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s_T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泰兴市济川中学何晶华在近几年中考中,与分式有关的特色题目百花齐放,它背景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知识点的考查灵活,同时注重了创新和应用。
  一、分式的基本概念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①3y;②x2x;③x-12;④1π 3;⑤x-2y3。
  解析:分式除了强调含有分母外,还应注意分母中含有字母,但是π除外;同时分式看的原始状态,不能化简以后的,所以虽然x2x=x,但是x2x仍为分式。所以其中分式有①②,整式有 ③④⑤。
  点拨:解此类问题要注意三点:1)分母中含有字母;2)分母不能为0;3)不能化简以后再看是否为分式。
  二、整体代换思想
  例2已知1x-1y=3,则代数式2x-14xy-2yx-2xy-y的值为()。
  解析:由1x-1y=3,得x-y=-3xy。
  原式=2(x-y)-14xyx-y-2xy=-6xy-14xy-3xy-2xy=-20xy-5xy。
  显然x≠0,y≠0 ,所以xy≠0。
  故原式=4。
  点拨:本题若分别求出x,y的值再代入是行不通的。但利用整体代换的思想则使问题巧妙解决。
  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为0的条件
  例3若分式|x|-1x-1的值为0,则x的值等于。
  解析:因为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为分子为0,分母不为0。所以|x|-1=0,x-1≠0。所以x=-1。
  点拨:在分式有无意义的问题中,只与分母有关,与分子无关;在分式为0的问题中,关健在于使分子为0的值不能使分母为0。
  四、分式的混合运算
  例4先化简2x-4x2-4÷2xx 2-1,再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
  解析:原式=2(x-2)(x 2)(x-2)·x 22x-1=1x-1(只要x不取0,±2,均可)。当x=1时,原式=0。
  点拨:分式运算的原则就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在代入求值时,要注意虽然选取一个喜欢的值,但要使分式有意义为前提。
  五、解分式方程及增根型问题
  例5若关于x的方程1x-1 mx-2=2m 2(x-1)(x-2)有增根,求m的值。
  解析: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增根可能是x=1或x=2,我们把x=1和x=2分别代入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将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x-2 m(x-1)=2m 2。因为方程有增根,所以x可能是x=1或x=2,把x=1代入x-2 m(x-1)=2m 2得m=-32,把x=2代入x-2 m(x-1)=2m 2得m=-2,所以m的值是-32或-2。
  点拔:因为增根是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的时候产生的,所它具有两条性质:1)它使最简公分母为0;2)它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巧妙利用这两点,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有关增根型问题。
  六、分式方程的应用
  例6供电局的电力维修工甲、乙两人要到45km远的A地进行电力抢修。甲骑摩托车先行,t(t≥0)小时后,乙开抢修车载着所需材料出发。
  (1)若t=38(h),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速度的1。5倍,且甲、乙两人同时到达,求摩托车的速度。
  (2)若摩托车的速度是45km/h,抢修车的速度是60km/h,且乙不能比甲晚到,则t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1)设摩托车的速度是xkm/h,则抢修车的速度是1。5xkm/h。
  由题意得45x-451。5x=38,解得x=40。
  经检验,x=40km/h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2)由题意得t+4560≤4545,解得t≤14。
  ∴ 0≤t≤14。
  点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既要检验是不是原方程的根,也要检验是否符合实际题意。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校工民建专业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在工民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行车间化教学.车间化教学是以车间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采用边讲边做的传授知识方式,最终形成知识、技能、劳动产品三种教学成果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的人.车间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
一、问题提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了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具有工具性、发展性、实践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其重要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发凸显.虽然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不过在当下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其重要性并不匹配,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师和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兴趣度低下,注意力低,教学效果不好.那么针对如此问题,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的复习有多种情况,学习新内容后的随堂复习,回顾旧知识后的随堂复习,一周后的小复习,一个月后的中复习,一个学期结束后的大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平常教学的复习,针对高考的复习,针对某项比赛的复习,等等.其中新授课的复习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为学习新的知识所组织的复习,一个是为巩固本堂所学习的新知识所组织的复习.两种复习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区别.本文重点研究教学新知识前所进行的复习.  一
当前,新课标提倡学生应当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取与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2012广东高考化学第33题是一道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试题,它主要考查了苯甲酸的制备过程,虽然题目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但是失分现象仍然很严重,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汲取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能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从基础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使学生在面对信息题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侧重教学结果,还需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绪,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于是,过程教学应运而生,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效.  一、通过过程教学,培养创造意识与实践能力  首先,在过程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启发者,而学生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生活问题,大胆猜测、假设,并通过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常涉及绳子的问题,学生要有较高的认识这类问题的能力.现就力学中针对绳子问题的常见处理方法作一归纳和总结.  1.运动学中的应用  对于绳子连接的物体,由于绳的总长度不变,当绳连物体运动时,两物体在绳方向上的投影速度大小相等.所以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把物体的速度沿绳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分解,再根据具体情况列式求解.    图1例1 如图1,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
我们说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种实践性从小学数学开始就已经显出端倪,到了高中数学阶段,更是理论和实践深入结合,需要学生的理解、推理和思考,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加灵活开阔的思维,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学生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能力上存在有薄弱环节,就会出现错误,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落差感,与学生自己的预期目标不相一致,多次的积累,就会使学生产生一
江苏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王飞心理学表明,迁移就是前一项活动对后一项活动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  负迁移之分,学习活动中的迁移就是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续的学习材料的影响,如果前面的学习材料能促  进后续学习材料的理解则为正迁移;反之,若前面的学习材料对后续学习材料的理解起干扰作用则为负迁  移。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一内容,既能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运算、整式的加减加  以巩固,
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学科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
面积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教材里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等知识.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将不规则的图形分割成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内在联系,根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