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专线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o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家庭与孩子都是不同的,也都有着一些特别的联系方式。
  记得儿子童年时,我有一天下午陪他跟院里的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丢沙包,我们玩着玩着,一个六岁的女孩突然说:“阿姨,我妈妈喊我了,我要回家啦!”
  可是我和在场的其他孩子却没有听到她妈妈的喊声。
  “你妈妈在哪?我没有听到你妈妈喊你呀?”我还有些为她担心,但刚说完,真的就传来了这个女孩子妈妈的喊声。
  “珍珍,回家啦——”
  “我妈妈每天这个时候都从窗户喊我。”珍珍说着,向家里跑去。她已经习惯了母亲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喊她回家的方式。
  过去的时代里,在胶东一些僻远、落后的山区,曾经有一个特别的父母与出门在外孩子的联系风俗,就是父亲或者母亲在除夕的夜晚,端一碗饺子到院子的水缸前面,对着清静的水呼喊孩子的名字,那在千里之外的孩子就能听得到。
  其实,在孩子离家远行以后,不只是父母需要与孩子沟通联系,孩子也需要来自父母的一些信息。
  所以,父母与孩子沟通联系的这条专线,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不用电话,也不需要写成信件,甚至不需要表达出来的语言,它们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特别的语言、习惯、感应与默契,能够深深地融进家庭的关爱、气息与亲密。
  父母亲与孩子联系的时候,甚至可以开开玩笑,特别是在孩子生活困难、有压力的时候。我的一位同事,是一位身体壮硕的母亲,孩子童年时玩家庭游戏,她总是在《拔萝卜》中扮演大萝卜。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她儿子到英国留学了。有一天他把电话打到了办公室,我接起来听到他问:“大萝卜在吗?”而他的母亲接过电话去就回答:“我是大萝卜呀,儿子,什么事……”此后大萝卜专线就成为了我经常向这位母亲提起的美谈。
  所有关爱孩子的父母们,都建交起一条这样的专线吧,它能够让我们在分居异地时;在无数信息穿梭、交汇的时空,有序地传递我们和孩子的生活信息,特别是关爱和亲情。它们也是一条条新的脐带,联结着父母与孩子,为他们输送着生存的信息、动力与营养;而孩子们也会经由这条专线,把他们学习、成长的信息传递给家人,并且在逐渐地懂事以后,也传递回他们对父母的关爱和养育的回报。
其他文献
好的家庭会培养出乐观向上、谦逊有礼、自信自强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则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脾气差、没主见,长大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人是消极的,遇到问题首先会否定自己,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身边的人。长此以往,孩子很难变得更加优秀。  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发现对孩子教育的缺火,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无异于是毁了孩子的一生,斯坦福人学教授总结了以下4种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  
期刊
孩子的“玩乐”惹人恼  康康和芬芬是幼儿园的好伙伴。这一天,两人在康康家玩,看起了康康小时候的照片。芬芬一边看康康小时候的照片上光屁股的样子,一边好奇地说:“你下边这个东西真好玩,我就没有。”  “那你们下面是什么样呢?让我看看好吗?”康康说。  “不给看。”  “那你为什么要看我的?”康康生气了。  因为两个人是好朋友,芬芬見康康生气了,忙说:“给你看,不过你也得脱下来让我看。”两个天真无邪的孩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范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视,篮球教学属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协作意识等多方面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由于教学设置和模式所形成的局限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活动开展,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传统分解教学的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组合练习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普通高校;
在医院的产房里,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躺在一排排婴儿床上,手腕上系着生身母亲的名字,看上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几天以后,他们就会有一个个不同的名字,被父母抱回不同的家庭里;多少年过去以后,他们的人生就会有很多的不同:有的人出国留学,在遥远的地方建立了家庭;有的人在政府机关、企业中开始承担一些重要的职务;有的人在父母身边过着平淡的日子,但是健康并且快乐;有的人在经历了一些挫折以后,患了忧郁症;还有的
期刊
网友叶女士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沙发上面摆放着十几个毛绒玩具,并配文:“据说家里有娃的,沙发都是这样的。”但很多家长看到后却说:这不科学啊,家里有孩子的,怎么可能会有收拾得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