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罗杰斯,雕塑大地的宽广胸怀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德鲁·罗杰斯(Andrew Rogers),澳大利亚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作品在国际上广受好评,被众多澳洲、美洲和欧洲的私人和公共机构藏。在刚刚开幕不久的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安德鲁·罗杰斯带去了他的作品。一组带着钢铁元素,结合着曼妙“舞姿”的雕塑,抽象又柔美,以独特地面貌在威尼斯的Palazzo Mora,惊艳众人。
  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当代大地艺术家,创作了享誉全球的大地艺术作品——《生命的节奏》(Rhythms of Life)。该作品在地球上形成了一系列石雕,项目涉及超过7500人,分布全球多个国家。如今已是七旬老人的罗杰斯,在艺术创作上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早年从事绘画,再转入雕塑领域,后又遍及七大洲,在广袤的大地上呈现自己的艺术表达……罗杰斯以一种前卫又返璞归真的手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之路。
  从绘画转向雕塑,创造并捕捉人类的本质
  安德鲁·罗杰斯(Andrew Rogers)于1947年出生在澳大利亚。他的雕塑作品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广场和建筑物中都可以见到。童年时代安德鲁·罗杰斯对建筑结构非常着迷,只要橡皮泥、黏土、木头灯这类东西到手,他总能够创造出结构特别的东西。中学期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艺术家约翰·布拉克(John Back)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很快,他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得以跟随约翰·布拉克学习,罗杰斯迅速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商业上尤为成功。
  但也许是儿时对建筑、空问结构的情结,让他未在绘画领域继续走下去,而是渐渐地转向了雕塑艺术。那是在1967年,他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看到“罗丹与他的同时代”展览,并因此触动,开始对雕塑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经过多次访问巴黎罗丹博物馆后,安德鲁·罗杰斯决定从绘画转向雕塑。“雕塑的过程,让我学会认识或者说意识到物体之间的差异,澄清对比的重要性。而后,最终决定创造并捕捉人类的本质,创作作品。”
  或许如他的话中指出的那样,他决定转向雕塑,主要起源在于罗丹艺术对他的直观冲击。比起在画布上面挥洒描绘,“雕塑是心灵的表达,而不是技术上的应用。”他说道。法国雕塑家罗丹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早期雕塑作品包括《一号》(1989)和《二号》(1990),都意在向雕塑大师罗丹致敬。与罗丹风格最为相似的是《城市生活》(1995),这是一组由5个超大体积的裸体人物组成的雕塑作品,极具震撼力。
  随着他的雕塑功力渐入高峰,安德鲁·罗杰斯找到了自己的风格。通过各种材料比如青铜、不锈钢、聚酰胺等,以各种雕塑技巧,呈现其作品的抽象性。他的大部分雕塑作品多为表现事物本身的情绪或运动,充满了隐喻和概念。“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我喜欢用雕塑作品来表现的。比如这次在威尼斯艺术展上展出的大型雕塑《我们,我是》(We are Iam)就是探索个体和群体之问的关系。作品由8个青铜不锈钢材料组成,每一个单独的青铜作品就代表‘个人’,全部则是一个整体。从它们的外表看,都具有粗犷的外表,螺旋的纹理,扭曲的姿势,它们相似但又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件青铜作品的内部都是高度镀金的,这蕴含着人类个体思想是独特的,璀璨的并且极具重要性。”
  安德鲁·罗杰斯提到,这一系列作品是用隐喻的方法,呈现人类的双面性,粗糙的带着纹理的外表代表着人类的身体,而细腻的内部反映了人类思想的内在和个人内心世界。被问及为何这一系列作品数量为“8”的时候,他巧妙地回答,“8是一个组合,就像你们中国的文化中,‘8’象征着财富与吉祥,我觉得偶数‘8’能够呈现一种和谐,这是为何我做八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起来,罗杰斯与中国渊源颇深。2006年,安德鲁罗杰斯的大地作品《生命的节奏》系列,在中国的嘉峪关“安家落户”。作品取自他早期同名雕塑作品。他在我国嘉峪关长城第一墩景区南侧山体上,总共创作的3幅作品,现成为长城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在决定来中国创作大地艺术的时候,他独自前往嘉峪关考察了几个月。