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具体化的元素观念”培养的高三复习课例研究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素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根据高三一轮复习的教学经验,在学生已有“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具体知识与观念认识基础上将“元素观”进一步建构。依靠问题链的问题驱动、比较推理、实验探究等方法,紧贴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和高考方向,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元素观”具体演变成“价态观”、“强弱观”、“水解观”,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的构建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6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8
  一、教材及教情、学情分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将“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编排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的第二单元。在学习教材内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编写上来看,首先从回顾初中已学过的铁、铜的基本性质引入,再重点探究三个知识点:(1)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Fe2 和Fe3 的相互转化;(2)Fe3 的检验方法;(3)Cu与FeCl3反应的应用——制作印刷电路板。经过多个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建立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例如铁三角关系、铁及其化合物的二维关系(图1和图2)[1]。金海宏[2]、黄朝霞[3]等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和框图构建进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新课时的学习和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在高考题中涉及“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两种题型:(1)实验选择题(如Fe2 和Fe3 的检验、Fe(OH)2制备、Fe3 和Cu2 的水解问题等);(2)化工流程题(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为必考内容),这就要求高三学生能学以致用,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升华和提炼才能解决高考题中的相关问题。化学元素观是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4],笔者根据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教学情况和内容,努力将学生的“元素观”进行具体化地拓展(图3和图4),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5-7],实现“元素及其化合物”问题的高得分率。
  二、基于“元素观”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书写相关方程式,加强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Fe2 与Fe3 的相互转化、Fe (OH)2的制备、Fe3 与HCO3-的双水解等问题,运用归纳、总结、类比、实验等方法促进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价态观”“强弱观”“水解观”的建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科价值:铁、铜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对铁、铜化合物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
  (2)认识价值:在已有的元素观(组成和价态)知识体系上对铁、铜化合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學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3)生活价值:铁、铜是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金属,它们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百姓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我们“最亲密的金属”之一。
  三、教学过程和设计
  1. 引入
  【问题驱动1】将FeCl3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为何变蓝?
  【问题驱动2】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为何先氧化Fe2 ?
  【问题驱动3】 如何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Fe3 ?
  【生1】2Fe3 2I- ■ I2 2Fe2 ,Fe3 将I-氧化成I2,淀粉遇碘变蓝。(体现价态观)
  【生2】由2Fe2 Br2■2Fe3 2Br-可知,还原性Fe2 >Br-。(体现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观)
  【生3】 利用Fe3 的水解平衡原理,Fe3 3H2O■Fe (OH)3 3H ,可以加入CuO、CuCO3、Cu(OH)2、Cu2(OH)2 CO3消耗H ,增大溶液的pH值,由于Cu(OH)2和Fe(OH)3的Ksp差异,可使得Fe3 的水解程度增大直至生成
  Fe(OH)3沉淀而不使Cu2 沉淀,最终除去Fe3 。(体现Fe3 的水解观)
  【设计意图】通过已具备的铁、铜及其化合物“元素观”知识来解决三个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网络进行延伸,实现由“学”向“用”,由“是什么”向“为什么”的转变。让学生从每个问题中体会“具体的”元素观(价态观、强弱观、水解观),掌握思考和答题的方法。
  2. 价态观
  【投影】展示多种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的铁、铜化合物和Fe2 与Fe3 的相互转化关系(图5和图6)。
  【设计意图】根据元素组成找到物质所属类别,学习物质的通性;根据核心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而“具体化的元素观”-“价态观”直观地引导学生体会和预测已学过和未学过物质的性质,为下面的铁、铜化合物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做好铺垫。
  【问题驱动1】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D)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Fe2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 ,可能含有Mg2 。
  【问题驱动2】请同学们分析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原理(图7)。
  【问题驱动3】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 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反应。
  2. FeCl3溶液吸收H2S气体,得到S单质的反应。   3.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利用FeCl3与KClO在强碱条件下可制取K2FeO4。净水时,K2FeO4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和O2(两个反应)。
  4.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H2O2后溶液很快变成蓝色。
  5. Cu2O在稀硫酸中不稳定,有Cu单质生成,溶液成蓝色。
  6. 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
  【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了三个问题:(1)Fe2 和Fe3 的检验;(2)氢氧化亚铁的制备;(3)含有不同价态铁、铜化合物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1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目的是做到“温故而知新”。问题2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通过思考“如何防止氢氧化亚铁被空氣氧化而保持长时间的白色沉淀状态”的问题,并贯穿复分解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氧化还原反应(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电解池(电化学)知识,将问题层层递进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问题3目的是理解和感受高考题中有关化工流程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而离子反应方程式又是反应的本质,通过书写练习引导学生利用“价态观”来解决问题,将“元素观”的认知进行具体化和扩大化。
  3. 强弱观
  【师】Fe3 和Cu2 都具有氧化性,如何比较二者的氧化性强弱呢?
