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西南联大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高校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呢?
  西南联大研究专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学教授约翰·依色雷尔(中文名字易社强)说:“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西南联大到底培养了多少创新人才,致使依色雷尔如此感叹?
  西南联大从1937年8月~1946年7月,9年之中,前后在校学生约8,000人,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3,882人;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建立院士制度,首届院士81人中,曾在西南联大任教者27人;1955年中国科学院开始评选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首届学部委员中,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61人中,有西南联大教师11人;数理化学部委员48人中,有西南联大师生27人;生物地学学部84人中,有西南联大师生13人;技术科学学部40人中,有西南联大师生8人;从1955年~1997年,西南联大教师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有72人,学生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有78人,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2人,两人为双院士。定居在美国的原西南联大教师、学生有4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了23位为中国“两弹一星”作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其中有8位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他们是:邓稼先、朱光亚、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杨嘉墀和屠守锷;西南联大的毕业生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先后获得2001、2003、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西南联大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等等。
  大批杰出的创新型人才同出于一所大学,表明西南联大较好地遵循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规律,把握了创新人才成长的特点。
  
  一、办学思想与课程设置
  
  一所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与大学办学者的办学思想及其所采取的培养模式关系极大。西南联大是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起来的一所临时大学,当时由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作为常委,轮流负责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他们都一贯主张通才教育的思想。
  培养通才,作为西南联大的办学思想,它还反映在西南联大的课程设置上。学校对一二年级学生着重抓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年级的多数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如不但文法学院和师范学院文科各系的学生必须学习国文、英语和中国通史,理、工学院一年级的学生也要学习国文、英语;文、法学院一二年级的学生除必修西洋通史(或西洋文化史)、科学概论外,还规定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中要选学1门(其中经济学一般须选修数学)课程,并要选修非本系的人文社会科学两门;理、工学院除必修哲学概论、数学和其他共同基础理论课两门外,还要选修社会科学1门(工学院各系要必修经济学1门)。在二年级中各系学生要根据不同情况选修本院或本系专业基础课或基础技术课3门~5门。学校对体育也很重视,从大一到大四每学期都有体育课,每周上课两次,并规定体育不及格必须重修。
  
  二、教师阵容
  
  西南联大之所以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创新人才,最根本的是它有一支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现在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大师说”,就是梅贻琦先生当年在清华大学就职演说时提出来的。
  由于重视教授的作用,西南联大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师资阵容。虽然西南联大的教师数量在当时的高校中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强、最有水平的。西南联大的教授阵容常年保持在180人左右。在180名教授中,有117人在国外留过学,留学七八年以上的不在少数。
  西南联大教授不仅学历高,知识结构新,知识面广,大多数人有着较深的传统文化修养,而且接受了西方现代科学的系统训练,是一批真正会通中外、会通古今、会通文理的大家人物。如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教授讲哲学时常用数学、物理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得到文理融通的思维训练;闻一多留美7年,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西洋现代文学,又是诗人、画家、书法家。在理工科教师中,具有丰富人文社科知识的大有人在。例如,吴有训教授就是兼通哲学的物理学家;华罗庚对中国古典诗词很有研究,写过不少感人肺腑的诗篇;曾昭抡是很有史学修养的化学家;机械学家刘仙洲也是有名的教育家,等等。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不仅教学水平高,而且非常敬业,视教学科研如同对待生命一般。正是由于学校名师如云,教师又非常敬业,给西南联大求学的学生以极大的影响。
  杨振宁后来回忆说,当我1938年~1942年间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其课程跟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大学相比,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过之”是因为我们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西南联大得天独厚,有强大的师资阵容,我得到很大益处。周培源和吴大猷两位先生是我在昆明上大学和上研究院时的老师。那几年我在昆明学到的物理已能达到当时世界水平。到了40年代,像西南联大这样的学校,其课程设置和科研水准,已经和国外的一般大学相当接近,培养的硕士生实际上已和博士水平相齐。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李政道和我才有可能在50年代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西南联大的办学环境和学术氛围
  
