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国际的药理学家张耀德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um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有一位叫张耀德的美籍山西人、蜚声国际的药理学家在我国大陆出版了一部中文著作《医药研究五十年》,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书中,作者不仅忆述自己多年来在药理研究方面(特别是治疗麻风病的药物研究)的辛勤耕耘和可喜收获,而且满怀深情地叙述童年时在故乡洪洞县生活的情景,大槐树下移民的历史,流传在民间的传说故事……字里行间,浸透着海外赤子对祖国和故乡的眷念情思。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任之恭先生在序言中说:“读了张耀德学长的《医药研究五十年》,深感其研究麻风病的深思策略,工作的伟大成功,钦佩莫名……我要向张耀德祝贺他治疗麻风病的伟大成功,为人类造福。”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是流传在神州大地上的民谣。明代曾以洪洞古槐树为集散地,有组织地将晋南居民向全国各地迁徙,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散布各地的移民后裔,把古槐树当作自己故乡的标志,怀念它,吟诵它,真是:“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思。” 张耀德是“正宗”的大槐树苗裔。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这位经常思念祖国故乡的洪洞人,他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作者在山西省侨办任职期间,对张耀德的生平事迹有所探究和了解,并和他的一些亲属有不少交往。现将手头掌握的资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根植洪洞
  1906年,张耀德(英文名Dr.Y·T·Chang)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赵村,排行第二。这个村“名不副实”,当时没有一户赵姓人家,而张姓人家却是人丁兴旺。他父亲是清末秀才,对农村有感情,原本希望儿子长大后在家务农;后来看到儿子对念书感兴趣,也很聪明,于是就大力支持儿子读书。张耀德兄弟姐妹共4个,人人都得到读书的机会,并在日后都成为有专长有贡献的人。
  11岁那年,张耀德进入洪洞县第一高等小学,和县长儿子是同学,经常到县衙玩耍。他对县长审官司打犯人的板子很厌恶,但对县衙的藏书却很好奇有兴趣。
  由于离家太远,张耀德感到难以适应,于是在3个月后,转学到离家只有5里地的洪洞县第三高等小学。该校初创,设备简陋,但学生学习十分用功。每天除听教师授课之外,还私下背诵古文。当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虽不能透彻理解,但日后回想起来却觉得意味深长,颇为受用。
  念高小时,张耀德考试总是得第4名。前3名有奖而第4名没有,这使他有点沮丧。后来他得知校长私下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实际上是考了第1名,我怕他变成骄傲的孩子,所以给他定了个第4名。”张耀德从此便把“名位”看得很淡薄,而是注重实际,埋头苦干,即便是在医学研究获得重大成果之后,也从不炫耀自己。
  1920年,15岁的张耀德考上太原第一师范学校。当时阎锡山在山西鼓吹实行军国主义,把学校当兵营,视学生为兵卒,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抗。在驱逐军国主义分子王学监的学潮中,新生张耀德无辜遭牵连,受记大过处分。1924年,张耀德参加太原学生总会组织的游行示威,抗议省政府发布关于征收全省居民房屋税的命令。学生们蜂拥到督军府,先是伏在地上哭泣不止,继而群情激愤,抛掷石头,捣毁布告牌和栏杆。阎锡山怕事情闹大,终于取消了征收居民房税的命令。学生们忧国忧民的精神,使张耀德深受感动和激励。他认识到:一个人活在世上,总应该为社会为民众做些贡献。
  枝发齐鲁
