响我们休息,就一直跟着她睡,有时孩子生病、不睡觉,她就整夜整夜地抱着孩子。不仅如此,岳母经常趁小孩儿熟睡时, 忙中抽闲,赶紧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孩子不仅长得胖嘟嘟,而且时时穿戴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孩子牙牙学语了,孩子蹒跚走路了…… 孩子的每一点成长进步,岳母比我们都兴奋。

记得多年前,我母亲第一次到岳母家“认门”的情景,我母亲是乡下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太太,与知识渊博的岳母相见谈啥?能不犯愁吗?当然,亲家母终究是要相见的。那天,母亲硬着头皮与我一起来 到岳母面前,没成想,岳母与母亲简单的问 候,竟勾起岳母儿时乡下的记忆,相处不到 半个小时就打消了母亲的顾虑,一股暖流 似乎传遍了她全身,热泪禁不住滚了下来, 母亲看着我,抑制不住激动,脱口而出:“孩 子,你岳母真好,她不嫌弃我们乡下人,你 可要好好孝敬她!”此后,她们就结下了深 厚的姐妹情。

往事历历在目,想想岳母对我们一家的关爱是无怨无悔,如今她老人家病重在床,我能袖手旁观吗?在护工大姐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照料的能力渐渐由不懂到熟练,知道何时喂药、翻身、打针,等等。其实,照料病人并不算什么重体力活儿,无非就是观察用药情况,随时和医生护士沟通, 照顾三餐,做好清洁,夜里随时查看,递个水什么的,每一项都不太难,但照顾病人这个工作累的是心,要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 随叫随到,关注到每个小细节。岳母长期卧床,我们担心长褥疮,每隔一段时间就擦身子、翻身,防止她肌肉萎缩,每天要无数次地给她调整斜靠的角度和枕头的位置, 让她靠着不那么累。

2015 年3 月1 日下午6 点半,如惊雷般炸响的电话铃声传来了岳父急促的呼叫: “你妈不行了,快来!”我和妻子放下碗筷急匆匆地向医院赶。此时,医务人员正紧急 施救,半小时后,岳母还是离开了我们。

丈母娘疼女婿,我感同身受啊!