  【生】利用FeCl3溶液腐蚀Cu电路板的原理比较:2Fe3 Cu■2Fe2 Cu2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即Fe3 >Cu2 。
  【问题驱动1】请大家利用这一结论思考一下这一问题。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C)
  A. 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Fe2
  C. 溶液中一定含Cu2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生】剩余固体是Cu或Fe和Cu,因为先发生Fe 2Fe3 ■3Fe2 ,后发生Fe Cu2 ■Fe2 Cu,Fe3 一定没有剩余,有铁必有铜,故选C。
  【问题驱动2】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 、Cu2 和Fe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变化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Fe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
  A.2∶1 B.1∶2 C.1∶3 D.1∶4
  【生】因氧化性:Fe3 >Cu2 >Fe2 ,从离子比的变化可以看出Fe3 有剩余,则Cu2 、Fe2 没有参加反应,根据反应的定量关系可以判断C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为了加强学生的“强弱观”,此处设置了如下的“问题链”——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组成: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比较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Fe3 >Cu2 )→问题1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运用→问题2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理解不同的价态铁微粒间的相互转化。
  4. 水解观
  【实验探究1】对于Fe2 、Fe3 、Cu2 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情况,所以我们除了要掌握它们的“价态观”、“强弱观”,还要考虑它们的“水解观”。如泡沫灭火器原理是AlCl3与NaHCO3溶液的双水解反应迅速生成Al(OH)3和CO2,那么FeCl3与NaHCO3溶液混合有什么现象呢?
  【现象1】在试管底部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有气体生成(CO2)。
  【实验探究2】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呢?
  【现象2】反应剧烈,有蓝绿色沉淀[Cu(OH)2]和大量气泡生成(H2)。
  【生1】根据水解原理——Fe3 3H2O■Fe(OH)3 3H 、HCO3- H2O■H2CO3 OH-,二者的水解互相促进生成Fe (OH)3沉淀和CO2气体,即Fe3 3HCO3-■Fe(OH)3↓ 3CO2↑。
  【生2】Cu2 2H2O■Cu(OH)2 2H ,Mg消耗H 反应生成H2,从而促进Cu2 生成Cu(OH)2沉淀,即Mg Cu2 2H2O■Mg2 Cu(OH)2↓ H2↑。
  【问题驱动1】已知Fe2 生成Fe(OH)2开始沉淀的pH为5.8,沉淀完全的pH为8.8,FeSO4 Na2CO3■FeCO3↓ Na2SO4,请回答:制备FeCO3时,选用的加料方式
  C (填字母),原因是防止生成Fe(OH)2沉淀。
  A.将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B.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C.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问题拓展2】将溶液中的Cu2 、Fe2 、Fe3 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pH分别为6.4、9.6、3.7。现有含FeClx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示步骤进行提纯。
  (1)加氧化剂的目的为将Fe2 转化为Fe3 ,便于除去,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 C 。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2)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来除去Fe3 ,pH值范围为 [3.7,6.4]。
  (3)除去Fe3 的离子方程式为 3H2O 2Fe3 3CuO■2Fe(OH)3 3Cu2 。
  (4)溶液Ⅲ能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不能。   若不能,应如何操作?向CuCl2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后进行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