  1925年,张耀德考上了齐鲁大学医学院。当时同学中考取省外驰名大学的寥寥无几。齐鲁大学是由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教会合办的,有文、理、医三个学院,此外还有个神学院。各科教授均由教会从国外聘请。医学院学制(含预科)共7年。根据加拿大国会通过的议案,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加拿大学位。张耀德对医学很有兴趣,学习上如鱼得水,全力以赴,大小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他还抽时间去打工,弥补学费的不足。由于日本军队进犯济南,企图阻止北伐军北上,齐鲁大学一度被迫停课。但张耀德的学业并没有停止:父亲将他转到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寄读。在齐鲁大学医学院这片良田沃土里,张耀德茁壮成长起来。他在这里所学到的一切,为他日后从事药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无数的灵感。
  花开神州
  张耀德本来一心想当医生。他看到中国贫困落后,许多国民因缺医少药而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感到难过不安,于是立下了“悬壶济世”的志向。然而,一件意外的事情却使他转轨改行。1934年,张耀德大学毕业,由一位朋友推荐到汉口协和医院当医生,哪知遭到医院的拒绝。原来齐鲁大学医学院在答复汉口协和医院的调查信函时,说他“学习成绩优良”,但不安分,是个“闹学潮的领袖”。“领袖”之说当然是天大的冤枉,但谁能断这个“官司”呢?张耀德只好改行,进入卫生部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研究。没想到这下“歪打正着”,从此在药理研究方面大显身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张耀德进行的国药药理研究,在当时是开创性的。中国的药材极为丰富,但药理学家却奇缺,张耀德可称为国药药理研究的先驱。他通过自己的研究,揭开了一些国药为什么能治病的千古之谜。
  在卫生部药物研究所初创时期,张耀德和同事们先后研究的国药有:贝母素、万年青、当归油、黄芩、红花、益母草、远志、香附子等。尽管当时研究设备和手段都不先进,但他仍取得了累累硕果。张耀德共有25篇论文,发表在中文版和英文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药物研究所几经周折,终于在大后方昆明恢复运作。在当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张耀德和同事们从事几项与当时形势有关的研究。
  一是治疗疟疾药物的研究。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重庆以后,西南后方对于全国至关重要。但当时云、贵一带瘴气盛行,非常不利于后方巩固。卫生部派专家前往研究,发现所谓瘴气原来是恶性疟疾。但治疗此病的特效药奎宁(金鸡纳树的提取物),来源于印尼爪哇等地,当时已被日军完全阻断,欧洲所产药物也因战事危急而难以采购。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就地寻找有效药物。经研究,云南当地生长的一种名叫“白枪杆”的树木,确有治疗疟疾的功效。1939年夏,中央药物研究所在昆明滇池附近的南山寺设立门诊,用“白枪杆”治疗了19位疟疾患者,经反复化验,发现用药后症状及血液内疟疾原虫完全消失,于是将“白枪杆”的提取物制剂命名“新灵”,在各地试用,遏制了疟疾的流行。   二是云南白药的研究。抗战时期,云南白药是抗日军民治疗创伤的“神药”。中央药物研究所迁至昆明后,张耀德有特殊机会对这种神秘药物的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他发现,白药中含有两种剧毒的成分,一种是莨菪,另一种是乌头。中医理论,有“以毒攻毒”之说,但白药如使用不当,也可能发生中毒。张耀德曾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药理研究结果,提醒国人要妥善使用,注意安全。
  在昆明,张耀德还配合国防需要,翻译了英国军部颁发的《毒气伤害治疗》一书,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香飘海外
  抗战胜利后,张耀德奉中央政府卫生部的派遣,赴美国深造。
  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TH)工作了半年后,张耀德又转到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院的药理系。他在设施比较完备的新环境中,继续对鸦胆子素进行研究(在国内他曾作过此项研究)。鸦胆子是一味中药,是治疗痢疾的特效药,多年来研究人员(包括张耀德在内)不间断地对它的药理、毒性、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在加州大学医学院,张耀德与同行安德逊先生用猴子做实验,研究鸦胆子治疗阿米巴痢疾的效力。以后又用猫、幼犬做实验,均证明鸦胆子的仁及其提取物结晶体,有治疗阿米巴痢疾的功效。在旧金山住了8个月之后,张耀德应NTH药理学主任的邀请,回NTH继续做研究工作,这是1948年秋季的事。从此,他就在华盛顿安居下来。
