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探析

来源 :三晋基层治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不仅强调要提升人民健康的重要战略地位,创新人民健康的途径方法,构建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而且把推动实施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把人民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等,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进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民健康;健康中国;全面小康
  〔中图分类号〕D66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5-0005-08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保障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多次提出和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围绕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动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为了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提升到全面小康、民族昌盛、国家富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等战略层面和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关于增进人民健康的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一)提升人民健康的重要战略地位
  1.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与人民健康紧密相关的要求。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参加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明确提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1〕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370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370的重要论断,把人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和范畴,对实现全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放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要求,先后多次提出优先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发生重大转变。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对美好生活向往有了更高期待。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不断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等问题,满足人民健康成为新时代党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370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人民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了人民健康的极端重要性,突出了人本身的意义,对强化人民健康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3.人民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一切工作说到底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人民没有健康就难以实现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任何人类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基础条件。没有人民的参与,没有人民的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实践证明,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不仅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也推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提出人民健康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发展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1.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优质高效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是实现人民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一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等促进健康的服务。二是重视不同群体的健康服务需求。针对少年儿童,要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针对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三是重视全民健身和心理服务。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四是保障资金投入。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的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偏远山区人群健康服务的支持和帮扶。
  2.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有些疾病的产生是自然界对人类过分索取的报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2〕372的重要论断,强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促进人民健康。一是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二是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垃圾分类、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提出具体要求,还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尤其强调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在谈到农村厕所革命时,他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3〕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注重食品药品安全,强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3.积极推进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科技是一种革命的力量,它已经深深地嵌入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人民健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离不开科技创新,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促进人民健康。一是科技創新要聚焦人民健康和公共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要”要求,即要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2〕272。二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4〕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又强调,“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出更大贡献”〔5〕。
  (三)创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体制机制
  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与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紧密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2〕37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1.改革和优化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改革对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改革起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创新医药卫生制度体制,首先就要推进管理机构改革。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要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就必须改革现行机构设置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不适应的地方。根据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撤销了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撤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等。目前这些机构改革已经顺利完成,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强化人民健康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监管水平,主要是“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2〕373,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谈到疫苗管理体制时,他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6〕。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时强调:“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权威性。要从满足普遍需求出发,促进餐饮业提高安全质量。”〔7〕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些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都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非典疫情和新冠疫情都是典型的公共卫生事件。一方面,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8〕同时,从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另一方面,公共卫生工作要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要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2〕373。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系统总结新时代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以及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和规律的重要创新理论成果,对进一步解决人民健康面临的难题和困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涉及新时代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各个层次和方面,能够指导和有效推进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进程。
  1.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提供了行动路线。经过70多年努力,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这条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为这一道路的完善提供了行动指南,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2〕371。同时,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公平性,让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健康服务。
  2.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不仅从宏观层面为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从微观层面为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这一方向和思路具体体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纲要》总体上共有八篇二十八章内容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健全支撑与保障、强化组织实施等方面,为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具体设计、规划和安排。
  3.在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层面推动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从制度和文化层面为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在制度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和完善涉及人民健康领域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文化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373。《纲要》强调,发展健康文化,包括“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等。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   (二)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价值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的价值,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
  1.坚持公平公正的基本价值。促进公平公正、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10〕97。针对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和范围,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尤其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稳定获取健康资源的能力,保证每个人都不会因基本的医疗支出而有负担。《纲要》提出,“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11〕。
  2.共建共享和科学发展的基本价值。共建共享和科学发展的基本价值是新发展理念在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共建共享,就是要从健康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科学发展,就是要“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醫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11〕。
  3.既立足中国实际,又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立足中国实际,就是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具有世界眼光,就是要实施中国全球卫生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提升我国在健康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2〕373
