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用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5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教:王林波
  评:吴忠豪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宝贝,大家看看认不认识?
  (出示图片,学生辨认)
  生:这是琥珀。
  师:说说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它是琥珀的?
  生:因为我以前看过一篇关于琥珀的文章,里面介绍了琥珀是由松脂变为化石形成的,我从颜色上判断它就是琥珀。
  师:原来你是看颜色来判断,有思考,值得表扬。不过,老师要告诉你的是,这个东西网上有卖的,价格还很便宜,现在你还觉得它是琥珀吗?
  生:不是。
  师:对,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挂饰而已。(出示图片)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片,会不会是真的琥珀?
  生:这个是琥珀。
  师:你怎么这么肯定呢?
  生:因为里面有一只虫子。
  师:嗯,你很有“眼光”,不过这个东西,网上依然有售,价格也不贵。
  (众生笑)
  师:好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正的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师:谁发现了真正的琥珀有什么特点?
  生1:真正的琥珀颜色比较深,人工做的琥珀颜色比较浅。
  生2:自然形成的琥珀里面不可能只有一只虫子,里面还会有一些落叶什么的。
  生3:真的琥珀特别透亮,很有光泽。
  师:(出示图片)再来看看这幅图,你觉得这是琥珀吗?
  生:是。
  师:没错,琥珀不仅有里面有东西的,还有纯色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叫《琥珀》。
  (教师板书“琥珀”,学生读题)
  二、学习字词,提出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同时,想一想自己有什么问题,并将问题写在课文旁边。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晌午火辣辣
  渗出松脂
  拂拭挣扎
  划动美餐
  怒吼澎湃
  师:读了第一行的两个词语,你们想到了课文中的什么?
  生:我想到了太阳。
  (教师板书“太阳”,师生合作读)
  师:第二行的两个词语,让你想到了课文中的什么?
  生:松树。
  (教师板书“松树”)
  师:第三行词语呢?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那只苍蝇。
  (教师板书“苍蝇”)
  师:下一行呢?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蜘蛛。
  (教师板书“蜘蛛”)
  师:读最后一行,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大海。
  (教师板书“大海”)
  师:非常好,这些都是课文中出现的事物,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学生再次读词语)
  师:大家读得很好。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很多同学提出了问题,并记录了下来。下面小组合作学习,梳理一下各自提出的问题,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梳理、筛选问题)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小组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生1:我们想知道琥珀一般是什么样子的。
  生2:我们想问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生3:我们想问琥珀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生4:我们想知道现在还能形成琥珀吗。
  师:非常好,大家很善于思考,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值得表扬。
  【评】学生提出的四个问题中,第2、3两个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作为小组问题提出似乎价值不大。所以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地加以肯定。
  三、解决问题,习得方法
  1.层层推进,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琥珀,找找看。
  (学生快速看课文,找出相关段落)
  生:第18自然段介绍到琥珀了,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现在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关于琥珀的信息。
  (出示课件: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生1:我发现了琥珀是透明的。
  生2:琥珀里面可能包裹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生3:琥珀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4:看到了琥珀,我们就能知道之前发生的事情。
  师:大家提取了许多有效信息。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想要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可以读课文,在文章中找答案。
  师:没错,联系上下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联系上下文”)如果要对琥珀有更多的了解,我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还可以查阅资料。
  师: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王老师课前就查到了一些资料,现在分享给大家。
  (出示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了,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常见的琥珀种类: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等。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师:请大家快速读一读这段资料,看看你对琥珀有什么新的了解。
  生1:我知道了琥珀也叫松脂化石。
  生2:我知道了琥珀的颜色特别多,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生3: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矿石距离现在有9900万年。
  师:看来,不仅可以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还可以查阅资料解决。(板书“查阅资料”)
  2.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刚才大家还提出了一个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上“联系上下文”和“查阅资料”这两个方法。你觉得我们可以读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第2—10自然段。
  师:好的,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几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用笔图画出有效的信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发现。
  (学生默读圈画)
  师:课文中琥珀的形成离不开哪些事物?刚刚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吗?
  生:有太阳、松树、海水。
  生:我补充一下,有太阳、松树、苍蝇、蜘蛛、海水。
  师:非常好,谁能借助这几个关键词来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同桌之间可以先相互练习练习。
  (同桌之间练习说)
  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说给大家听听?
  生1:太阳照着松树,松树分泌了一种叫松脂的东西。这时候,正好蜘蛛想去捉那只苍蝇,结果松脂滴下来,把它们两个包在一起了,最终大海把这片森林淹没了,过了几万年,人们发现了琥珀。
  师:这位同学讲得比较清楚,哪位同学能够再来试着讲一讲?