  1951年,张耀德同福建人李宗英结为伉俪。李宗英开朗直爽,擅长英语,她专攻图书管理,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工作多年。不仅在事业上是张耀德的得力助手,而且尽力操持家务,是张生活上的最佳伴侣。张耀德曾说:“遇见李宗英,真是三生有幸。”
  1961年,张耀德加入美国国籍。1962年,他成为NTH的正式研究人员。在研究了一段结核病后,张耀德开始研究麻风病。麻风病危害人类年代非常久远。古代的埃及、印度及中国,均发现有关麻风病的可靠史料记载。在中国古代,麻风病被称为“疠病”,染上这种疾病的人,毛发脱落,鼻梁塌陷,肌体溃烂,痛苦难以名状。1976年,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古墓文物中,发现有记载“疠病”症状的竹简,证明在中国汉代就有麻风病的流行。西方《圣经》里也有麻风病的记载,并被认为是上帝对罪人最严厉的处罚。
  由于麻风病症状的恐怖和治疗麻风病药物和手段的匮乏,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甚至达到“谈风色变”的地步。第一个揭开麻风病之谜的人是挪威人汉生医生。他生于1841年,当上医生以后一直对麻风病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他宣告:麻风病并非遗传性疾病,而是传染性的疾病。而后,德国学者耐赛尔在汉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证实麻风病菌为一种抗酸性菌,与结核菌属同一类型。寻找克敌制胜的“法宝”——能够杀死麻风病菌的药物,这是众多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一支向麻风病开战的大军组织起来了。张耀德便是其中勇敢而刚毅的一员。
  1950年至1963年,张耀德在美国麻风病基金会(即伍德基金会,英文简写为LWM)担任药理学副教授,并在美国NTH做客座研究员。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寻找杀死麻风病菌的药物上。张耀德在动物(鼠)身上做试验。从1950年开始,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不知挥洒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终于在1958年得到一种对鼠麻风病有特效的新药——B663,又名氯苯吩嗪。病鼠给药之后,经过3周、3个月、8个月的观察,体内一切器官均恢复正常,经解剖发现只有少许病菌存在,但不会发病。试验还证明,在给药达到816天时,病鼠体内仍没有抗药性出现。可见,B663确实是治疗鼠麻风病的特效药。随后,专家们在麻风病人身上做临床试验,证明该药对于人类的麻风病,同样有特效,不仅可以杀死敏感病菌、防止抗药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抑制永生菌的生长。
  正当张耀德和同事们在庆祝自己的成功时,在非洲G·S·布朗医师于1962年发表一项试验报告,说B663虽有治疗麻风病的功效,但病菌会产生抗药作用。供应此药的瑞士盖吉药厂也听从布朗医师的建议,认为没有再做临床试验的必要,坚决停止供应B663。1966年该厂宣布停止B663的制造。这对张耀德的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障碍和打击。但张耀德没有气馁和退缩,他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他商请伍德基金会在菲律宾的麻风病研究所所长C·瑞赤博士专程赴瑞士向盖吉药厂询问究竟,鼓励该厂继续为麻风病研究者供应B663。他还写信给盖吉药厂的细菌学主任W·费歇尔主任,请他劝说盖吉药厂切勿放弃B663的制造。同时,他通过进一步研究,再一次拿出成果,证明B663不仅能够保持病菌不发生抗药作用,而且能够抑制永生菌在体内的繁殖,并澄清了所谓“抗药作用”的误解。各国麻风病专家也纷纷向盖吉药厂索取B663,以便做更多的临床试验。在这种形势下,盖吉药厂终于恢复了B663的制造和供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耀德的研究在经历了曲折之后,又进入了新的境地。
  1968年,第9届国际麻风病会议在伦敦召开。22个国家的麻风病专家提供了700多个病例,再次证明了B663的特殊疗效,确认了张耀德的研究成果。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麻风病多药疗法,将B663列入治疗麻风病的多药疗法中重要的一种。世界麻风病协会会长W·迈斯感慨地说:“犹如一块石头,多次被人抛弃,一旦时来运转,竟成为一块巨厦之奠基石,欣喜何似!”