  【设计意图】化学学习过程需要通过实验获取宏观现象,并从微观视角探讨其本质,从而得出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离子的“水解观”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微观微粒”发生“宏观可观察”反应的内在动力。通过FeCl3与NaHCO3溶液混合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间“双水解”的意义。通过镁条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Mg将Cu置换出来)基础上进一步理解Cu2 的“水解观”作用。通过对问题驱动1(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第19题)的思考,要求学生能运用Fe2 和CO32-的水解来解决FeCO3的制備问题。问题拓展2是典型的高考化工流程题的考查,主要考查Fe2 与Fe3 的转化、利用“水解观”调节溶液的pH值除杂的原理和溶液中晶体获得的方法三个知识点,这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总结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
  笔者通过一节课的设计和“45分钟”的教学,前后经历了多样的复杂心情,本着打破传统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教学为目标,致力帮助学生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宗旨。
  1. “问题驱动”是“问题链”的“具体”呈现
  问题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组合。随着“问题链”的呈现,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或师生共同探讨,将学生的思维一次一次推向高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中既解决了问题,又获得了知识和方法[8]。
  (1)“价态观”中的问题链
  Fe2 和 Fe3 的检验与转化[Fe(OH)2的不稳定性]→ Fe(OH)2的制备(从复分解反应到电解)→多样价态的铁、铜化合物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2)“强弱观”中的问题链
  Fe3 的氧化性为何大于Cu2 ?→若同时加入铁粉或铜粉有何影响(定性分析)?→由定量的反应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3)“水解观”中的问题链
  FeCl3与NaHCO3溶液的混合为何类似于AlCl3与NaHCO3溶液的混合?Mg与CuSO4溶液反应为何剧烈?→制备FeCO3或Fe(OH)2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除去溶液中的Fe2 、Fe3 ?→如何从溶液中获得铁盐或铜盐晶体?
  2. “具体化的元素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立体”呈现
  化学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基本要素之一,是化学学科与化学教育有机结合的“阿基米德支点”之一[6]。“具体化的元素观”是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具体”塑造和“立体”呈现,它是学生在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时,通过“价态”、“强弱”、“水解”的角度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深刻理解,它是一种独特的视角。通过对铁、铜化合物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还能对它们的化合物的保存、制备、分离、提纯、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乃至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能体现它们的化学学科价值。
  3. “化学实验”是化学素养的“直观”呈现
  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加深理解某些化学概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遗憾的是没有进行学生实验,采用的是老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将“FeCl3与NaHCO3溶液的反应与AlCl3与NaHCO3溶液的反应”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预测反应结果,再从实验结果中发现问题的价值并为之寻找合理的解释。Mg与CuSO4溶液的反应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拉伸”提高,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讨产生的可能因素并得到明确的结论。总之,化学实验不仅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还能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虞琦,倪娟. 基于学科观念培养的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8):27-29
  [2] 金海宏. 思维导图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1):42-44
  [3] 黄朝霞. 借框图构建之风扬思维发散之帆 [J]. 化学教与学,2016(12):51-53
  [4] 梁永平. 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J]. 化学教育,2007(11):10-15