  生2: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太阳照射在松树上,松树分泌出松脂。这时正好有一只蜘蛛要去捉苍蝇,忽然,一滴松脂滴落了,把这两只小昆虫层层包裹在里面了,过了很多年,大海淹没了森林,把这个松脂球埋在了泥沙之下,又过了许多年,这个松脂球被一个渔民的儿子发现了。
  (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清楚,值得表扬,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下面请同桌两个人相互讲一讲琥珀形成的过程。
  (同桌相互讲)
  师:刚才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很好。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查阅资料。课本上就有能够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的资料,大家赶快找一找。
  生:我找到了,就是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
  师:这段资料也讲了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请你读一读这段资料,圈画关键信息。
  (学生自主阅读“阅读链接”,圈画关键信息)
  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关键信息?
  生1:我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重要的阶段:树脂一硬树脂一琥珀。
  生2:树脂流动的过程中会把一些东西包裹进去。
  生3:裂开的树干才会流出树脂,最终形成琥珀。
  【评】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指导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查阅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圈出关键信息,然后交流。3名学生每人交流一条信息。从结果看,信息提取完整;但是从过程看,每个学生只提取一条信息,问题很明显。这正是很多小学生信息提取的软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果教师在第一个学生交流后提醒,“你只提取到了这一条信息吗?”学生回答不出再让其他学生补充。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完整提取信息。这样指导更能有效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查资料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现在谁能试着借助资料袋中的示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再来说一说琥珀形成的过程?你可以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
  生1:琥珀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重要的阶段:树脂一硬树脂一琥珀。首先,树木得分泌出树脂,然后树脂被掩埋起来,慢慢就会变成硬树脂,最后就变成了琥珀。
  生2:首先,这棵树需要有一个裂缝或者伤疤,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这棵树会分泌出一些树脂。然后,这些树脂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把一些小昆虫、叶片等杂物包裹在里面,经过很多年,这些树脂会变成硬树脂,埋藏在沙土下面,在高压、高温的持续作用下,最后就会变成琥珀。
  师:表扬这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
  【评】第一次说话练习是介绍包裹着两个小昆虫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第二次说话练习,借助“阅读链接”提供的资料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老师的要求看,似乎应该说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当然说课文中这块有小昆虫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也不错。两位学生说法不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说法,可以引发学生深一层次的思考。
  四、发现表达特点,落实语言运用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在讲琥珀形成的过程,课文也在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对比阅读课文内容及“阅读链接”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看,对比阅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课文写得更有画面感,像一个故事,很有趣。
  生:我喜欢课文的寫法,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读课文就像听一个故事,有情节,还有人物出现。
  师:说得真好,那你觉得课文哪句话更生动一些,更有画面感一些呢?
  生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生2: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生3:两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生4: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学生读这四句话)
  师:确实,读这几句话时,我们的眼前是有画面的,写得很生动,感觉发生这一切的时候,作者就在跟前看着呢。
  【评】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记叙文与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区别。记叙文的语言表达很生动,有画面感。这为后面的写话练习作好铺垫。
  师:课文一开始就说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这可是几万年之前发生的事情啊。大家再来看看这篇课文作者的相关介绍。
  [出示课件: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琥珀》一文就是《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文。但由于其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学生阅读作者介绍)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几万年前发生的事情,作者应该是看不到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现在是2021年,柏吉尔是1804年出生的,我们算一下,2021-1804=217,柏吉尔最多了解到200多年前的事情,可是松脂包住苍蝇和蜘蛛的事情是几万年前发生的,柏吉尔是不可能看到的。
  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
  生(齐):同意。
  师:所以,这篇文章是瞎编的吗?
  (学生中出现了不同意见,议论纷纷)
  生:应该不是胡乱编的。
  师:那得有依据啊。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提示,可以重点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1:我发现了,我找到了一个词:推测。这是作者根据现在的发现推测出来的。
  生2:对,虽然作者没有亲眼看到,但是可以根据现在看到的琥珀推测以前发生的事情。
  师:这样吧,我们也来试着推测推测。课文中写道,“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样的情景作者是从现在看到的什么景象推测出来的?
  生:是从“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推测出来的。
  师:课文中还写道,“两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这样的情景作者是从现在看到的什么景象推测出来的?