  张耀德还是研究巨噬细胞的杰出先行者。鼠及人类的麻风菌,在身体以外不能生长:而在体内,只能生长于巨噬细胞内。张耀德经过千辛万苦,研究终于获得成功,使巨噬细胞可以随人意进行繁殖(在以前均认为此细胞不能在体外生长),而且可以使它在实验室内作无限制的生长。1964年,张耀德公布了巨噬细胞的培养法。此后,有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论文,犹如雨后春笋。
  统计资料表明,世界医学卫生界向麻风病开战的大军,多年来的战果是十分辉煌的:1982年,世界各国的麻风病患者总数为537万人。至1991年,已减少到320万人,有141万名患者已完全被治愈。在长期而艰苦的斗争中,张耀德立下了汗马功劳。
  名载史册
  在50年的研究生涯中,张耀德的开创性研究和发明,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他经艰苦研究筛选出的 B663(氯苯吩嗪),有治疗麻风病的特效,雄辩地证明麻风病完全可以治愈;
  巨噬细胞的长期培养获得成功;成功地进行了鼠麻风病菌在巨噬细胞内繁殖的研究;
  通过研究证明鸦胆子有治疗猴子阿米巴痢疾的特效:
  通过研究证明贝母素有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的作用;
  通过研究得知云南白药内的红色保险子,其主要成分为莨菪,有剧毒;等等。50年来,张耀德共发表英文论文100多篇,中文论文25篇。他的事迹被列入《国际WHO’SWHO 名人录》和《美国男女科学家名人录》。他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麻风病顾问、比利时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并曾得到比利时国王的接见。 1986年,张耀德退休以后,仍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聘为退休科学家,为他保留一间实验室,可以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华裔科学家。
  张耀德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不幸于1997年6月3日在美国贝塞斯达市郊区医院去世,享年91岁。美国《世界日报》、《美华商报》、《华盛顿邮报》等新闻媒体均作了报道。
  张耀德一直关心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生前曾慷慨解囊,帮助赴美访问和留学的中国学者,并向家乡学校捐赠教学用具。根据张耀德的遗愿,他生前研究麻风病的录像带及有关资料,均由家属捐献给山西医科大学。遗孀李宗英女士还出资在山西设立“张耀德教育基金”,用于发展家乡教育事业。
其他文献
2013年5月22日,为答谢客户、增进感情,首届美联航杯高尔夫邀请赛在BMW大师赛场地、上海美兰湖高尔夫俱乐部落下帷幕美联航公司客户、本地主要旅行社以及其它行业伙伴及赞助公
主要介绍了面对职中这一群特殊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并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还要培养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课改之后的数学教材,增加了自主探究的部分,要求提高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坚持实施
他是广西侗族小伙,从小喜欢举重。他是世锦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85公斤级冠军,成就“大满贯”梦想!他的出现,是一种力量的象征!1986年1月1日,陆永出生在三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为了提高腹泻病的治愈率,本人从1993~1996—12月,在门诊就诊病人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并与同期单纯
在应用护肝西药的基础上,以中药茵陈煎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6例(治疗组)与单纯用西药44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在退黄、降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升高白蛋白、改善血清
2013年5月中旬,volvik全国巡回赛紧锣密鼓地开打了。这次全国巡回赛的第一站就设在大连的西郊乡村体育俱乐部,与大连Boss高尔夫一起举办了这次为期2天赛事,参赛的选手多达300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也一样,它是学习极为重要的阶段,其特点是先人一步,本质是独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的第一核心.狠抓预习环节,提
期刊
《清》铜胎掐絲珐琅宝石彩马(一对)长:2.18m高:1.62m宽:0.58m 说明:这对《清》年间的大型景泰蓝珍品——金絲宝石彩马,由皇家指令打造,是皇帝指令打造,是皇帝、贵妃玩赏之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