那里广阔的戈壁地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绚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他。最终决定利用嘉峪关作为他在中国的大地艺术创作点。此项创作花费了约100万元人民币,安德鲁·罗杰斯个人出资约80万元,嘉峪关有关部门出资20万元。中国政府甚至为表示对他艺术创作的支持,调出了750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与他共同参与了创作。如今,《生命的节奏》除了中国,还遍布在以色列、美国、土耳其、智利、尼泊尔、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的大地上。
  从雕塑回归大地,作品就地取材
  对安德鲁·罗杰斯来说,从雕塑艺术到大地艺术并非偶然,相反是个必然之路。“我在雕塑之路上行走了三十多年,当然我从未想过要离开,我也没有离开过。雕塑世界和大地艺术世界,对我而言,他們两者之间没有界限。只是创作的主体不同而已。前者是自然中的物质为媒介进行创作,后者则是以自然本身进行创作。”他表示。
  的确如此,安德鲁·罗杰斯只是在将雕塑用的材料进行了转移,由原来的丙烯酸、青铜、不锈钢等,转移到了土地上。因而表达的情感自然不会消失。
  说到大地艺术,它的英文名为Land Art,又被翻译为地景艺术,或大地景观建筑,也常常被称为“Earihworks”或“Earth Are”。早在20世纪60年代,大地艺术就开始出现在欧美的艺术思潮中。当时的西方社会经济繁荣,工业文明极其发达,但不少艺术家却痛心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危机。受到环境保护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之问的关系,呼吁以艺术的形式回归自然。于是一批艺术家用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等。
  在被问及大型的大地艺术作品会否给环境带来影响时,罗杰斯说道:“当然,要让大地艺术对生态环境造成零影响,那是不太可能的。但这些年来,我个人所有的艺术作品,无论雕塑还是大地艺术,都是纯天然、‘有机的’,它们全部取自大自然。”   安德鲁·罗杰斯的第一件大型大地艺术作品,始于1999年。他在以色列的阿拉瓦沙漠创作了名为“To Life(chai)”的大地艺术作品。这件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罗杰斯解释说:“我个人认为‘To Life(chai)’是极具历史意义的,首先几乎全部的取材都是在当地的自然中。我们在沙漠中找到石头,是从干涸的古老水床上取走的。这些石头与周围环境本身就有自然的联系。这绝对是天然材料,这种就地取材的大地雕塑作品,形式是新颖的。想象一下,这些石头已经在地面上滚了几千年。”
  紧接着,第二年,他开始了为他最大的大地艺术作品《生命的节奏》做准备工作。安德鲁·罗杰斯表示这一系列作品,最开始是从古老的纳斯卡线汲取的灵感。罗杰斯说:“我乐于尝试重新使用那些本来存在于地面上的东西,将其重组成一件艺术品。这个过程令我很着迷,我认为也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即行为艺术。”
  在问到命名其作品的原因时,他解释:“首先这个符号是我的第一件当代抽象艺术作品。贯穿主体的那一条线,它代表了一个人的一生,象征生命的进程,弯曲则代表我们受到的挫折或各种影响,球体则表示我们所处的角色或位置,同时圆圈也表示生命的意义。”的确如此,生命的节奏就如同人类手上的曲线,起承转合如同生与死、别与离、成长与破坏、爱与恨。用安德鲁·罗杰斯的话说,岩石和土地是我们地球的生命基础,也是我们地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岩石也是人类整个历史所固有的,从人类文明的开始就是非常重要,比如在石器时代,无论是狩猎还是居住,石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元素。
  从个体到群体,许多人为许多人创造的艺术
  除了就地取材,安德鲁罗杰斯也喜欢邀请当地居民参与进来,这是他创作的一部分。那些巨大的大地艺术作品,往往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通常是数百名当地人协助艺术家工作,他们既是艺术参与者也是观众。“他们大部分不会英语,只能说当地的方言。所以有时候也需要翻译来进行沟通。”这些当地人,在土耳其是建筑车队,在中国是解放军人,在玻利维亚是当地农民,在非洲则是当地的游牧民族,他们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人类“链条”,以手传递着将石头放置到当地创作现场,并按照安德鲁·罗杰斯的想法有序地堆放起来,用安德鲁·罗杰斯的话来说:“我的大地艺术作品,应该可以说许多人为许多人创造的艺术,它们是全球的作品。”
  每当罗杰斯完成一件大地艺术作品,都会留在原址等待着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对它们进行瓦解和重塑。这些作品都矗立在一些起伏宽阔的旷野、或荒凉贫瘠人烟罕至的沙漠之地,譬如中国的戈壁、肯尼亚的草原、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尼泊尔的山区、爱尔兰的北极高地等。
