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离开这一点,任何教育理想都是空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应始终抓住教师专业成长,以更新观念、营造环境、构建机制、反思促动为策略,促进教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一、更新观念是基点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教师对自身培训和提高的认识。有一位教育家讲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形势教育,帮助教师认识终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引领时代潮头,加速自身的知识更新,从而唤起教师的危机意识,形成自主发展的紧迫感;不断向教师推出教育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新理论,引导教师明确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自身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和严峻挑战,形成自主发展的饥渴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形成自主发展的责任感。
二、营造环境是关键
(一)是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要以学校和个人发展为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在学习上互相促进,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
(二)是创设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要让校园到处有花草怡情,榜样示范,名言警示,使校园环境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教师置身其中,自然产生骄傲感和自豪感,并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
(三)是创设规范严谨的制度环境。要将教师发展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校本培训工作提供人员、资金、工作保障,构建起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创设探索创新的研究环境。学校学术氛围的重要表现是教育科研的开展情况。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产生成才成名的欲望,这种欲望将推动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充实完善自己而走向成功。
三、构建机制是核心
(一)要建立适度的目标导向机制。
对青年教师实施目标管理,并采取阶段目标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阶段目标分三步,即“一年要入门,三年能达标,五年成骨干。”所谓“入门”就是要求青年教师有良好的师表形象,具有适应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与水平;所谓“达标”,就是要求青年教师逐步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较高;所谓“骨干”,就是要求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在学科教学与研究中有一定见解,并取得优秀成绩,在学校有一定知名度。对于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将从多方面综合考核。
(二)要建立丰富的活动辅助机制。
1.注重师资培训。
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特色,教师需求,设计、安排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培训、基本功竞赛、听讲座等,使教师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增强教研活动。
制定教研组活动的相关制度,明确教研组活动要求,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经验反思、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同伴互动等形式,帮助教师认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跨教研组的互动交流活动,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用好教材的能力。
3.聚焦课堂教学。
开展有效教学达标活动,坚持将终端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终端考核即上好达标考评课,过程考核即开展每日随机点课活动。由教师代表和教务人员每日随机抽出被点课的教师,及时公示,同级段教师和学校领导组成听课小组。听课毕,小组成员阅教案、查作业、作交流、写反馈,每周工作例会,学校对随机点课总结反馈一次。通过随机点课活动,点燃教师工作激情,丰富教师教育生活。
(三)要建立科学的评价调节机制。
学校积极调动学生、家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确立“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家长评学校”的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校风。
四、反思促动是保障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和由此而产生的效果进行回顾、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是向上的车轮,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教师,其发展欲望就越强,成长就越快。一方面,要求教师将自我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预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随机应变,处理好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主动关注他人的教育实践,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全面的比较和思考,主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每周撰写教后记,每月撰写教学随笔,学校还要鼓励教师创建个人博客,展示教师的随笔、心得、个案及校园动态,提高反思的时效性。学校定期组织优秀博客评比,及时表彰,让自觉反思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一、更新观念是基点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教师对自身培训和提高的认识。有一位教育家讲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形势教育,帮助教师认识终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引领时代潮头,加速自身的知识更新,从而唤起教师的危机意识,形成自主发展的紧迫感;不断向教师推出教育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新理论,引导教师明确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自身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和严峻挑战,形成自主发展的饥渴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形成自主发展的责任感。
二、营造环境是关键
(一)是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要以学校和个人发展为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在学习上互相促进,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
(二)是创设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要让校园到处有花草怡情,榜样示范,名言警示,使校园环境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教师置身其中,自然产生骄傲感和自豪感,并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
(三)是创设规范严谨的制度环境。要将教师发展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校本培训工作提供人员、资金、工作保障,构建起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创设探索创新的研究环境。学校学术氛围的重要表现是教育科研的开展情况。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产生成才成名的欲望,这种欲望将推动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充实完善自己而走向成功。
三、构建机制是核心
(一)要建立适度的目标导向机制。
对青年教师实施目标管理,并采取阶段目标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阶段目标分三步,即“一年要入门,三年能达标,五年成骨干。”所谓“入门”就是要求青年教师有良好的师表形象,具有适应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与水平;所谓“达标”,就是要求青年教师逐步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较高;所谓“骨干”,就是要求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在学科教学与研究中有一定见解,并取得优秀成绩,在学校有一定知名度。对于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将从多方面综合考核。
(二)要建立丰富的活动辅助机制。
1.注重师资培训。
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特色,教师需求,设计、安排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培训、基本功竞赛、听讲座等,使教师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增强教研活动。
制定教研组活动的相关制度,明确教研组活动要求,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经验反思、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同伴互动等形式,帮助教师认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跨教研组的互动交流活动,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用好教材的能力。
3.聚焦课堂教学。
开展有效教学达标活动,坚持将终端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引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终端考核即上好达标考评课,过程考核即开展每日随机点课活动。由教师代表和教务人员每日随机抽出被点课的教师,及时公示,同级段教师和学校领导组成听课小组。听课毕,小组成员阅教案、查作业、作交流、写反馈,每周工作例会,学校对随机点课总结反馈一次。通过随机点课活动,点燃教师工作激情,丰富教师教育生活。
(三)要建立科学的评价调节机制。
学校积极调动学生、家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确立“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家长评学校”的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校风。
四、反思促动是保障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和由此而产生的效果进行回顾、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是向上的车轮,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教师,其发展欲望就越强,成长就越快。一方面,要求教师将自我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预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随机应变,处理好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主动关注他人的教育实践,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全面的比较和思考,主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每周撰写教后记,每月撰写教学随笔,学校还要鼓励教师创建个人博客,展示教师的随笔、心得、个案及校园动态,提高反思的时效性。学校定期组织优秀博客评比,及时表彰,让自觉反思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