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的法治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诺伊曼通过分析法治之“法”的意蕴、法治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以及法治的道德之维,诠释法治历程图景折射社会的变迁.基希海默基于对纳粹德国法治实践的考究,寻求化解正当性与合法性之冲突的方案,在与诺伊曼的论争中表达其对民主法治国的期望.他们的法治理论在第二代代表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民主法治国的阐释中得以丰富和发展,也为第三代领军人物霍耐特承认理论视野下的法治思想提供了理论资源.文章立足于法兰克福学派法治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探究早期代表法治理论的原创性、重要性及其后续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想象的“故事”,大禹传说深刻影响着秦汉政治.秦武王问鼎与秦始皇捞鼎的行为,是对禹铸九鼎故事的精神继承,体现了再造一统的政治宣示.汉文帝求贤诏将大禹与高祖并列,反映他对大禹故事的极度推崇.而文帝以节俭留美名,应当与效法大禹勤俭故事有关.对大禹故事的认知,不同政治文化流派存在歧异.道家、法家认为大禹勤俭损伤本性、自降权势;对禹世水灾的说法,董仲舒等新儒家则运用阴阳灾异理论为大禹去咎,维护其圣王地位.
“时”在汉语史上曾出现过语助词的用法,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仍保留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部分方言中.在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中就保留了“时(是)”的不同程度的虚化用法,对比湘、赣、客(连城)方言中的表现,结合汉语史的语料,可以大致勾勒出语助词“时”的语法化过程,从而解释其方言分布的成因.这也为江南一带方言存在共性特征的论断提供了语法上的佐证.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涌现出了一大批引领中国翻译事业的翻译名家,如蔡元培、鲁迅、周作人、周建人、胡愈之、董秋芳、孙大雨、罗大冈、王佐良、方梦之、罗新璋等,他们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从翻译史的角度梳理他们的主要译事活动,评析他们的译学思想,有助于弘扬绍兴文化名人的功绩,推进绍兴地方文化史的研究.
屈大均对家族之根的追寻和家风宗训的建构意识都非常强烈.对家族之根的追寻和对家风宗训的建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关涉到沙亭屈氏与屈原的关系.屈大均认为屈原“能溯厥渊源,推明授受之所自”,得统于三皇五帝等华夏上古之学,是孔子之后可与孟子并驰的大儒.屈原之学不但与华夏上古文化、华夏道统学统一脉相承,其忠骚精神在天下将亡之时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华夏治统的丧失,将有可能导致华夏道统学统乃至华夏文脉的断绝,进而导致天下之亡.屈大均相信“道存则天下与存”.张扬屈原忠骚,不但能鼓舞人们忠君爱民,还有利于保护华夏道统学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第一线。人民政协与基层治理在价值取向、参与主体、涉及内容、内在精神上存在着高度契合。将人民政协嵌入基层治理中,发挥人民政协在组织、人才、平台、制度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合法性、有效性和有序性。应从完善政协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搭建形式多样的协商平台、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探索人民政协参与基层治理的实施路径。
目前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好退役士兵的就业安置,对发展国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出发,在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构建了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浙江杭州钱塘新区下沙街道退役士兵的问卷调查,借助SPSS22.0软件,实证分析了影响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指导退役士兵就业工作有参考价值.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社区参与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2019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方式、广度和深度,认为社区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出由自发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的态势,由“非典”时的“自上而下”方式转为“新冠肺炎”时的“上下互动”方式,建议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居民委员会负责、社区社会组织协同、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防控体制机制,形成“政府—社区互动”的格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正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基于PBL教学模式现存问题,在探讨问题情境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四种情境类型,并提出具体实施步骤。主要结论包括:该模式的问题情境设计基于启发性、生活性、冲突性和趣味性原则;该模式的问题情境分为悬念式、生活实际式、认知冲突式和游戏活动式;该模式问题情境设计的实施包括分析情境与界定问题、合作探究与解决问题及总结评价与得出结论。
党建引领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落实的基础,推动着基层治理工作顺利开展.调查显示,绍兴市大山西村在党建引领下以乡贤文化为核心并对此进行创新与发展:通过对乡贤资源的选树与发掘,培育乡贤文化所需的充足后备人才;通过对乡贤组织的建构与拓展,整合乡贤文化依托的有效资源平台;通过对特色品牌的培育与完善,发挥乡贤文化独特的内在潜力.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乡贤文化创新发展,需重视乡贤资源的选树与挖掘,健全完善乡贤组织并明确组织职责;需保持独有的乡贤文化特色品牌,凸显乡贤文化的乡土性和亲民性;需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之一。科学实践包括科学认识、科学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即科学共同体)等三方面内容。近代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的产生和发展与科学实践密切相关。在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高校科技期刊与科学实践结成了一种共生联盟,在这种共生关系中,二者通过科学活动的成果紧密连接,形成了相互作用:科学认识主导了高校科技期刊的客观呈现,每一次科学认知的深化都直接引发高校科技期刊的变革,促进了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而高校科技期刊也以其影响力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实践的发展,促进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