  “沙漠是原始的环境,他们对我而言就像大型空白画布一样,可以让我自由雕塑。”他解释。被问及选择这样一个广大偏远的空间,是否为了让作品更原始保留时。他表示:“我们是从空间和时间的相互作用中来定义我们的存在。所以我的大地艺术作品自然需要一个凸显其存在的空间。”因此,他的作品选择地形具有特殊意义,他们大部分在偏远地区尚未发生城市化的地区。
  大地艺术在艺术门类中不同雕塑,它尤其“年轻”。安德鲁·罗杰斯将当地人列入其创作过程中的行为,对大地艺术而言也是全新的。“我们与当地人一起工作,时常与他们交流,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他们想要向后代展示的东西。沟通了解对方的历史和文化,这在我看来对创作一件大地艺术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参照当地地形地貌共同创作艺术,凸显了艺术、自然和个人需要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我相信历史和文化对于人们来说至关重要,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不断前进的世界,但人性不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价值对我们来说今天很有价值。”安德鲁·罗杰斯不时强调。
  因此,罗杰斯仅仅是用大地进行了创作,他更进一步通过历史、文化等因素来延伸艺术作品的背景,充满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影响了全球各地的环境,也升华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正如他所说:“参与我的艺术作品创作的当地人,将来会去世,但其子孙还会延续,他们存在的时候,假设我的这件大地艺术作品还存在,那么可能会指着这件大地艺术作品对人说,‘我的祖父就曾参与过这件作品’。并讲述一个故事。”的确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罗杰斯将艺术、历史、考古、宗教和文化等融合為一个复杂的单位,植入他的大地艺术作品中。通过大地这个载体,使它们再现可见,它们让人们思考,让人们回忆。
  (编辑/雷焕昂)
其他文献
高校艺术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新课标理念中,强调创作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绘画技能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能够利用所学知
为在兼顾生物量的基础上提高液体发酵中三萜的百分含量,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然后采用均匀设计(UD)对其培养基配比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建
社区广播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是社区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阵地,对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用好社区
生物大分子印迹是分子印迹领域长期面临的科学难题,如生物大分子体积大,识别位点多容易造成交叉识别,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降低;生物大分子在有机溶剂中很难溶解,且容易变性
期刊
(二丫摘自新浪微博“星座不求人”)
期刊
第一步:观察图画,诱发思考。  这是在哪里?图中都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第二步:根据特点,展开想象。  想象一下:总结图中的动物或人物的性格特点,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第三步:生动具体,体现道理。  想象图画中主人公的的语言或心情,把故事写生动,写具体。让故事体现出一定的生活道理!
期刊
经过40多年的奋斗,默多克成了当今世界最庞大的传媒帝国之一的领导者,他把自己塑造成了现代传媒业泰斗的化身。现年已82岁的默多克拥有净资产为83亿美元。各界在关注由默多克
梁绍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名满海内外的著名艺术家.从1988年开始,在天台山独自一个人养了27年的蚕.从隐居天台山开始,有两个理念始终贯穿着他的艺术作品:一是以生命作为创作
期刊
如何在稳定、有序、高效的条件下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如何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民主化、法制化、理性化和规范化?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