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背动脉皮瓣I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合并神经缺损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47472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I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合并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拇指皮肤缺损伴一侧或双侧神经断裂缺损患者,应用携带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重建手指感觉。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52mm×32mm,最小为10mm×8mm。神经缺损长度9—22mm。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35个月,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伤侧指腹感觉恢复s3+,两点辨别觉恢复4~7mm,供区无瘢痕挛缩或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结论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合并神经缺损,能同时完成皮肤覆盖和神经缺损的修复,术后效果满意,是治疗拇指皮肤合并神经缺损并重建感觉较为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胫骨近端骨折常因高能量暴力所致,加上胫骨近端内外前侧软组织薄,对高能量的缓冲作用减弱,使得骨折形态复杂,并常常伴有严重的周围软组织损伤.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是目前较难处理的骨折之一.我科2002-2007年应用半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此类骨折2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防治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54例行急性硬膜下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的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瞳孔变化、环池状态、中线移位、合并伤、围术期血压、大脑浅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含量、脱水剂使用情况及围术期出入量13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
穿透性心脏损伤( penetrating cardiactrauma,PCT)是胸部创伤的危重疾病,常由于弹片、锐器刺入胸部造成.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约有69%~84%的患者在现场和送往医院的途中即已死亡[1].而如果能够及时救治,生存率可达80%以上[2].笔者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99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PCT患者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P
期刊
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对于下颈椎Ⅲ~Ⅳ度骨折脱位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尚有争议.2004年7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经前路减压、复位、髂骨块或钛网植骨及带锁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Ⅲ~Ⅳ度下颈椎骨折脱位18例,获得满意的复位和良好疗效。
期刊
目的 基于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择期手术患者出血量的研究基础,观察早期快速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创伤患者死亡率、血管栓塞性并发症和输血量的影响. 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在40个国家的274所医院实施,共纳入20211例严重出血或者有严重出血危险的成年患者.于伤后8h内,随机接受氨甲环酸(10 min内静脉注射1g,8h内静脉滴注1 g)或安慰剂治疗.投药序列中药物或安慰剂的选择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患者或
交锁髓内钉已成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金标准,与以往的钢板固定相比,其骨折愈合率明显提高,而各种并发症大大降低。但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后会出现骨不连。笔者对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分别给予附加钢板治疗和交锁髓内钉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 complexfracture,ZCF)是面中部最多见的颌面部损伤,其发生率占颌面部骨折的18%~40%~([1]).仪次于下颌骨骨折~([2]).此部位骨折常常可以引起相应的颧面部凹陷及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
期刊
小儿安全意识及自控能力较差,且随着交通事故的增长,外伤导致的会阴撕裂伤以及骨盆骨折等的发病率也在较快增长,而这些外伤多合并肛管以及直肠的损伤.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该类患儿37例.现结合文献就该类患儿的诊治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 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T8节段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NSCs组、NSCs+GM1组。连续观察1,2,4,8周,应用运动功能评分、病理组织学、透射电镜、体感诱发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常见,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钻孔冲洗引流术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机化者并不常见,对该类血肿需进行开颅手术。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83例,其中机化型9例,经过血肿清除术加包膜全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