  (三)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精神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对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强大精神激励作用。
  1.增强全社会对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不仅提出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而且根据这些目标,提出具体步骤,同时还有相关的具体举措。比如,确立了立足全体人民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的全民健康的根本目标,提出了为实现这个目标的“三步走”战略。同时,为实现每个阶段目标又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等举措。这些目标、步骤和举措都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能够激发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紧抓推动落实。
  2.激发卫生健康系统的广大医务人员的信心和热情。广大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大卫生医疗队伍建设,多次肯定、称赞广大医务人员的优秀业绩和重要贡献。一方面,强调要关心爱护卫生医疗工作队伍,“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2〕372。另一方面,“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12〕。2017年11月,国务院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是党和人民给予医务人员的特殊荣耀。这些都能够坚定并激发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心、信心和热情。
  3.增强全社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普遍认知,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卫生与健康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人民健康服务的核心理念,明确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中心任务。这些论述既是对新时代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也反映了新时代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包含着对人民健康思维方式的转化,这不仅能够增强全社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普遍认知,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和追求,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推进人民健康工作和健康中国建设。
  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既继承了历届党的领导集体关于人民健康思想,又结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具体实际,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发展。
  (一)人民健康理念实现了重大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是基于新时代具体实践和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基础上的理念创新。
  1.对人民健康科学认识上的拓展和深化。一般而言,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健康这一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人民健康的外延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人民健康是一种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权益。二是健康是人类最大的人权。2017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中明确提出,“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13〕218。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也强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14〕三是人民健康是一种生产力。一方面,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也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民健康是社会生产力之基。另一方面,发展健康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既是实现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必经之路。   2.创立和创新人民“大健康”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2〕372。“大健康”理念与传统的“身体无病即健康”的认识不同,是对“健康”理念的升华,是一种全局性健康理念。其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纵向上的全生命周期。也就是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整个过程中的健康服务和保障。二是横向上的全方位服务。也就是不仅包括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健康服务,而且包括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体育健身、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健康作用,从而突破原来人民健康属于医疗卫生部门的局限。三是对象上的涵盖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要重视全体人民健康,而且要关注重点人群,包括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群体的健康。
  3.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过去我国健康领域的方针主要强调“以治疗为中心”,把“病有所医”作为健康领域的核心目标,但是随着人民健康需求变化,亟需要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一体的过程目标及“全面健康”的终极目标转变。这种转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体现,也是对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健康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的回应。一方面,这种转变倡导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倡导广泛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这种转变突出预防为主,强化预防的作用。2019年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等,都是强化预防作用的重要体现。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指出,预防是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二)把人民健康上升到健康中国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还体现在把人民健康上升到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和宏伟目标上,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1.健康中国是国家治理的重大战略和宏伟目标。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并结合当时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防疫卫生运动。同时,毛泽东同志还高度重视我国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从而使我国卫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健康和生命得到了有效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人民健康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把“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作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重要内容,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2016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指出,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国务院印发《關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同时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目标,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与现代化适应的健康国家,也意味着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2.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370,阐明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五项重点内容。普及健康生活,就是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有规律的生活作息、积极的文体活动以及良好的保健和预防等;优化健康服务,就是持续高效地为人民健康提供卫生、医疗、保健等各种优质便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就是完善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以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重点的保障体系;建设健康环境,就是维护和改善为人民健康的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居住环境和食品安全等生态和生活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就是大力发展与人民健康紧密相关的医疗产品、保健用品、保健器具、健康教育、健康保险等生产和服务产业。这一系列举措构成了人民健康服务的框架体系,也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
  3.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经济增长和人民健康的关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是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人民健康为代价。一方面,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生态效益、科技创新等指标权重。另一方面,健康产业发展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要积极支持健康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2〕371三是个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健康中国建设不仅要依靠个人生活方式改变,还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因此,要正确处理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责任共同体。
  (三)把人民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中,不仅有理念引领和战略安排,而且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进相关领域制度体制创新。   1.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和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一是国民健康政策是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两大核心的政策体系,包括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就是要完善这些领域的政策措施,旨在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实现人民健康这一根本性的健康政策目标。二是强化政策的贯彻落实。有了好的政策,只写到纸上,不落实或落实得不好,就等于没有政策,甚至比没有政策危害更大。因此,在国民健康政策落实中要总结和推广一些有共识、可复制的政策操作经验,提高医疗改革、医保定点等政策实施的质量,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2.将人民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是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大调整,标志着党和政府开始从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高度看待人民健康问题的根本性变化。目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仍存在许多难点,包括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健康影响评估体系建立以及政策协同运行机制构建等。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尤其是公共政策部门制定政策时要把健康因素考虑进去,这应该成为各部门制定政策的重要前提,同时要建立多部门有效参与和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在制定政策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健康效益的评估和论证。
  3.推进人民健康制度体制创新。经过70多年的探索,我国初步建立起一套相对行之有效的卫生医疗健康制度,其中,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项制度体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成为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十三五”时期,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成绩显著,但同时,多重疾病的并存、多种影响健康因素交织的复杂状况依然存在,保障人民健康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迫切需要按照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做好顶层设计,以制度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抓紧补齐短板,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为此,2020年1月,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制度,使之更加成熟定型,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15〕
  人民健康是每一個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实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国家富裕、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的高度统一,也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统一。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同时,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将健康融入生活、融入家庭、融入社会,汇聚成完善全民健康覆盖、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1(0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N〕.人民日报,2017-11-28(01).