  生:是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来推测的。
  师:真好。你看,作者的表达就是这样既生动又准确。大家有没有发现,推测还挺有意思的。作者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他“推测”出了这一切。“推测”绝不是瞎编,是有依据的,“推测”是思考,是根据自己看到的想象以前发生的事情。课文中说:“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请你试着推测一下,這只苍蝇,或者这只蜘蛛是怎样划动腿挣扎的?试着写一写它们当时挣扎的样子,尽量写得生动一些。
  (学生尝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推测?
  生1: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蜘蛛艰难地蹬着自己的八只脚,想把脚伸出包裹在自己身上的松脂,可它不但没有出去,反而使周围的松脂更加黏稠,最终,它不得不放弃了。
  生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蜘蛛用八只脚搅来搅去,还用它的腿不时地打一下苍蝇,最后实在没有力气了,再也动不了了。
  生3: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蜘蛛艰难地舞动着它的八条腿,伸着头,努力地想要爬出去,可是无论它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就这样,它被困在里面,永远也出不去了。
  生4: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苍蝇想:哦,天哪!我怎么被包裹在这黄色的液体里了!唉,完了!我再也飞不出去了。
  生5: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蜘蛛害怕地尖叫:“太阳为什么会把松脂弄下去?我真应该早点离开这个地方,不应该把苍蝇当食物啊!”
  生6: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蜘蛛用自己那长长的腿,在松树那金黄而黏稠的泪珠中乱蹬。
  【评】利用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写一段话,给学生书面表达的练习机会。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很值得提倡。
  师:多有意思的推测啊,同学们写得非常生动,值得表扬。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过得很快,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大家回家之后,以讲解员的身份,向自己的家人、朋友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同时,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总评】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对于每个单元教什么,给出了明确的任务。这个单元主要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提问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来提问,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策略,也是须要培养的一种阅读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问习惯不是一个单元就能形成的,所以在第一学期的策略单元学了这个阅读方法后,以后学生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都应该运用这个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课提问练习设计非常合理,先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下来是4人为一个小组来交流,再是全班交流。小组讨论个人提出的问题,筛选最有质量的问题,这个时间花得非常值得。从这堂课学生交流的问题看,应该说有一定的质量。我详细记录了学生交流的问题。   生1:琥珀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够形成?(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能形成,这是个科学知识)
  生2:琥珀对人们有什么帮助?(课文中也找不到,这是对琥珀的价值、作用提问)
  生3:为什么不把几百年、几千年琥珀形成的过程写清楚?(这是从写作角度提出的问题。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这个提问角度关注文章的表达,是很有质量的)
  生4:松脂球为什么会变成化石?(这是个科学知识)
  生5:琥珀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形St?(这也是个科学知识,学生较多的是从知识角度提问的)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确实是学生在阅读以后动脑筋提出的真问题,在文章中基本没有答案。其实我读这篇文章也有一个问题,我觉得这篇课文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蜘蛛是怎么吃昆虫的,不是像小鸟或者蜥蜴那样看到苍蝇直接扑上去把它吃掉的,蜘蛛结网,苍蝇飞到网上不能动弹了,然后蜘蛛爬过去把苍蝇吃掉。课文中写蜘蛛看到苍蝇直接扑上去显然和蜘蛛的习性相悖。这是不是个问题?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也有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真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提真问题,不是假问题,不是迎合老师的问题,也不是老师讲过的问题。以色列的孩子从学校回来,家长就问他,你今天有没有提出问题?为什么犹太民族有这么多人得诺贝尔奖?这与他们从小的培养是有关系的。提问是一种对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指导学生提出真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学生交流之后再讨论一下哪些问题是大家感兴趣的,哪些问题提得很聪明,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问题的质量更有帮助。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出问题以后尝试着解决。这堂课王老师先梳理方法,然后再指导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4种方法学生基本了解了,难点在于怎么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所以这堂课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花7分钟,指导解决问题用了13分钟。这样的过程设计合理,时间安排也比较充分。对这堂课问题的解决我认为有两点可以讨论。
  其一,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解决老师预设的问题?这堂课老师讨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琥珀?”“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这两个问题主要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提出的,不是学生提出的真问题。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说清楚琥珀形成的过程,侧重于说话练习,无意中转移了教学重点。我觉得这里最好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解决问题更有实战陛,能够引发学生更深入地去思考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真实解决阅读当中的问题。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才是—种真正的能力体现,培养的是真本事。
  其二,解决问题的过程花了多少时间?13分钟,什么原因?因为重点转移到了说话练习上,“说出琥珀形成的过程”“把琥珀形成的过程说清楚”。如果是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指导,那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解决,可以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可以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教学目标不同,指导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这堂课因为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了,试图同时实现解决问题和说话表达两项目标,所以落实得都不够到位。