  [5] 白建娥,何彩霞. 论促进学生“元素观”发展的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0):1,5-6
  [6] 毕华林,万延岚. 化学的魅力与化学教育的挑战[J]. 化学教学,2015(5):3-7
  [7] 刘江田. 学科素养、能力与观念的考查与导向——2015年高考江苏化学试卷评析[J]. 化学教学,2015(11):76-78
  [8] 陆国琴. “问题链”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以“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教学为例 [J]. 化学教与学,2015(2):40-41
其他文献
从大丽路拦车到洱源,1个小时转到剑川,3小时后再换面包车,143公里之外,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沙溪,躺在大理与丽江之间的坝子里的一座小城。和云南的很多小城一样,位于茶马古道上的沙溪,曾经拥有过繁荣昌盛的花样年华,却在近代归于静寂。2001年,一位瑞士学者的造访,抹开了它扑面的尘埃。隔年,沙溪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市集”入选2002~2003年度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评出的100个濒危遗址名录,与
不彰不隐老建筑1. 吧台长约4米,里面供咖啡师辗转腾挪的空间并不宽绰,倒有几分巴黎老咖啡店的味道。2. 透明的玻璃因为风雨剥啄而变得淡淡模糊,如同拍旧上海电影的片场一角。  走在北京西安门大街上,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其中段路北、西什库大街路口西侧,有一座3层建筑迥异于周围。这座建筑远看既像教堂又像“瘦身版”的旧上海公馆洋房(其两侧临街商铺都是一层砖灰色小门面房)。稍走近,其门前探出来的遮雨阳棚上面印着
周末集市上的未来艺术家  推开里卡多·罗萨蒂(Riccardo Rossati)工作室的玻璃大门,只见墙壁和地板上摆满了画作和草图,大部分是裸体素描,现实色彩中融入了梦幻的感觉。  里卡多·罗萨蒂来自罗马,已经在曼谷待了好几个月;他和其他七十多位画家一起,为V64艺术工作室(Studio Art V64)工作。V64所在的区域曾经是一片荒置的工业园(有点像北京的798工厂),经过整修,变成了三十多
早饭  老妈宫粽球:创制于1920年的老店,因毗邻老妈宫而得名。店内卖潮汕传统的双烹粽球和五香粽球,馅料丰富。10元一个的双烹粽球为甜、咸双拼馅料,其馅料包括虾米、干贝、香菇、蛋黄、南乳肉、莲蓉沙、栗子、羔烧白果。上午  由老妈宫出发,绕老城一圈,沿途看百货大楼、汕头大厦、陶芳酒楼、杉排路骑楼群等老建筑,并参观开埠纪念馆,了解汕头历史。  1.老妈宫: 老妈是潮汕人对海神妈祖的尊称,老妈宫是位于汕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期中综合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1~5 ACBCB   二、1~5 ABBAC 6~10 CBACC  三、1~5 CACBB 6~10 BACCB  四、书面表达。(One possible version)  My father is a computer engineer. He is 40. He likes playing ping pong ball.
在很多日本人看来,东京之外的地方都是“田含”,也就是“乡下”、“乡村”,略微带一些轻视。也难怪,大多数的日本乡村,可以用“荒凉”来形容。记得刚来日本的时候,暂住在靠近日本海的一个小城,当地人以捕鱼为业。我曾经凌晨三四点起来,跟当地渔民出海捕鱼,船上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鲜见健壮小伙子的身影。白天走在街上,看到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在悠闲地遛狗,操着难懂的方言,会远远地看着你微笑。公交车几乎一两个小时
一座城市之于中国,像是一棵树之于森林。  南京,就是这森林中一棵异常繁茂的古树,见证过中国历史上无数朝代的变迁,并且多次充当承前启后的角色。当年的种种风云、风情、风景、风范,被一幢幢建筑在时空里固定下来,讲述着不仅只属于南京的宏大的时代画影。  一个旅行者之于一座城市,像是偶然停在大树枝头的好奇飞鸟。探访一棵树,不是由此去臆想整座森林,而是希望透过那些鲜活的枝叶,更真切地感知某种不会随着时间、空间
摘要:在“电解池”教学中,围绕电解池的核心概念,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核心概念,发展认识,落实三维目标。  关键词:核心概念;电解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27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
象征着永恒优雅的纯白色惬意空间,悬挂在中央穹顶的椭圆形水晶吊灯,恒温恒湿的内庭花园,静逸而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米其林餐厅……身处巴黎最繁华地带的文华东方酒店,如同为旅人打造的一座现代宫殿。2014年,法国旅游发展署给予这座酒店的评价是——“皇宫级豪华酒店”。  与卢浮宫为邻  卢浮宫是一座巅峰级的艺术圣殿,代表着巴黎的古典主义美学,而距离卢浮宫步行仅5分钟的巴黎文华东方酒店,则是一座豪华的现代宫殿,它
旅途中不乏有收集癖的旅人,他們或收集与地标的合影,或收集机场标签,或收集各种玩物,用以闲时把玩或作为记忆标本珍藏。而也有一些行者,他们执着地为了收集某一种不可思议目标去旅行,乍一听难以理解但细品之后却耐人玩味,比如收集世界各地办公室里有意思的瞬间,收集一条条朝圣路上的虔诚故事,甚至收集最能代表都市个性与灵魂的极简场景。别小觑这种专注之力,有收集癖的旅行者能在任意一个小角落里发现大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