  西南联大办学成就非凡,培养出大批杰出的创新型人才,与办学者的办学思想、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固然关系极大,但办学的环境和氛围也很重要。这里说的环境,主要是办学的外部社会环境,比如西南联大与当时云南地方当局的关系,与国家教育当局的关系等;这里说的氛围,主要是指西南联大内部的学术气氛。西南联大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应该说,兼容并包、学术自由、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造就了一代西南联大人。1939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统一大学各系科课程设置和统一学生成绩考核办法的训令。西南联大教授会认为这不符合通才教育的方针和学术自由的原则,就用教务会议呈常委会函的名义转报教育部,质疑和抵制教育部的训令。该文指出:“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以刻板文章,勒令从同。世界各著名大学之课程表,未有千篇一律者,即同一课程各大学所授之内容亦未有一成不变者。惟其如是,所以能推陈出新,而学术乃可日臻进步也。”
  西南联大荟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3校名师宿儒,学术氛围异常浓厚。名师上课时教室大开方便之门,无论选修与否,系内系外、校内校外的学生都可以听课。座位不够,就站着听。有一次罗庸教授讲《楚辞》中的《九歌》,海报一出,连住在昆明城东的西南联大工学院的学生也都跑到城西来听讲。一间差不多可容百人的教室,坐满了听众,窗外还站着人。罗先生一气讲了两三个小时,中途很少有人退场。这固然是因为罗先生会讲,深入浅出,语言生动,能把一个专门性很强的问题讲活。教授之间互相听讲在西南联大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汤用彤教授开“魏晋玄学”,冯友兰教授去听;唐兰教授讲文字学,听课的人居然有物理系的王竹溪教授。由此也可见西南联大学术风气之盛。
  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西南联大处在一个需要学术大家的时代,也确实造就了许多学术大家。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责任编辑:张 敏]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实施“质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北京邮电大学制定了《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强调了学校实施“质量工程”的目的、意义,提出了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措施,同时出台政策、制定规划、投入专项经费,通过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有利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2007年,学校毕业生读研率达36.1%,就业率
主题的提出学校主题研究课强调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研究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恰切的、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
目前,北京科技大学正处在由“为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爬坡的阶段。“质量工程”的启动,不仅为学校完成新阶段的建设任务提供了助力,更为研究型大学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此,学校不仅制定了《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而且提出5年内将集中1亿元的财力支持“质量工程”,更将置于大学文化建设背景之下的开展研究性教
北京工商大学以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从服务面向、服务领域和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主动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重点建设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应用学科专业的同时,较早地提出了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初步探索出一条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与因材施教重点扶持相结合,学期、年度实践任务与假期、毕业实习相结合,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的新途径,
2010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同意我校由“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更名为“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着重解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外籍人士与海归人士的子女就读问题。  2010年,学校与北京十一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十一学校全面开放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及考核评价体系;开放优质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资源,以观摩听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分批分层对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教师进行培训;选派执行校长、1
我校始终坚持“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的核心理念,把我校德育主题特色定位在“育全人,做现代中华少年君子”。所谓“全人”,是指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现代中华少年”是指既带有明显中华印记又具有现代人文气质的少年儿童。  实施“全人”教育,我们提出做“五种人”:做身心健康、文明礼貌的人;做遵纪守法、自理自立的人;做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人;做勤学好问、勇于创新的人;做乐观自信、服务社会的人。为
多媒体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
在研究人工智能与产业化方面,中国的大学和大型科技公司正在超越美国同行。每年冬季,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都会聚集在人工智能协会(AAAI)举办的年会上。2016年,在
期刊
利用结构模态正交性假设,分析和推导了窄带激励下耦合系统在不满足统计平均假设的条件下的功率流与能量平衡方程,得到了物理意义明确的功率流表达式,实现统计性功率流理论在
亦庄开发区与大兴新区整合、新机场落户,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高端人才来到大兴,他们对于教育的要求更加趋于国际化、现代化,对我们的教育现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呼唤我们要用国际视野把握和发展教育。  在培训中感悟提升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成立于2008年,位于大兴新城北部高档住宅小区内,设施齐备;学生家长的职业大多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有一部分跨国技术人才;学生中有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