責任编辑:黄艳秋美术插图:赵初凡

其他文献
与一座城的牵手之约  城际与城际之间,连接着气势汹汹的高速。  广州南沙和佛山三水,立体的沈海高速让我做一次滑翔。  绿叶、花香和清露,轮胎、尘埃和声浪,让那些缥缈的人无处遁形。  西南水韵、三桥蹈浪、文塔览胜,老木船、蛋家人、咸水歌。我的脆弱被一个个人文景观轻易击中。我要化为一棵树、一只鸟、一潭水、一尾鱼……在淼淼氤氲中,通向蔚蓝,抵达澎湃。  鸣翠的鸟,无法啼出一支相爱的歌。而三江汇聚,冲积平
期刊
小时候,我在三台山下的八坊村生活,  村子也算是个大村子,有三个生产队,近百户人家,都是耕田种地的农民。  罗倩家有三姐妹,她是老二,她的母亲叫莲姨,父亲叫罗厚德。夫妇俩好想生个男丁,可惜生了三女儿罗美后,莲姨就再也没怀孕了。三个女儿当中,罗倩长得如花似玉最动人,左邻右舍的人碰见莲姨,都赞叹她家有罗倩这个大美女,平嫂見到莲姨, 就打趣地说:“莲姨,你的罗倩长得这么美,将来注定要嫁给有钱人的。”莲姨
期刊
常记得小时候唱的那首童谣:“ 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  孩子时光,对风满怀好奇,困惑,风似乎总是来无踪去无影,飘忽不定。  “究竟是东风的威力大,还是北风的威力大?”上学路上,伙伴间叽叽嚷嚷,常为风争吵不已。  “当然是东风,你看东风劲吹,把冬衣一件件褪去。”有人说。“不对,是北风。刺骨的
期刊
我四岁时高烧了几天,忽然就不能走路了,很快又全身瘫痪,只有嘴巴和眼睛能活动,连翻身都需要母亲帮助。当我被确诊患了小儿麻痹症并且病情很严重时,当意识到我再也不会站立起来时,被绝望压顶的父亲止不住地失声痛哭,任谁也劝不住。所幸经过到处医治,我终于能够坐着小板凳挪动了。可能是想到我这一生将会失去很多欢乐,本来就宠爱孩子的父亲更让我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父爱。有次去太原给我治病, 父亲特意抱着我逛街,他说:“俺
期刊
晚上散步,经过一条河流。  河不宽阔,潺潺流水的那种。两岸垂柳蓬勃,树荫硕大。在“呱唧、呱唧”的蛙鸣声里,夹杂着一两声悠扬的虫鸣。  忽然,就像是演唱会的过门曲一样,一阵清脆的声音从树冠上传出来,先是一只蝉,然后是两只、三只……越来越多的蝉加入进来,好像是从笛声,变成了二胡、大小提琴,然后就是合奏了,任是不管不顾的, 就那样弥漫开了。  那蝉声,一会儿婉转低扬,一会儿高亢激越,一会儿如“大珠小珠落
期刊
我七岁那年秋天,母亲对父亲说,她想把外婆接到家里来住,外婆一个人在家没什么事,也够孤独的,请她过来可以照看我们姐弟四个,父亲满口答应了。我听见母亲说要去接外婆来家住,可高兴了,我和姐都闹着要母亲快点儿去接外婆过来。  父亲在村里当支书,母亲当妇女主任, 他们整天在村里忙,我们姐弟四人在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衣服脏了也没人洗,家里一团糟,家里太需要一个能照顾我们的人了。  瓜子洲离排村有 40多里路
期刊
一缕天光,悄悄劃破黎明前的寂静,让我看清了小雨滴可人的模样。  雨滴之外的静,让我想了很多,也走了很远。从前的惆怅寂寥,似狂风暴雨般躁动,让我时刻不能安宁,望不到远方的美好。眼前的平凡淡泊,如晨曦中的雨滴,缓慢而悠闲,于茫茫然中,有几分安逸和淡雅。这样的安逸,于我是好的,我享受这片刻安宁的妙处。  身体不敢翻动,但心可以自由行走。从遥远走到眼前,再从眼前回到遥远。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心的洗涤和净
期刊
母亲托快递寄来一包父亲掏的冬笋。我是知道冬笋的金贵的。冬天里,整个毛竹山都还在一片沉寂当中,只有那地底下的竹鞭,偶或有芽苞萌发。有些新鞭, 往往要等到开春或清明节前后,才萌芽破土,是为春笋。如何提前一季去发现芽苞们在泥土下的踪迹,那需要有经验的火眼金睛,根据竹林的生长情况,推测出竹鞭的走向,甚至还要熟悉往年老鞭的长苞趋势, 估计可能出现冬笋的地方,然后找寻破土前的种种细微迹象,用小锄在疑似点的四周
期刊
2019 年 7 月 20 日,我跟随大学生义务支教团队——守望者,来到了新疆伊犁奎屯的一个小学。  我们所在的奎管处小学,是守望者的公益支教点之一,现在,学生们已经放假了,我们所教授的孩子是以夏令营的方式报名来的,这期一共 56 个孩子,除了一个维吾尔族女孩儿,其他都是汉族。奎管处小学还保留之前建设兵团的建制,属建设兵团七师131 团。  高大气派的青砖红墙建筑楼,方方正正地围成正方形,中央有一
期刊
蒸阴米  毋庸置疑,母亲的蒸阴米是一道绝活儿——不软不硬,不黏不散。更妙的是,她能变着法子把阴米染一把红,再染一把蓝,点缀在阴米之中晒干。白花花的阴米中,有红衬蓝,有蓝托红,养身养眼养心,情不自禁地唾液生津了。  在老家,蒸阴米是要请客的。但我们家蒸阴米,客人不请自来。为啥哩?因为母亲蒸阴米从不用格子,她老人家用的是比格子大N倍的蒸子。清一色的泡桐树板子紧箍,阴米蒸熟之后会散发一种特别的原木香,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