  〔4〕习近平.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04(01).
  〔5〕习近平.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N〕.人民日报,2020-03-03(01).
  〔6〕习近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底线〔N〕.人民日报,2018-07-24(01).
  〔7〕习近平.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16-12-22(01).
  〔8〕习近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02-15(01).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10-27(0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01).
  〔12〕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01).
  〔13〕本书编委会.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4〕习近平.坚持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12-11(0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0-01/08/content_5467433. htm.
  责任编辑陈百强
其他文献
“建议要在完善社区自治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自治、法治、德治建设相结合的力度,发动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打好社区治理组合拳,使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提升社区治理的强劲效能.”东丽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来自基层社区的委员齐云雪的审议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赞同.
期刊
9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春华再次来到北辰区腾泰道与外环线联通工程现场,进一步督办人大代表建议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贾凤山参加.rn腾泰道与外环线联通工程是腾泰道工程的重要节点,该项目的开通,将方便双青新家园居民的出行.
期刊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后,西青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迅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扎实,在推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激发人大干部的奋进之力,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区人大系统中切切实实“火”起来.
期刊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510名,这时全国有党员3500多万.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华国锋代表中共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听取叶剑英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选出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当选的中央委员201名,候补中央委员132名.
期刊
在河北区北安道、寿安街周边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儒雅端庄的女士匆匆行走的身影,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这个选区连续三届当选的人大代表、天津中电达通电子销售有限公司和中电芬林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迅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香玲.她的故事点点滴滴记录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的无私奉献.
期刊
从荒原上的一棵树到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半个世纪的光阴里,塞罕坝人一代一代、一笔一画,描摹出荒原变林海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必须始终保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劲头,以大无畏的勇气面对和克服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乡贤是农村人才资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新时代乡贤文化正被赋予新的内涵,尤其是当前乡村治理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等很多难题,乡贤文化的“安全阀”和“助推器”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福建省漳州市致力于乡贤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需要挖掘整合乡贤文化、活态传承乡贤文化、不断汇聚乡贤力量、打响乡贤文化品牌,通过大力弘扬乡贤文化,打造有乡愁、有颜值、有活力、有产业的新乡村.
关于公平分担损失的规定rn条文: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rn解读:1.公平分担损失的规定是侵权责任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特别规定,与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均有不同.与过错责任的区别主要有:(1)过错责任原则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承担责任的前提,而公平分担行为人并没有过错.(2)承担过错责任以填补受害人全部损失为原则,公平分担只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受害人以补偿.
期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往事如烟,挥之不去的是黄河亘古的怒吼和咆哮.浪是黄色的,皮肤是黄色的,华夏文明孕育我们成长,中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烙印.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大地上,一抹鲜艳的红色格外耀眼,那是炮火映照的红色,是鲜血浸染的红色,是愤怒的目光中迸发的红色,是星星之火点燃的红色,是伟大旗帜飘扬的红色,是实现全面脱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庆功的红色.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也时常会回忆起我曾在祖国大地上走过的那点点红色.
期刊
2021年9月27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了《天津市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11月9日起施行.《条例》的修订对全社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n修订《条例》的立法背景rn“水火无情人有情,消防救援暖人心”.消防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天津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