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实验复习,备战2011年高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考试大纲中实验部分的解读
  2010年化学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另外,在必考内容部分对化学实验基础还做出如下具体要求:
  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在高三复习中落实考纲的一些具体做法
  1.打破常规复习顺序,把实验复习放在首位
  以往高三复习顺序都是把实验放在最后,有时候因时间紧就匆匆收兵。新教材的编写把化学实验放在必修一的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化学真正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实验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始终。所以经过高三教研组研究决定:先复习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并且在高三一整年锻炼和提高答实验题的能力。
   2.复习内容及方式
  复习必抓的四大块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别,化学实验的分析和判断,化学实验的设计。而复习四大块时必须再明确常考的形式和出现的形式,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还是以实验大题的形式出现,并结合适当的复习手段,有计划按步骤逐点全面复习。
  第一轮分块复习以下内容:(1)常用的基本仪器及操作的复习:以分组实验的方式,把高中常用仪器按一定顺序摆放好,让学生在报告本上依次写出名称,用途。会组装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实验装置。(2)组装反应器:不仅要求学生会组装常用的三种制气装置,而且要知道每套装置适用于制取哪些气体,并能写出其反应方程式。特别是启普发生器及其改进装置的复习,实验教师将平时在习题中出现的装置都组装出来,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各个装置的优缺点。从而学会评价实验。如果是学生素质好的学校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实验装置,效果会更好。
  3.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
  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对教材实验的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的特点是:素材的选取以教材为依托,重视学生实验和探究活动,试题考查由浅入深,具有创新性,因此应以教材中的实验为基础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掌握仪器用途、装置连接、操作顺序、现象分析及数据记录、实验设计程序、误差分析等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的应用,及时归纳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验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对改进实验与创新实验的研究,在立足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应变能力。
  要特别关注图表复习,要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对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进而将图表中所获取的信息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的创造能力。教材中的图表是很好的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复习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轮复习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培养能力。高三实验复习要回归教材,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意识问题。对学生来说,大多数对阅读教材、回归教材的做法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知道教材重要,但不知道如何阅读。二是教师引导学生怎么有效地回归教材。
  
  三 几点建议
  第一,在进行必修一、必修二以及选修的教学时,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的分组实验都必须做。对学生来说亲身经历获取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
  第二,在编拟平时的考试题时,有意识地在实验部分提高新颖度,阅卷时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语言的规范性也要严格要求。鼓励学生敢答实验题,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第三,以教材上的实验为生长点,抓住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哪怕对再小的实验都要有安全、节约和环保意识,让学生形成习惯,并从中学会评价和改进实验方案的方法。
  第四,实验课安排要科学合理。现在的新教材没有指明哪些是分组实验,哪些是必做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五,复习计划要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复习进度不可时快时慢,否则学生吃不消。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遵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解放学生、解放教师,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一、以培养集体意识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开始。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自主学习就应该充
美术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曾在访谈中说:“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首先是一个正常人,不是因为他学问有多高,长得有多好看,地位有多高,家里有多少积蓄,就因为你是一个平民,有和他们一样的心态,你们可以平等对话,人家才选你做这件事儿。”主持人说这段话给我们的启发是美术课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体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也更加广泛.整体思想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要解决的问题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已知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后,得出结论.整体思想作为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使用,若使用得恰当,就能提高解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因而在处理代数式的运算、方程、几何计算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整个身心就会处于积极投入的状态,出现惊人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会刺激学生愉快地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变“苦学”为“乐学.我经过多年的实践归纳出了有关“兴趣教育”的几点做法.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感人心者先乎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的翻译标准的分析,认为该标准具有模糊性和人文性,更适用于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对于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可遵循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语言通顺的标准.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是潇贺古道贺州段目前发现最早的石刻之一,其书法艺术价值较高,引起了清朝学者谢启昆的关注,但未能收获好评。谢启昆的评判虽有失偏颇,但可以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新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而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
当前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布鲁纳强调指出:“探究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研究的课题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地步。”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