  这个环节如果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大家最感兴趣或有价值的问题,拿到每个小组让大家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种解決问题的实战训练。这样才能够真正学会,能够掌握,能够有所体会,落实好教材中提出的语文要素。
  最后再来讨论一下这堂课的表达练习设计。这堂课教师设计了三次以上的表达练习,第一次是把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表达清楚;第二次是通过资料简要说出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最后一次是蜘蛛是怎么挣扎的。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安排书写,写一写,因为时间关系让孩子说一说包在松脂里的蜘蛛怎么样,苍蝇怎么样就可以了。设计这三次表达练习,说明王老师重视学生的表达训练。现在的语文课有3,4的时间是在教阅读,花在表达上的时间不到1,4,造成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都不过关。这是语文课堂的不足之处。怎么解决?很多优秀教师的做法是重视阅读课,利用课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通过大量表达实践提高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语文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正确的语文经验观。
  在王老师的语文课上,几乎每堂课都能找到他有意识设计的表达练习。只是这堂课里的三次表达练习设计比较分散,个人以为是否可以集中一点。建议设计两次表达练习。一个是简要说说“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根据课后练习和课后的“阅读链接”,引导学生寻找资料,说清楚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第二次是写出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可以用文学的语言,就是课文的语言来描述,写得很生动,有画面感,也可以用“阅读链接”中说明的方法,写得很简要。然后再比较一下,体会一下文学性的语言、说明性的语言和记叙文描绘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这样是不是能让学生对两种语言表达理解得更清楚?对问题的解决是否也更加有效?
其他文献
摘要:TD-SCDMA技术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主流标准,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平衡网络覆盖、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这对TD-SCDMA无线网络的预规划和详细规划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关键词:TD-SCDMA系统;预规划;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8-0088-04  TD-SC
主管单位:广安市邻水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广安市邻水县作家协会  邹元模  ZOUYUANMO  《潾州文苑》主编。四川省作协会员,邻水县作协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黑天使》《花仙》《返鄉农民工》《义匪》《古潾星火》,中短篇小说集《邹元模作品选》《雾城》《盼妻河悲歌》《望郎山轶事》等12部文学作品。  寄语  岁月匆匆,时代巨变。转眼之间,《潾州文苑》这株沐浴着改革雨露出土的幼苗,几经搏击,几经洗
摘要:本文从博客(Blog)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讲起,从Blog的特点及其一般应用出发,探讨了Blog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管理建设。  关键词:博客;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9-30184-02  Talking About the Usage of Blog in the Library  ZHANG Xiao-qiong  (Librar
摘要:通过对开发工具的分析和对使用最为广泛的服务器端程序标准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ASP(Active Server Page)和ISAPI(Internet Sev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比较,提出了运用C Builder开发ISAPI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利用C Builder对数据库的强大支持能
摘要:文章讨论了一个当前正在使用的新的电信公司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原理和架构,并且详细讨论了在新的软件平台下为该监控系统设计以及实现一个高性能的TCP/IP通信库的方法和过程,使用该通信库可以非常容易给监控系统软件内部模块或与其他系统互联提供高性能的Sockets服务端和客户端功能。  关键词: Sockets; TCP/IP;.C#.NET; 通信; 电信; 动力监控;   中图分类号:TP
摘要:Flash中的ActionScrip是一种编程语言,使Flash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该文给出了一种制作通用朗读类课件的构想,并介绍了用Flash中的ActionScrip具体实现的方法, 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ActionScrip;影片剪辑;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TP3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280-03  Build
摘要: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针对高速公路路政巡逻、道路养护车辆的工作特点,建设一个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综合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GPR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之能随时对车辆进行监控、调度,解决车辆管理混乱、组织无序的问题,从而对高速公路路政巡逻、抢险工作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提高高速公路调度、指挥、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GPS;车辆;监
摘要: 介绍了三菱GX Simulator仿真软件在PLC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借助此仿真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编辑、模拟、调试PLC程序,无需硬件设备的支持,即可辅助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PLC;仿真软件;梯形图  中图分类号:TP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5-20000-00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Sof
摘要:该文围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训实践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家骨干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该课程的建设思路,为提升该课程人才培养质量探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54-02  1
摘要:随着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的增加,效率是将是数据库应用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其中既包括了对逻辑数据库设计的优化、物理数据库硬件的优化、服务器硬件平台性能的优化、以及SQL语句本身查询的优化。本文通过对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中影响效率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给出了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方法, 从而提高了整个数据库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SQL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