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眼镜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皇帝们戴的是眼镜,折射的确实历史的足音。
  有清一代296年,12位皇帝中唯有溥仪留下了戴眼镜的照片,就是那幅为读者所熟悉的圆框金丝眼镜照片。其实,历代清朝皇帝都有戴眼镜和赏玩眼镜的历史。
  中国宫廷史上第一次出现“眼镜”这个词是在明代。在明清时期,制造眼镜的原料是水晶,因此眼镜被视为奇珍异宝,“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之近。”文献记载明宣宗曾将眼镜作为御赐珍品赏给亲近的臣下。
  清代的皇帝对眼镜更是青睐有加,清宫史料中有披露,康熙皇帝在得到两广总督进献的水晶眼镜后,试戴感觉不错,便赐给了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年轻时视力就不好,说是戴了父皇御赐的眼镜才变得“精明”,批阅奏章的效率大大提高。
  雍正帝配戴的眼镜全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造办处档案详细记录了雍正关于制作眼镜的不少旨意,如“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照朕用的眼镜,再做10副”。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因眼镜有如此好处,雍正也将眼镜作为赏赐之物,甚至用于劳动保护,指示造办处专门制作玻璃平光眼罩给建造房屋的泼灰工匠用于保护眼睛。
  乾隆是位文采风流的皇帝,喜爱新奇精巧的器物,也常戴眼镜读书作文,披览奏折。他有一样得天独厚的禀赋,年过八十仍耳聪目明,眼镜在他不是必须,平日常自诩于臣下。一次考翰林,乾隆亲自出题,试帖诗的诗题是“眼镜”,而且限韵“他”字,难倒了翰林院的才子们。因为眼镜是明朝才出现的名词,浩如烟海的典章古籍里没有相关典故可寻,唯独阮元文思独到,以“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的句子获得乾隆激赏,被列为第一名。诗句中“四目”、“重瞳”是舜帝的典故,用来比附乾隆,意思是说他视物看人都明察秋毫,根本不用借助于眼镜,正中乾隆下怀,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一生戴眼镜。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时,一次眼镜腿掉了,请看守送给他昔日的仆从大李去修理。大李的父亲早年在颐和园当差,伺候过慈禧,因此当溥仪裁撤太监时得以进宫,对溥仪一向忠心耿耿。但就是这个大李,虽同为阶下囚,这次态度却判若两人,不但拒绝修理眼镜,还嘟嘟囔囔地说:“我不能老伺候他,我没功夫!”听到这句话,溥仪知道,自己在昔日的臣下与奴仆眼里的地位彻底坍塌了。(摘自新西兰中文《先驱报》)
其他文献
本栏目常年推荐手工艺精品,欢迎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自荐代表之作。同时提供销售平台,因大师作品量产有限,望艺术品收藏者、投资者及礼品采购商,及时来电来函咨询。  联系电话:023-63895917  电子信箱:caiyb@vip.sina.com    《云龙花瓶》、《年年有余》    作者:陆光正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类别:东阳木雕  价格:落地花瓶68万元/一对,图盘36万元/只  规格
作者:郭颖   警务员,是一位对工作认真尽责,喜爱用手工调剂日常生活的80后女孩。  创意类别:旧物改造  创意材质:废弃的扑克牌    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百张扑克牌能做什么?  郭颖仿佛变魔术一般,在短短一两个小时之内,将扑克们变出千姿百态的造型,除了外形美观,还兼具实用性:天鹅状的笔筒、彩色的泡菜坛、艳丽的花瓶、圆形烟缸等,最让郭颖满意的,属扑克牌自行车。  用扑克牌做手工,这是郭
近年,短视频蓬勃发展,迎来属于自己的发展红利期。但在高速发展中,我们逐渐看到它面临的问题,有人因为它被骗:61岁女子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爱上“假靳东”,深陷其中不可自拔;“95后美女”被某短视频的“网红培训课”骗走血汗钱。有人利用它施骗:民间非法借贷团伙利用不雅短视频威胁借贷者;男子恶意在公厕偷拍视频上传至某直播平台非法牟利……  本期策划,我们邀请多位法学专家、学者就短视频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度讨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仪式”日前在北京隆重举行。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邢春荣、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黄春财、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心一等60位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此殊荣。“薪传奖”是我国首个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工作机构设立的国家级专业奖项,旨在表彰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
朱乐耕所创作的五块高2米宽1米的红绿彩《奔马图》,是其2011年完成的力作,也是巨作,因为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巨大的红绿彩作品。多年来朱乐耕一直致力于民间陶瓷艺术的研究,并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及营养。而红绿彩产生于宋金时期,盛行于明末清初,后被日本陶人喜爱,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但在中国却被边缘化。朱乐耕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开始关注有关红绿彩的研究与创作。毕业任教后,朱乐耕创作了系列的红绿彩作品,如
在福建福安白云山麓,有一方水土,孕育了心灵手巧的农家妹子。农闲时,她们都爱针织刺绣。为孩子绣双虎头鞋,为出嫁的女儿绣对“喜鹊登梅”,或是为老阿婆绣方蓝头帕……“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不曾料想,张弓搭架、飞针走线间,竟绣出了远近闻名的百年“刺绣村”。  半山半水伴人家  芹洋刺绣村地处福安市溪潭镇西部,一路逶迤,脚步到达坐落白云山山脚的偏远山村时,已是午后。  远处的白云山云雾缥缈,村落
中国工艺历史长河中,六十年是一个片段。  《最美的中国》汇集六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经典,展现中国文化之美、艺术之魅。这是一项艰难抉择而又充满惊喜的淘选,犹如在浩瀚长河中采撷最美丽的浪花。  六十年,沧海桑田,工艺精品浩瀚如海;六十年,代复一代,艺术大师璀璨如星。  每一件工艺精品,都凝聚着人类智慧。  在大师的手中,晶莹的玉石、坚实的青铜、质朴的泥土、轻盈的羽毛,以及富有轻柔美的丝线、柔韧美的竹
这天早上,陈杰与我打过招呼后,第一件事是打开音响,流淌出来的是温柔雅致的《仓央嘉措情歌》。而后他点了一支烟,泡起一壶茶,开始放松地闲聊。  这是他这几年来的生活状态:每天早上八点半从家里开车到绿洲家园的别墅,有时候像今天这样会见客人,饮茶畅谈,有时候则在茶室一边的工作室里关起门来做设计。工作室里,堆放着许许多多的图册资料,桌上依然摊放着前一天未完成的草图。会客结束,或是做设计累了,他就到一旁的工坊
突击、艺术、快闪,城市里兴起一种美化环境的街头艺术。城市就是突击队员的画布,是他们发挥想象力的展厅,但作为“画笔”,喷漆涂鸦只不过是个小角色,在国外,花草、马赛克、便签纸,甚至毛线,都是为城市打上独特印记的标签。不仅仅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们更追求用突击战胜平庸和固步自封。突击队想做的,只不过是让城市更好玩,让生活不再沉闷。于是从时尚街区到临时建筑,备受簇拥。想让你的城市更美,让生活更富惊喜创意吗
看古人如何计时,如同在想象古人的生活方式,似曾相识,却又陌生遥远。    午时三刻行刑时    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就是“劫法场”了。在第四十回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正在此时,梁山好汉一齐发作,“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又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